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07节

可是现在嘛,绝对输不了。

只是接着往下看后,李二的神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特别是看到段志玄将徐达比成李靖,更是让李二的心里很是不爽。

李靖的才能没有谁比李二更清楚了,吹下牛,可以说两人的军事能力相仿。

可事实上呢?李二自己的心里清楚,李靖的才能绝对是在他之上的,只是李靖不以勇武见长,所以可能打不出来像李二那样夸张的战役罢了。

现在段志玄说李湛麾下有个年纪轻轻,用兵就和李靖很是相像的人,不得不说让李二很是吃味。

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来投奔自己,反而跑去找李湛了呢?

更让李二倍感压力的是,这样的人才在李湛麾下,而且单看年纪,至少能再活二十年。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二又怎么可能能压住李湛呢?

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只怕李二就是逼着李靖出山也只是不相伯仲,甚至可能出现战败。

这倒不是因为李二对李靖不信任,只是因为体能。

说到底李靖年纪大了,一旦战事变得激烈、焦灼,自然可能会是徐达占优势。

李二清楚段志玄的为人,他很少会随便夸人,更不可能拿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来和李靖相比。

他们这些在隋末战乱中走出来的人,谁不知道李靖的能耐?

到如今,李二甚至宁愿段志玄是夸大其词了呢。

想想李湛手下那些已经打出来名声的将军们,蓝玉、李存孝等等,无一不是勇将。

之前的时候,李二对这样的军事对比还颇有自信,觉得李湛麾下的将领们勇则勇以,却缺乏一些惊艳和指挥能力。

如今要是再算上徐达,只怕形势就逆转了。

特别是在唐军的装备上比不过李湛手下士卒的时候,如今对李湛治下了解的情况越多,李二就越是投鼠忌器,很难下心和李湛再打一仗。

若是真的走到这一步,就是李二现在也没有信心真的能赢了。

到那个时候,就不单单是玄武门之变了,李湛一旦经过残酷的战争上位,还会不会像自己那样,留父亲一命当个太上皇呢?

就是李二自己都说不好。

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别的,正是李二的威望。

相比于他那个没用的老爹李渊,他李二的威望可高出了太多。

要是李湛也通过这样的军事政变上台,又怎么会留着李二呢?

越是李湛上台的时候,双方的战事激烈,李湛就越不可能留下李二当牌面,意识到这点之后,李二的心情更是抑郁了。

自己好不容易坐上皇位,一边要面对世族们的挤兑,另一边还要应对李湛带来的军事压力,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过胆战心惊了。

虽然有压力才有动力,李二也很愿意面对挑战,可是这样与时剧增的压力,李二是一点也不想要承受的。

不单单是边境上李湛在搞事,国内李二面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各处都有灾情,李二只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救火队长,只能不停的派人到各地救灾。

可国内却还有不少人在那拖他的后腿,比如各个世家。

要不是因为李二顾忌现在首都在关中,算是关陇豪族们的老窝,相互之间也有不少亲缘关系,李二早就想动手整顿这群人了。

只是现在的情况,让李二投鼠忌器啊!

就是段志玄发过来的攻破吐谷浑王城的消息都成了个让李二提不起什么精神的事了,李湛麾下人才辈出,无所谓了。

李二沉默了很久,派人喊来了房玄龄,等到房玄龄来了以后很是沉静的问了声。

“如今长安的粮价到什么程度了?”

房玄龄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喜意,只是带着些苦涩的说道。

“已经快被打到一斗米一文钱的地步了。”

可能别人还会有些奇怪,一斗米一钱这不是盛世的表现吗?如此低的粮价完全可以让所有人都吃上饭了,难道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为什么李二和房玄龄两人的脸色会如此难看?

原因无他,如今长安这么低的粮价,正是被源源不断从李湛封地上转运过来的粮食打下来的。

原本的时候,长安的粮价差点飙到斗米千钱,那时候正是关中又发旱灾的时候,那些老牌关陇贵族们趁机囤积居奇,操控粮价。

可没等到李二下手针对他们,他们就被李湛那卖过来的粮食打垮了,一开始他们还试图顶一顶李湛,可最后也只能在李湛那堪称海量的粮食供应面前跪下来唱征服。

更何况,粮价低到这个程度,可不单单是影响那些贵族们做这样低买高卖的生意,就是关中种田的百姓们,看到如此低的粮价都想要自杀了。

恁他娘低的粮价,交完赋税后,自家还能剩下点啥?

想到街面上买点东西,都没办法买了。

当然,作为一般民众,甚至一般的官员,只会觉得这是大好事。

如此低的粮价,这不就是一个妥妥的盛世吗?就凭这点,给李二吹一个千古一帝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其他地方的粮价会不会有这么低,关中百姓们才懒得管呢,他们只关注长安,毕竟这可是首善之地。

而在关中种田的农夫们的死活,同样也没人在乎。

谁让关中作为国家的腹心之地,别的不多,就是勋贵和世家多。

他们这些人会看见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吗?不可能呀。

但作为一国统治者的李二自然很清楚这里面所蕴含的风险,可他能强行不让李湛那的粮食流通进长安吗?

不可能的,关中救灾靠的是河西的粮食,河北救灾靠的是关中的粮食转运过去。

事实上,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所有想要救灾的行为,调动的粮食大概率都会从关中走,这样一来,关中那些不种地的人们看到这么低的粮价当然开心。

中低层官员们看到这样的粮价心里也会很开心,救灾几乎零成本了,这样的话,救下的灾民就能变成自己的政绩了,他们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可身居高位的李二等人看的很清楚,这是一种莫大的风险,这不就是《管子》中所记载的轻重之术吗?

一旦关中的百姓们,因为粮价太低放弃种粮,转而种植大面积的桑树或者其他不能吃的经济作物,一旦李湛停下了粮食输送,关中怎么办?

紧急从江南、河北调动粮食?

看上去这确实可行,可现实是人们都是有惰性的,习惯了李湛运来的低价粮,他们还愿意在灾年或者缺粮的时候,购买朝廷提供的高价粮吗?

甚至不用高价,只比一文钱高出三四文,恐怕民间就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更离谱的是,河西和长安路途多远啊!

从河西一带送粮食到长安,粮食的损耗那几乎就是按一比一来算的,甚至更高。

可现在呢?李湛从河西往长安运了多少粮食了?

李二很是无言的问道。

“如今大概能估算出来从河西往关中运了多少粮食吗?”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说道。

“预计有三百万石,而且还在往这送……”

李二默默的在心里算了下,三百万石啊,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就先刨开路途上的损耗,这意味着河西往关中一共输送了六百万石粮食。

而如果把三百万石粮食变成人们吃的面粉,差不多能出一百五十万石,而这个量,完全可以让当前大唐的所有人吃上一个月!

可这样巨量的粮食,河西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拿出来了,这不得不让李二感到一种扎心,心态爆炸啊!

凭什么?凭什么李湛在河西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能生产出来如此多的粮食?

如此巨量的粮食压到关中,已经影响的不单单是关中的农户了,就是河北道的农户和粮商们也可以去死了。

河北道的粮商们就是再压价,也不可能把粮食拉到和河西的粮食一个价位上。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纯粹就是赔本生意,钝刀子割肉,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停了粮食生意。

至此一项,就足以让河北道原来每年往关中运粮的动力消减,甚至可能有人会盯上从河西来的廉价粮食,转手往河北道、江南道卖。

可能就这样转卖过去,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呢。

在一开始李湛往关中运粮卖的时候,李二心里还很是惊喜,毕竟李湛这么做不就是消耗了自己的战争潜力,转而补贴了李二这厢吗?

当时李二为了赈灾,储备军粮,那是大力收购来自河西的粮食,足足让官仓收了三成多,差点把官仓都撑爆了,可来自河西的粮食依旧不见减少。

这个时候,李二是真的懵了。一起懵逼的不止李二,就是朝野的各位大臣、关陇的门阀贵族,甚至长安城里的小民们,哪一个不是一脸懵逼?

什么时候他们见过这么狠的粮价?

就算大家心心念念,希望粮价降低,可也不是这么一个暴跌法呀!

有些人试图拒收来自河西的粮食,李湛派来的人也不着急,稍稍等一等,就算有一家不接收河西的粮食,愿意接手的人多着呢。

发财的生意谁不愿意干啊!

甚至还有人动了小心思,想要劫掠从河西来的商队,可在一家关陇的贵族吃了大亏后,再也没人敢提这个话题。

李二现在一想到河西的李湛,那真的是头疼,这么一个男的,他手里有粮、有人还有兵,还能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变出来远超唐军的甲胄。

关键还是,这样一个人他还有皇位的合法继承权,别管这个继承权究竟受不受大众的认可,但到底李湛是他李二的儿子,不是嫡子怎么了?

面对李湛压倒性的优势,谁也不可能拿这话堵李湛。

本来李二是寄希望于将李湛打发出去,让他自生自灭,可现如今贫瘠的河西,硬生生让李湛变成了一处不单单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对外售粮的地方。

这样的发展能力,李二是真的怕了。

李二神色严肃的问房玄龄道。

首节 上一节 107/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