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09节
既然这一点大唐原本做的就比较好,那就大可以学习历史上李二的做法,李湛现在和李二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未来的时候,李湛的执政时间要远超李二,威望也会比李二更高。
这样一来,李湛就不得不警惕他的话太过于算话的情况了,所以这样务虚的东西也被王阳明建议放到前面来做。
至于最后一个极为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就是改造当前大唐子民们的三观了,或者也可以说是重建社会意识形态。
大唐可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今大唐主流的或者说唯一的统治理论就是儒学。
儒学已经在千年以来形成了一种统治惯性,虽说大唐风气开放,从后世来看,大唐的儒学成就也很低。
可这不代表大唐社会对儒学不够重视,要是李湛真的想把大唐的意识形态从儒学改为后世的马恩理论,那简直就是一种天方夜谭。
李湛能做的,也就是让王阳明在儒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就算是修补的成分远不如重塑的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要皇权支持,儒家的人会学会乖巧的听命的,再者说王阳明本人就是一个少见的儒学大宗师,在接触了那些近代的各种理论后,他的融合能力还是很值得信任的。
但这不代表李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知道理论和现实永远是存在极大的差距的,一个成熟的意识形态理论想要落地,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政策。
如果这样的政策过于随意,打左灯,朝右转,那理论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儒家理论一开始难道不好吗?
那种温情脉脉的仁义道德难道就真的全是糟粕吗?
并不是的,可是在实践中,因为理论太高、太虚,难以落到实践中,时间久了,儒家理论性的东西又有几人真的把它放在心上了呢?
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步,才是李湛最为担忧的,也是对王阳明抱有极大的期望的一点。
若是王阳明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李湛大可以直接将王阳明封为圣贤,学问上的圣贤,这也算是能满足王阳明心中的一个夙愿了。
但对于李湛的这个许诺,王阳明却是坚决推辞了,坚持认为一定要‘盖棺定论,千万不能轻易封圣’。
李湛对王阳明的这个反应有些讶异,一开始甚至以为王阳明这是在故作谦虚。
“当今大唐,有能力未来也有这个封圣资本的,大概也就阳明你一人了,何必如此谦虚呢?”
王阳明倒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非常坦荡的说道。
“臣并非不愿意被封为圣人,孔圣素王的境界臣自然心向往之,可前车之鉴,不能不吸取教教训啊!”
“此前王莽不也是在生前的时候被人大肆鼓吹为儒家的新一任圣人,正是凭借着这样的风潮,王莽才能够一步步崛起,直到完成代汉的大业。”
“可是,王莽为大汉带来了什么?又给儒学带来了什么,想来陛下心里是明白的,所以您看现在有谁会称王莽为圣贤吗?”
“若是如此随意的在生前就封臣为儒门圣贤,臣与陛下自然不用担心有这样的问题,可是后世之人呢?如今我们不单单是要自己简单的封圣贤,更是要为后世立下标杆啊!”
“特别有一个问题,孔圣家族因为祖辈余荫已经流传到这个时候了,而臣未来的家族又会是什么样呢?孔家在原本历史上做的那些事,想来陛下也是再了解不过了。”
“如何能把圣贤本人和圣贤的后人区别开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一个大方向啊!”
接着王阳明又从一个本来的儒家宗师和吸收了大量后世文化的人的角度给李湛详细解释了一下自己的顾虑。
儒家一开始的圣贤绝非孔子,或者至少说第一顺位的圣贤不是孔子,这里面说不得就有几分周公的后裔已经早早散乱,实在找不到周公的直系后裔的原因。
本来周公作为儒家圣人的形象是非常完美的,不单单学术成就max,政治成就也极高,可以说后来人们总结的三立他全都做到了。
可偏偏周公这个形象因为王莽篡汉的事,直接就臭了,谁让当初的时候王莽和当时的儒生们都在那把王莽鼓吹成周公?
无奈之下,历朝的皇帝们也就只能把孔子推上神台了,至少孔子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这样一来皇帝就不用担心未来的某一位权臣既掌握了权力,又掌握了儒家理论的解释权,威逼皇帝了。
可孔子是有直系后裔的,这样一来,历朝的皇帝们总是要对孔氏礼遇一点,给他们一些封赏,正是因为如此,孔家才能享受了两千多年的富贵。
换成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孔氏也不过是汉末高门中并不出彩的一支,谁能想象的到孔氏未来的富贵呢?
至于李湛一开始想到的,可以让皇帝成为当世圣贤的法子,东汉的皇帝们也不是没有用过,可问题就在这明摆着。
哪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一定都是贤能的?
就比如说李湛现在在民间的声望高的离谱,他自比为圣人,只怕臣民们都没什么话说,可他的儿子能做到这点吗?
他的孙子呢?皇帝们究竟有多少能做到敏而好学,还能时不时给太学生们讲课?
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明朝的时候看看是皇帝给学生们上课,还是学生们能给皇帝上课就知道了。
就算是那些有才华的皇帝们,也没办法保证自己对儒学有那么多的了解吧?
说到底皇帝的主要职责是治国,谁能强求他在学问上有那么高的成就呢?
正是有了王莽的前车之鉴,王阳明并不是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王莽之后又一个兼具学术门阀和治政者形象的新圣人。
若是真的让王阳明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物,那未来的时候,又有权臣了怎么办?
白居易有句诗写得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能保证未来有资格封圣的都是像周公,像王阳明本人这样的人,没有啊!
故而王阳明一定要坚持,自己死后才能封圣,甚至要等到李湛的儿子辈乃至孙子辈在位的时候才能封他为圣贤。
这样的坚持,其实就是一定要盖棺定论,要不然难保有些人在封圣后露出了真面目,闹出来一篓子的破事,影响圣贤这个名号的光辉。
王莽这事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坏处,就是所有儒学上的宗师几乎都没办法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道路了。
就算他王阳明在后世大明的时候,不也是基本和文臣中的最高层绝缘,到死都不可能进入内阁吗?
本来一个儒学大宗师的威望就不低了,要是再加上执政的威望,那皇帝到底还要不要干啊!
像是南北朝时期,那种无视正统性和称号的权威性,随意给自己疯狂加封号的那些胡人君主做出的事,至少在唐朝应该得到一定的遏制了。
至于说,王阳明另一个极为关键的建议,就是封圣也不能及子孙,这一点是李湛之前真的没有考虑到的了。
固然,李湛一直想要铲除大唐的这些门阀世家们,这其中当然包括看起来不起眼的孔家。
可偏偏中原一直都也喜欢讲福泽子孙,这么一来,这些门阀世家们现在的富贵也可以往上追溯到他们最杰出的先祖,从而拥有部分的合理性。
李湛对于这样的事,是比较头疼的,不管怎么说,这些门阀世家的事总归是内部矛盾,李湛压根不可能通过暴力手段解决。
这大概也是作为一个非开国皇帝的无奈了,即便李湛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皇位,可到底这些门阀世家已经成为大唐的一部分了。
李湛难道还能动用军队去镇压他们吗?
这压根不现实啊!
至于王阳明这个建议,针对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孔家,毕竟要是没了福泽子孙这一点,孔圣家族凭什么还能安享富贵?
至于下一个针对的,其实就是王阳明自己未来的子嗣们了,毕竟现在李湛已经心里有数了,未来的王阳明肯定是会封圣的。
这样一来,王阳明未来的子嗣们定然是有些吃亏的,就算他们能继承王阳明因功得到的爵位,也绝对不可能就此安享太平了。
想要获得历史上孔氏那样的待遇,那真是想都不用想了。
这样针对孔氏的策略,若是放到明清时期,恐怕要被孔氏族裔强烈抵制,可现在孔家主事的是孔颖达,不管怎么说,这个人至少是讲理的。
而且现在孔家也没有像后世那时候,因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正统性不足,有着当朝政权的大肆册封,这么一来,其实就是孔氏自己的心里只怕也是有些心虚的。
孔子至少在这个时候,地位其实还是稍低于周公一点的,现在孔子也远不是什么衍圣公,孔家就更是没什么可以傲气的地方。
难道说荀氏不比孔氏更为高贵?至少在儒学成就上,双方应该差不多。
而且荀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不比孔氏强太多了?
可最后呢,现在不还是孔氏苟活了下来,荀氏已经没有历史上那么兴旺了。
特别是在后面,王阳明还专门指出,现在大唐时候,李湛改变过往封圣原则的一大好处,孔家现在地位本来就不是很高。
不管怎么说,现在李唐皇室是自认老子为祖先的,虽说老子的后裔其实已经没了,任哪一个姓李的说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好像都没什么错处。
可至少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由头,毕竟谎言说了千边也能成真嘛!
如此一来,李湛死皮赖脸也能赖住老子后裔这么一个身份,可同样是大家公认的圣人,李氏和孔氏起点是一样的,甚至现在李氏还要更为尊贵些,那么凭什么孔氏能够不停的延续自身的富贵呢?
要是孔氏现在真的存了这么一个想法,只怕李唐皇室里其他人第一个就是不答应!
李湛得到了王阳明的策略,心里第一时间也是很高兴的,觉得这至少是一个办法,还能够不错的解决大唐或者说李湛这一支的正统性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唐的发展方向。
只是当李湛听到王阳明建议,未来的所有皇帝都尽量要在殿试的时候漏一个脸,出几道题考究一下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们的时候,李湛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
这一点,也算是王阳明的经验之谈了,可惜没能考虑到现在大唐的实际情况。
别的不说,现在大唐每次参加科举的人数,虽然比不过明朝的时候,但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偏偏大唐并非是只掐尖,录取那些最为优异的人。
如果说明朝的科举是只要选拔厅级左右的干部,那么现在大唐的科举,那就是连县局级一起选拔的。
若是真的按照历史上那些后世的皇帝们,亲自一个个巡视殿试,关照每一个参加殿试的学子们,大唐未来的皇帝们恐怕真的是忙不过来啊!
要知道,每一届科举考试最后录取的人数现在都要比大明那时候多很多了,至少也有千余人,这能和大明那时候最后科举录取的人数相比吗?
即便是大明的时候,皇帝们也不见得能把所有参加最后殿试的人的名字全都记下来吧?
若是未来大唐哪一任皇帝一不小心把那些参加殿试的士子们的名字记错了,那才是格外尴尬的事了。
其实说实话,就是李湛现在他都不一定能保证能把所有在他在位时期参加科举殿试的人的名字记全,他又怎么可能信任未来的那些子嗣们呢?
只能说,王阳明提出来的这个建议,看似有效,实则是难以实施的,要是哪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记忆力和手段,又何必劳费李湛和王阳明现在这么操心呢?
一旦未来的那些皇帝们懈怠了,那么这个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就会很快从皇帝自己手中流走,这样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毕竟权力你自己把握不住,别人自然就会帮你把握。
后世的时候,那些大权旁落的皇帝们还少吗?
即便是号称明清这个君主专制的巅峰时期,也没少见皇帝大权旁落,权力落到臣子和宦官们手中的例子。
一时间,李湛也只能无脑喝酒了,君臣两人彻夜长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王阳明才起身告退,李湛则是红着一双眼睛,想着这次王阳明说的问题。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