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第122节

“屠城!”多尔衮吼道。

“狗鞑子,你不得好死,贫僧跟你拼了……”圆通叫嚷着,低下脑袋一头撞向多尔衮。

旁边的护卫抽出刀子,砍在圆通光秃秃的脑袋上,顿时头骨破裂,血水满面。

圆通倒在地上,临死之际喊道:“世上恶行莫如屠城,世上恶人莫如鞑子!满天神佛,你们要是无动于衷,不配成佛成圣……”

圆通的尸体僵硬了,他右手握着一块玉佩,那是他离开南京城时,皇帝陛下送给他的。

血水浸染了玉佩,散发着红光。圆通的尸体笼罩在红光里,熠熠生辉。

圆通死了,鞑子并未放下屠刀。

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官吏兵民尽行诛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邻近各府、县等地区亦遭屠戮,史称“大同之屠”。

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史册上没有留下详细的遇难者数目。但后来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第179章 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

李存明在六盘水接到的密报,就是关于大同大屠杀的。得知范景文杀身成仁的消息,半晌无语。

巩永固看了密报,咬碎了牙根:“狗鞑子,在我华夏大地犯下累累罪行,如今又添了一笔!我汉家多少冤魂,尽死在鞑子屠刀之下,狗鞑子不是人,是畜生,是禽兽,是恶魔!”

其余臣子看了密报,也是义愤填膺,咒骂不止。

李存明捏了捏眉心,长叹道:“尔等看清楚鞑子的真面目了吧?血债必须用血偿!迟早有一天,朕要竖起一座遇难者碑,祭奠百万亡魂,让多尔衮、顺治跪在碑前忏悔认罪!”

宣泄了胸中的郁闷之气,李存明道:“可惜范景文了,他当初为了早日平息党争之乱,剃发出家,又自告奋勇去大同游说姜瓖,不愧是我大明朝的忠臣!”

“夏完淳,拟旨发往南京,让闫军师给范景文和姜瓖论功追封爵位,并上谥号。以前的是非功过且不论,朕不能让抗击鞑子的英雄们枉死。”

夏完淳拟好圣旨,李存明过目之后,立即派锦衣卫送去南京城。

李存明看向夏完淳道:“宋献策传授给你的梅花易数当真了得,老树开花的卦象全部应验了,北方果然有变,范景文死了,朕折损了一个股肱大臣。夏完淳,你可要用心钻研梅花易数,继承宋献策衣钵。”

夏完淳欲言又止,片刻后道:“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负陛下厚望,不负师父重托!”

“怎么,你有心事?”李存明察觉到夏完淳心绪凝重。

“臣……臣心中不安,总觉得还有事情要发生,或许是臣想多了吧。”夏完淳道。

李存明没有多问,命令军队急速前行,去往重庆。

多尔衮拿下大同之后,就会进军太原,而后想方设法平息阿济格动乱。机会稍纵即逝,多尔衮心急如焚,李存明也要争分夺秒。

七八天以后,李存明到了重庆。此时黄得功和翁之琪的军队接连攻克了保康、房县、谷城,直逼郧阳府。

李过也摩拳擦掌,道:“陛下,臣在重庆等候调遣多日,将士们斗志昂扬,纷纷请命北上参战。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必当奋不顾身!”

李存明点点头,道:“来,给你介绍一个人。李定国,这是李过,你们二人应该见过面吧?”

李定国走到李过身前,行了见面礼,笑道:“李将军,咱们以前曾并肩战斗过,只是当时我们二人还是小屁孩呢。多年不见,你倒成了一条汉子啦!”

“你也不赖嘛,这几年你的名头比我响亮多了!”李过哈哈大笑。

“英雄惜英雄,很好!”李存明由衷感到高兴,道,“二位将军都是勇将,如今都在朕的麾下效力,朕心甚慰。不管是大顺也好,还是大西也罢,都是汉人,也都跟鞑子有仇。李自成和张献忠命丧黄泉,就让朕带领二位将军报仇雪恨吧。”

顿了一顿,问道:“李过,准备得如何了?”

李过道:“将士们斗志没有问题,武器装备也十分充足,只是……只是粮草供应似乎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李存明皱起了眉头。

“陛下,这是史可法总督发来的文书,还有蒋德璟尚书的回函。”

李存明接过来一看,史可法和蒋德璟不约而同提到粮草不足,他们都担心难以支撑军队继续北上作战,希望能缓些时日。

“这也怪不得史可法和蒋德璟,朕去年西征以来,已有数月,国库中的粮食消耗了不少。虽然平定了云贵两地,但这两个地方本就贫困,朝廷还要拿出粮食、钱财进行支援,一两年内指望不上的。”

“江南虽然富庶,但要征收粮食,也得等到夏季了。还没开春,百姓们家中没有多少存粮的,史可法和蒋德璟的工作确实不好做。”

李存明西征,得了张献忠和沙定洲夫妻的银子,并不缺钱。但问题在于,灾害不断,百姓们存粮不多,有钱也很难买到粮食。

都说打仗拼的是国力,国力有许多方面的体现,国库中的存粮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李存明现在深有体会,要想驱除鞑子,不是仅仅依靠军队和精良的武器就能做到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改善提升。

富国强兵,任重道远哪!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存明会错过天赐良机,思考半晌,他道:“看来只能速战速决了,朕没有别的奢望,只求开春以前拿下川蜀之地,能把鞑子彻底赶到潼关之外,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确实稳妥一些。”李定国道。

李存明下令道:“事不宜迟,大军立即开动吧。李过听令,命你带领本部兵马前去支援黄得功和翁之琪,合力拿下西安城,堵死川蜀清兵的退路!”

“李过,西安乃是必争之地,朕关门打狗的战略能不能施行,最关键的就在于我军能否拿下并守住西安。多尔衮肯定会发疯似的攻打西安,同时洪承畴等人也会从汉中往东逃窜,两面夹击非同小可。关于这一点,你要谨记在心,同时郑重转告黄得功和翁之琪,马虎大意不得,稳扎稳打为上。”

“臣明白!”李过道。

李存明又道:“李定国,朕与你领兵进攻成都。兵贵神速,咱们早些围了成都,早些拖住洪承畴等人,便能给李过他们减轻压力。”

“朕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西曾占据川蜀,大顺占据西安,却都败在了鞑子手里,你们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

李定国和李过大为感动,跪下去齐声道:“谢陛下成全!”

第二日,大军分两路进军。且说李定国带领的这一支军队,果然如李存明所说一般,原本属于大西军的士卒们重回故地,想着报仇雪恨,人人奋勇,个个向前。

大军沿岷江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拿下了数座城池,过了眉州,直扑彭山县。

成都府再次震动,而此时坐镇成都的洪承畴、吴三桂、鳌拜三人各怀鬼胎,一时间意见不合,争吵不休。

第180章 《三国演义》当兵书,仗不是这么打滴

这些日子里,洪承畴实在糟心。英亲王突然有了异心,满清朝廷内讧起来,他这个投降过来的汉官受了许多夹板气,窝囊至极。

先是阿济格来了书信,让洪承畴和吴三桂随同他造反。信中说打回京城,杀了多尔衮兄弟之后,阿济格来当摄政王,洪、吴二人可以自行挑选地方成立王国。

这种鬼话,洪承畴自然不会相信,吴三桂也不以为然。

更何况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是人精,他们明白,以阿济格的实力,绝对无法跟多尔衮抗衡,败亡伏诛是迟早的事情,他们不会蹚浑水的。

但麻烦在于,鳌拜却不这么想。鳌拜是阿济格的政治同盟,从来与阿济格站在一条船上,他倒是想起兵追随阿济格,只是兵权在洪承畴手里。

而后又收到了多尔衮的来信,信中措辞严厉,命令洪承畴待在成都,不得轻举妄动,否则视为谋反。

偏偏此时明军又从重庆府杀来,即将攻打彭山县。成都危在旦夕,三人商议对策,说着说着又争吵起来。

“还有什么好迟疑的,离开成都,去与英亲王会合!”鳌拜叫道。

“弃城而逃,朝廷日后追究下来,咱们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本帅之意,还是拼死一战!”洪承畴道,他主张迎战。

吴三桂道:“我军自从去年攻入蜀地,已有数月。冬季虽然平定了摇黄十三家,取得了重大胜利,可将士们疲乏不堪,粮饷时常短缺,北方有变,军心更加不稳。明军这一次来势凶猛,我们如何抵挡得住?”

鳌拜道:“平西王,你赞成我的意见,是吧?”

吴三桂摇头道:“我的意见是退往西安,以免被明军包了饺子,同时保存实力,等着摄政王领兵来救援。至于追随英亲王,却是不能想也不敢想的,做臣子的要安守本分!”

“滑头,我看你们是蛇鼠两端,骑墙派!”鳌拜愤愤不平。

洪承畴苦笑道:“护军统领,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不管英亲王出于何种原因背叛摄政王,都是你们满人的事情。我们这些汉官平日里压根不能参与朝廷重大决策,高层内斗,我们也没资格参与。”

“至于平西王的建议,本帅也不同意。蜀地得来不易,怎么能轻易放弃?范文程老大人要以蜀地为跳板,实施大迂回包抄的战略,这是以前就定下来的。倘若蜀地丢失,摄政王会放过咱们吗?”

是战还是逃,又该怎么逃,该支持英亲王还是摄政王,这些问题让他们三人头疼不已,分歧越来越大。

最后还是洪承畴老谋深算,他决定先稳住鳌拜,意味深长劝道:

“护军统领,你我一路西征而来,在军中相处日久,已有袍泽之情。本帅无意掺和英亲王与摄政王的争斗,但不忍心看着你步入歧途,给你指点一条明路吧。”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谁都可以退出蜀地,唯独护军统领你不能退。原因何在呢?”

“护军统领与英亲王的关系,咱们心知肚明。现在川蜀之地可以说是英亲王的大后方,万一英亲王出师不利,还可以退到蜀中以求自保。如果连蜀地也丢失了,英亲王就没有退路啦!”

“而且你敢保证,英亲王一定能打败摄政王吗?只要蜀地还在护军统领手里,不管两王相争结果如何,他们都会重视你,你才能手握筹码确保无虞。”

这一通言论,彻底忽悠住了鳌拜。

鳌拜拍着额头道:“是这么一个道理,我差点坏了大事。洪大帅,某家这就领兵去彭山县抵御明军,为你们整军备战争取时间!”

鳌拜答应守卫成都,吴三桂便不再多说。但吴三桂多了个心眼,暗中命令部下做好准备,只要势头不对,立即逃跑。

……

却说鳌拜带领两万八旗护军到了彭山县,不断接到探子传回来的消息,明军已经拿下了眉州,不日就会兵临城下。

鳌拜团团踱步,自言自语道:“明军有十多万人,而我只有两万士兵,且彭山县城破旧狭小,正面硬拼肯定有输无赢。”

回头看见书桌上放着的《三国演义》,便坐回椅子里,翻阅起来,想从中寻找个出其不意的计策。

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四年,命大学士达海译《孟子》,《通鉴》,《六韬》,及《三国演义》。演义告成,此后满人行军打仗多以此为据。

鳌拜虽然是个大老粗,但非常痴迷《三国演义》,他号称巴图鲁,经常自比为三国时期的猛将。

看到“空城计”那一章,鳌拜突然有了主意,拍手道:“有了,且看我智退明军!”

三天后,明军先锋部队到了彭山县。兵临城下,只见城头偃旗息鼓,城门洞开,还有人赶着羊群出城,又有人在街道上洒扫灰尘。

同时,鳌拜高坐城墙之上,身边只有两个士兵伺候。原本要学诸葛亮弹琴的,无奈不通音律,只好摆上酒宴自斟自酌。

先锋官齐大壮见此情形,摸不着头脑,急忙命人向皇帝汇报。

李存明听了之后,嘴里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笑得前仰后合:“好你个鳌拜,拿《三国演义》当兵书,你是来搞笑的吗?仗不是这么打滴!”

首节 上一节 122/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签到在亮剑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