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32节

虽然资本主义更是赤裸裸的吃人,可终究更能带动社会的发展,相较于中原长盛不衰这样的大业,可能一时间中原百姓遭难,也是值得的。

李湛摇了摇头说道。

“就算有危害,危害李唐皇室已经算是好的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反正朕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总比依照原来的路子发展,说不定又被西方那群人抢先强。”

知道后世中原经历的张居正和王阳明瞬间默然了,想想后世历史上中原的苦难遭遇,他们也实在说不出来劝李湛不要接着发展工商业,努力让大唐出现资产阶级这样的话来。

放下这件事后,李湛好生在交州转了转,这一晃就是一个多月,东南亚这里的情况还真是让李湛有些新鲜。

虽说这时候没什么好看的美景,只是单纯的山林,可也比呆在长安的时候舒服的多。

可惜,很快就到春天了,为了一行人的安全,李湛还是要出发去岭南一趟,而后赶紧转回黄河流域。

要不然待一个夏天,因为不适应气候可不知道会伤亡多少人。

……

茫茫南海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直冲岭南而去。

历史上的时候,一直要到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中原才会有如此巨大规模的舰队在南海横冲直撞,可这一世,时间大大提前了。

李湛这次出行的船只数量虽然没有郑和的船队多,可人数算是相差无几。

这也和现在大唐的造船技术已经超过明朝那时候有一定的关系,有近现代的那些船只制造技术,如今大唐的海船制造,至少有西方18世纪的水平。

另外一点,李湛这次出行又不用和外国做交易,携带的物产就少了很多,而且旅途相对短暂,补给也带的比较少。

李湛现在兴致勃勃的坐在旗舰上,用潜望镜在那四处看海面的情况。

这样的体验,就是加上前世李湛也没有经历过,自然会有些好奇,虽然潜望镜的原理李湛也懂一点,可真正上手实际的器物,这也是第一次呢。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李湛是有心到甲板上看看的,可却被身边的水军将领给拦住了。

如今大唐的海船航行速度确实相当不错,可因为甲板上的桅杆多而且高,甲板上摇摇晃晃的,那体验可一点都不好。

为了避免李湛到甲板上了出丑,贴心的水师将领自然要拦住他,力陈子啊甲板上看风景的不安全。

李湛也是从善如流,他也清楚,要是真的在海上出什么意外,别管他身上是不是有吕布的勇力,该跪就要跪。

就是单单在船舱里,李湛也能感受到船只一直在摇晃,那感觉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也不知道一直在船上呆着的水手们是怎么受的了的。

眼看李湛没几天就对潜望镜失了兴致,水军将领连忙小心的凑到他身边说道。

“陛下还请暂做忍耐,最多两天,咱们就能看到番禺的土地了。”

李湛一愣,心里盘算了一下时间,颇为意外的问道。

“有这么快吗?朕以为还要一点时间呢。”

水师的将领点了点头,很是肯定的说道。

“这次航行走的已经算比较慢了,本来这时候从交州返回番禺就是逆风,要是这时候从番禺到交州,只会更快。”

李湛直呼好家伙,这相比于他一开始从运河和陆上交通前往交州,何止快了一星半点,也无怪乎交州迅速通过海运和岭南的番禺勾搭上了。

相比于看似挨得很近的黔中道,还是岭南道到它那的距离更近啊。

确实没有被水师的将领说错,第二天的时候,李湛一行人就到了番禺,岭南冯家的人早早在码头等着了。

李湛下去以后很是亲切的接见了岭南冯家之人,顺便还招呼来了岭南獠族的各个首领,这些人跟着冯家大搞甘蔗种植,这些年也是挣得盆满钵满,衣服全都是一层一层的丝绸。

按道理说,他们就是穿汉服也应该穿的比较郑重,可他们偏不。

买了很多衣服,在身上五颜六色的,叠了一层又一层,看着相当有暴发户的气息。

李湛也不以为意,到底是些蛮夷,不通中国之礼也是正常的,不过李湛也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这些人和中原的交流越来越多,他们终究是要被大唐同化,大家一起穿汉服,说汉话,多好的事。

在番禺稍稍逗留了一段,只是看了看番禺城,李湛也就走了,行程还紧着呢,而且现在的番禺也就是一个小破县城,没啥好看的。

就这水平,连西北的敦煌等城市都比不过,完全没有后世两广一带的富庶。

这船再一走,就来到了闽中一带,这里的泉州也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港口,看上去规模却也已经不小了。

这也是因为海运的发展,而且从番禺到扬州一带路途还是长了点,中间自然是需要歇脚的地方,而这就选到了泉州。

等到李湛下了船,看到泉州一带的发展情况,心里还是颇为欣喜的,百姓过得小日子都不错啊。

而直到李湛和当地人交流之后,李湛就更为意外了。

闽中一带现在也在大量的种植甘蔗,而且还有相当发达的水稻种植业,包括茶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实在让李湛相当意外啊。

闽中也能种植甘蔗吗?后世的时候闽中一带不是以茶业出名的吗?

闽中的红茶还是有口皆碑的,怎么就发展起了甘蔗种植业?而且当地的百姓们日子过得也太舒服了吧,几乎家家屋里都有肉,这还是大唐时期的闽中吗?

就是现在的关中很多县里也没法做到家家户户都有肉吃啊,那还是天子脚下呢!

怀着这样的疑惑,李湛打算在闽中多停留一段时间,认真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别说他了,就是张居正等人也来了不小的兴致。

在明朝的时候,闽中可也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怎么这时候的发展就能将将赶超了关中呢?

朝廷可没对这里有什么扶持的政策呀?

最后李湛等人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时代不一样,这里的人口也不一样啊!

现在这时候,闽中一共也不到百万人口,虽说闽中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可中间总是有不少的平地可以开垦的。

而且闽中的这些丘陵又能保证山林里有野兽,本来闽中也靠海,还有海鱼的补充,一来二去的,闽中不就是家家户户都有肉食了。

至于说甘蔗业的发展,也和现在闽中的人口离不开关系。

甘蔗和茶叶的种植不一样,茶叶可以单纯的开辟一点梯田,在丘陵上一种就行了,可甘蔗到底还是追求一点平地的。

要是真想在梯田上种植甘蔗,那可要消耗不小的力气,至少要把梯田的田垄拓宽个两三米,这在古代社会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正比,自然不会有人做这样的蠢事。

特别是历史上等到海贸发展起来的时候,闽中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了,这么多的人口,就是平地里的水稻都不够吃,也没有地方种。

就是山地都恨不得都开垦成梯田,用来种水稻,哪来的地方种植甘蔗呢?

倒是茶叶,因为对土地的要求不高,还是可以大力种植的,这也就造成了后世的闽中只能留下一个茶叶很出名的印象。

换到现在的大唐,闽中的粮食已经能自给自足了,而它这到底又不是交州,粮食就是想要通过海运卖到岭南,成本也比较高。

还不如放弃一部分地,专门种植甘蔗,甘蔗的附加值可比粮食高多了,每次岭南往北方送甘蔗的时候,顺带把闽中的送过去,这不是挺好的吗?

这一下,就是王阳明也有些惊奇的说道。

“果然,就是后世的各种书籍上说了不少事情,可想要和现实对应起来,还是颇为不容易啊!”

“刻板印象害人啊,如今的闽中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本来朝廷对这里收的赋税就比较低,而它这商贸又很发达,这样人人富足的情况可不多见啊。”

特别是联想到大明朝的时候,溺婴风俗最为严重的,就是闽中地区,王阳明心里的感触就更深了。

李湛也是如此,只是他也清楚王阳明说的闽中的情况不会是常态,随着闽中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说不定后面它还是会走上历史的老路。

而且李湛他们这次能看到的终究只是闽中靠海的这片土地,内陆呢?

闽中靠着江浙一带的地方,那可也是闽中啊,那里能有这处地方这么好的发展吗?不会的。

地理条件就决定了,闽中的腹地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说不定那里会比现在的湖广更穷。

所以等到李湛结束对闽中的视察以后,心情既高兴又有几分沉重,只是没等他自己调整过来,当船队走到长江口的时候,就是以李湛的见多识广也感到了一种震撼。

舟山群岛上的那座灯塔高耸入云,让李湛船队上的所有人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李湛能清楚的听到耳边张居正呼吸也急促了几分。

别说他了,就是李湛从后世穿越而来,也自诩见多识广,至少高楼大厦是没少见,可面对这样一个中古时代由人力修建而成的差不多快两百米高的灯塔也是发自内心的震惊。

这已经算是奇观了,放到后世的《文明》系列游戏里,这灯塔绝对对得起奇观两字。

要是这一世,这处灯塔能够好好的存在到20世纪,乃至21世纪,说不定世界奇观就又要增加一个了。

“这可真高啊!”

李湛停下脚步,一边在那捶腿一边在这感慨,爬了这么半天,他还在灯塔的中间位置呢,压根没到最上面的观景台。

可就是这样,他爬到这个位置也有些累了,这些年里,他锻炼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原本健壮的身子现在也有些跟不上趟了。

这样快两百米的高塔,放在后世一点都不稀奇,上下楼也相当的方便,毕竟是有电梯的。

可换成现在大唐这个时候,一点辅助工具都没有,单凭两条腿,这可太难了,完全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

李湛都累成这个样子了,就更不用说后面跟着的文官们了,张居正和王阳明等人都已经需要身边的士卒们扶着了。

别看他们年纪也不大,可他们每天要处理很多政务,更是没有什么锻炼的时间,身体底子本来就没有李湛的好,能爬到这里已经挺不容易了。

王阳明作为这个‘奇观’建筑的主持者,也还没有上过这个灯塔呢,可到这里,总是要他来讲解一下整体灯塔的构造了。

所以,王阳明也顾不上自己还气喘吁吁,眼见李湛已经停下脚步了,连忙说道。

“陛下,咱们要不就先在这层歇一歇脚,等一会儿了再爬楼?剩下的路程也不多了,现在都已经到一半了。”

李湛看了看身后的这些文臣们,不由的微微颔首说道。

“休息一下吧,另外让侍卫们准备一下步辇,不然的话,朕担心你们都爬不上去了。”

王阳明和张居正的脸微微一红,但也没有坚持,他们的身体他们自己清楚,要是真的让他们接着往上爬,他们也撑不住了。

李湛拿出挂在腰间的水袋,猛灌了一口看着外面的海景出声问道。

“这座灯塔整体到底有多高?怎么感觉从里面走着比外面看着更高?”

王阳明拱拱手说道。

“这座灯塔设计之初是要做七十丈的,只是后面因为要加钟楼还有观景台,所以最后整体上是七十五丈高。”

首节 上一节 232/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