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第132节

“朕离开南京西征之前,命军师暗中保护定王朱慈炯,就是为了防范朱慈烺出了意外,其中深意军师不明白吗?你为何不向皇后以及诸位大臣明言?”

“陛下,这种事情如何能往外说?”

李存明道:“是朕害了周将军,也是朕害了军师!倘若军师不答应朕回朝做官,朕就不走了!”

说着,坐到蒲团上,拿起一本佛经看了起来。

闫尔梅惊道:“陛下,你这是作甚?”

“朕也干脆出家了吧,省得劳心劳力的。天下要乱就让它乱,大明要亡就让它亡,鞑子要屠城,要残害百姓,要祸害我华夏,也都随它去吧。出家多好,一干二净!”

“陛下!”闫尔梅跪了下去,哭道,“陛下的心意,罪臣领会在心。只是要让罪臣回朝做官,还请陛下答应一个条件。”

李存明站起来,笑道:“莫说一个条件,一百个也能答应,军师请说。”

“臣有意效仿永乐朝姚广孝,上朝为官,下朝为僧,还请陛下应允!”

“军师,何苦来哉?朕不是雄猜之君,向来坦诚宽仁对待臣子,你效仿姚广孝,不是让天下人误认为朕性情多疑心胸狭窄吗?”

“陛下,您的胸怀,您的气度,臣是知道的,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只是臣确实行了僭越之举,就该受到惩处,否则如何面对天下人悠悠之口!”

李存明踱着步,思忖半晌,道:“罢了,就依军师吧,朕不勉强你。走,今日朕凯旋归来,军师应该给朕接风洗尘,咱们君臣二人找个地方喝上几杯,顺便祭奠周将军。”

“臣遵旨!”闫尔梅重重磕头。

“叮,获得闫尔梅正面情绪值10000”

从此以后,闫尔梅果然如同姚广孝一般,亦僧亦官。因为他时常穿着黑色法衣,故而被称为“黑衣宰相”。

当晚,李存明去了坤宁宫,说了闫尔梅答应继续回来当官的事情。

皇后哭红了眼睛,道:“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朱慈烺年纪还小,落在鞑子手里生死未卜,请陛下好歹想法子救一救他!”

李存明道:“皇后,朕看你还在怨怒闫军师,是也不是?”

“闫军师太狠心了!”

“朕当初在煤山绞杀国丈,皇后能深明大义,为何如今这般糊涂呢?”

“臣妾的父亲咎由自取,臣妾自然不为他感到伤心。可朱慈烺有什么错呢?他成了鞑子的俘虏,也是受害者啊,更何况还是个孩子……”

“孩子?朕有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把国家的千斤重担扛在肩头,与魏忠贤争斗,与阉党周旋!他倒好,成了俘虏之后不敢杀身成仁就罢了,竟然命令士兵们投降,害死了开封城里的将士,害死了周遇吉将军。”

“陛下,您当真不救朱慈烺了吗?”

“皇后,你就当这个儿子死了吧!”李存明沉声道。

皇后霎时间泪如雨下,哭得肝肠寸断。这一夜,她没有侍寝,头一次把皇上拒之门外。

……

第二日散了早朝,李存明在武英殿接见汤若望和毕登辅,问道:“太子研制出来的后膛装填式燧发枪能用吗?”

“能用,能用!”毕登辅非常激动,道,“陛下,定王他……不,太子殿下当真了得,臣自愧不如,应该是臣拜他为师。”

李存明笑了笑,道:“哎,朱慈炯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让朕烦心得很。毕爱卿,这种枪支可以大规模生产吗?”

“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臣还得改善一下闭锁装置。”

通过毕登辅详细的解释,李存明搞清楚了,朱慈炯研制的后膛枪通过一个带合页,可开闭的活门来开闭后膛。

这种后膛枪有点类似19世纪英国佬的施耐德步枪,但施耐德步枪已经是金属定装弹了,现在大明朝可没有这种东西,所以闭气性能会很差。

毕登辅和汤若望经过研究,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附加一个金属套子,这种铁套子跟弹壳差不多。

击发之前将黑火药和弹丸塞在里边,然后将铁套子放入弹膛,定位销卡在弹膛外边的一个槽内,这样恰好能使弹底的一个传火孔对准枪身右侧的药池。

说得再明白一些,这个设计非常像弗朗机炮的子母铳,这种后膛装填式燧发枪就是佛朗机炮的小型尊贵奢华版。

后膛武器从来都不是一种多新奇的玩意儿,只是由于早期没有金属弹底,导致后膛闭锁性能不理想。

但通过一套类似佛朗机的“子”弹可以搞定闭锁强度的问题,换句话来说,这种铁套子可以理解成古代版的金属定装弹。

但不管怎么说,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改进,便引起了火器的重大发展。

朱慈炯的一小步,便是火器技术的一大步!

与前膛装填式火枪相比,后膛装填在射速方面能完全碾压。毕竟前膛枪在装填的时候还得将枪竖起来,倒入火药,然后从膛口塞入裹着毛布的弹丸,再抽出通条将弹丸捅进去。而后膛枪只需要开闭后膛直接装填火药和弹丸就行,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同时,前膛装填式火枪不但装弹复杂费时,而且不利于士兵隐蔽。

恩格斯详细解释过这一点:“当士兵在散兵战斗中于某种遮蔽物后面进行跪射或卧射时,一切前装枪都困难了。如果他要保持隐蔽,就不能把枪竖直,结果大部分装药都会在沿着枪膛下滑的过程中粘在膛壁上;而如果他把枪竖直,那就会暴露自己。他使用后装枪时却可以采用任何姿势装子弹……”

后膛装填式燧发枪从装弹和发射只有5个动作:打开枪尾部,装子弹,关闭枪尾部,瞄准和击发,使用这种枪在一分钟内可以进行5次准确射击。

李存明万分兴奋,下旨道:“毕登辅,汤若望,你二人只管去制造此种枪支,朕给你们提供一切保障。朕希望下一次与鞑子交手时,我军能够组建出一支专门使用后膛装填式燧发枪的奇兵来!”

第194章 蚯蚓粪,玻璃大棚试验

可以预见,随着后膛装填式燧发枪的发明和制造,大明朝的军队战斗力会迎来巨大的飞跃。

李存明和毕登辅都非常激动,汤若望也感慨道:“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各种思潮,迎来了知识大爆炸,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不得不说,迄今为止代表着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还是在大明朝,令人叹服哪!”

李存明笑道:“汤先生,我们华夏有华夏的优势,你们西洋有西洋的独特之处。别的不说,至少在航海技术、天文学等方面,以及科学体系的构建方面,我大明朝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了。”

“朕时常感到焦虑,你们西洋人的船只乘风破浪来到遥远的东方,而我朝绝大部分人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陆地上。更让朕头疼的是,还得跟建奴鞑子打仗,也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朕担心哪,担心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汤若望道:“陛下目光长远,见识非凡,必定会有大作为的。”

李存明微微一笑,严肃道:“朕现在只能把精力集中在驱除鞑虏一事之上,此事不能完成,什么星辰大海,什么扬威海外,什么争霸世界,一切都无从谈起。”

“说起鞑子,经过开封剧变一事,朕清楚意识到,大明朝的国力还远远不能支撑起朕收复河山的梦想,任重道远哪,咱们的实力还没有达到碾压满清的地步!朕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富国强兵,恢复社会生产,繁荣社会经济。”

“其中最为紧要的,还是粮食生产问题。虽然南边各省大力推广了土豆、玉米的种植,但国库里的粮食还是捉襟见肘。毕登辅,朕且来问你,要提高粮食产量,你可要好的法子?”

毕登辅道:“自打朝廷南迁以来,臣有意留心过农事,读过《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书,受益匪浅。陛下其实应该咨询宋应星大人,臣与宋大人相比,是个不学无术之人。”

“不过既然陛下问了,臣谈一点粗浅的见解。要提高粮食产量,无非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用高产农作物;二是精耕细作,其中农肥的使用很关键。”

“臣主要谈一谈关于农肥使用的问题,粗略统计, 我朝农肥五花八门,计有:粪肥、饼肥、渣肥、骨肥、土肥、泥肥、灰肥、绿肥、稿秸肥等种类,同时还有各种杂肥。效用各有优劣,也各有用场,不能一概而论。”

李存明点头,暗想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数千年的发展,到了大明朝时农业技术肯定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从毕登辅的介绍来看,此时农民们使用的主要是有机肥,这也是生产技术所决定了的,无可厚非。

要在大明朝发明并大规模生产化肥,恐怕是痴人说梦。就算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化肥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许多国家在21世纪尚未做到化肥的自产自足。

咦,能不能转变思路,找到化肥的替代品呢?

一念至此,李存明笑道:“毕爱卿,朕倒是有个法子,可以种植苜蓿,并发动百姓采集蝙蝠和鸟类粪便,同时与草木灰混合在一处,当作新型肥料使用。”

化肥的成分,其实就是氮、磷、钾,苜蓿可以固氮,蝙蝠和鸟类粪便含有大量的磷,草木灰则含有钾。

李存明甚至想到,等腾出手来,派船队到东南亚海岛上去挖鸟粪,派士兵们去青海晒盐,运回来充当高效肥料。

“陛下,这个法子可行吗?”毕登辅问道。

“试一试吧,实践出真知嘛!”李存明摆摆手,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秘方来,“毕爱卿,听说过蚯蚓粪没有?”

“蚯蚓粪?”毕登辅摇头。

李存明道:“朕这里有一张生产蚯蚓粪的秘方,你拿去研究吧。蚯蚓粪号称‘肥王’,以我朝现在的生产技术也能制造,朕很期待你研制并大规模生产,解决农肥问题。”

在人类未来到地球之前,蚯蚓已耕耘了地球亿万年。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经发酵后,在蚯蚓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和淀粉酶的作用下, 迅速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易于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排泄后成为蚯蚓粪。

因此,蚯蚓粪从本质上讲是大自然的产物,真正能全面地满足植物生长的各种需求和营养成分,对植物有难以置信的神奇肥效。蚯蚓粪在任何浓度下,即使是非常娇贵的种子或者是花坛植物都不会因过量而受到灼伤,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

这一张蚯蚓粪秘方,是李存明在昆明签到时获得的。系统爸爸的奖励品,就是那么的天马行空,那么的高瞻远瞩。

毕登辅毕恭毕敬接过秘方,只见上面详细写着制造工艺流程,大体是用猪粪养殖蚯蚓,再用蚓床制造蚯蚓粪。

“看来臣得先办一个大型养猪场啦!”毕登辅笑道。

李存明也哈哈大笑:“养猪好啊,要致富,先修路,多多养猪多种树!”

等毕登辅收起蚯蚓粪秘方,李存明心血来潮道:“毕爱卿,玻璃生产技术可有突破?”

毕登辅道:“回禀陛下,军事院和科学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经过工匠们的钻研和总结,如今我朝生产的玻璃确实非常精良了,可以这么说,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既能生产大块玻璃,也能保证没有杂质。”

“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朕可以建造玻璃大棚了?”

“何谓玻璃大棚?”

李存明想了想,通俗易懂地解释道:“民以食为天,但自古至今如何保存食物是个棘手的大问题,如何吃到新鲜蔬菜也十分麻烦。有了玻璃大棚,咱们就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了,比如冬季吃到韭黄,明白了吗?”

毕登辅恍然大悟道:“那就跟火室差不多嘛!”

所谓“火室”,就是明朝独特的温室大棚,如过去北方睡的炕一样,在室里筑炕烧火,增加菜棚温度。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当时北京城有钱人家都会建地窖火炕,隆冬时节,不仅黄芽菜、韭黄不绝,“其它花果,无时无之”,还有牡丹花、黄瓜等。

清朝把用于栽种反季节果蔬的温室从窖坑中发展到地面上,俗称“花洞子”,火炕一头是炉子,另一头有大粪缸。产出的鲜花人称“唐花”,蔬菜则称“洞子货”,主要有黄瓜、扁豆、茄子等品种。

李存明道:“对,就是跟火室一个道理,只是火室使用烧火、烧炕的方式增加温度。玻璃大棚呢,则是用玻璃搭建而成,密闭起来进行保温。在这种温室里面,农作物生长得快,且茂盛,产量很高。”

“朕构思一下,把玻璃大棚画下来,毕爱卿带着工匠们着手试验吧。不必着急,慢慢摸索,凡事都有个过程,失败了不要气馁,多失败几次就有了经验教训,朕相信你们能够做到的!”

“臣领旨!”毕登辅热血沸腾道,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大干特干了。

第195章 他不能继续活在世上了,大明朝邮政

毕登辅和汤若望离开武英殿,自去研制并生产后膛装填式燧发枪和蚯蚓粪。毕登辅又去南京城外郊区选了一块荒地,开始搭建玻璃大棚,带领着许多工匠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地忙碌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32/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签到在亮剑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