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第354节

侍卫皱了皱眉,试探性问:“大王,那辗迟牧这人......”

能臣氐摆手打断,朗声言道:“让他进来吧,我倒是要瞧瞧,他又能说出何话?”

侍卫拱手:“喏。”

旋即。

转身离开大帐。

不多时,一个与能臣氐有着同样民族服饰的男人,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大帐。

遇着能臣氐,辗迟牧立刻行了个乌桓的礼节:“峭王帐下小帅辗迟牧,见过大王。”

能臣氐摆手示意其起身:“起来吧,你有何话,不妨直言,咱们之间,没必要拐弯抹角。”

原本还准备寒暄片刻的辗迟牧,当即意识到不妙。

显然。

能臣氐已经明白了他来此的目的。

换言之,或许汉家的使臣,已经来过代郡了。

先入为主之下,对于辗迟牧而言,绝对是个不利的消息:

“哈哈!”

他先礼貌而不失尴尬地笑了两声,旋即倒也没有废话,直言道:“敢问大王,可是汉家的使臣,已经来过代郡了?”

能臣氐惊叹于辗迟牧的判断力,略一停顿,缓缓点头:“没错,已经来过了,但本王暂时没有答应。”

辗迟牧暗松口气,他能听得出能臣氐心中的犹豫,既如此,那么他尚有机会:“大王,咱们之间虽有太行、燕山阻隔,但毕竟一脉同宗,皆是乌桓。”

“汉庭对咱们如何?你自己心里清楚,如今汉失其鹿,气数已尽,正是我辈奋起之时,如今我等已经尽皆反汉,若是大王能够加入,必是如虎添翼。”

能臣氐不由哂笑,摇了摇头:“汉庭的确衰弱,但却非是你我能够撼动,尔等声势虽然浩大,但却尚未与汉庭决战,现在便言汉室气数已尽,未免有些过早了吧?”

辗迟牧心知对方有顾忌,笑了笑,继续道:“南匈奴内乱的事情,想必大王已经得到了消息,如今那王昊麾下不过数千兵马,如何能与我军十余万精锐抗衡?”

“而且!”

言至于此,辗迟牧着重强调道:“我军发展极其迅速,所过之处,各地军民尽皆响应,截至目前,已经拥兵二十余万,只是担心暴露实力,这才谎称十万军队而已。”

能臣氐才不信这个邪:“历来的造反,恨不得夸大自己的军队,以震慑群雄,尔等居然会反其道而行之,掩盖自己的真实实力?莫不是担心幽州内部反抗意志不坚?”

“这......”

辗迟牧与能臣氐接触较少。

只感觉对方外表粗犷,便以为其少智愚昧,因此内心颇为不屑。

但现在来看,对方是粗中有细,且内心早有计较,跟这样的人耍心眼,早晚必受其害。

果不其然,不等辗迟牧继续言语,能臣氐再次言道:“尔等声势虽然浩大,接连诛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广阳、右北平郡守,可谓势如破竹。”

“不过......”

话锋一转,能臣氐冷声言道:“如今南下冀州,缘何只派了峭王苏朴延一支,以及部分的张纯叛军?想必幽州内部,依旧存在不少反抗的势力吧?”

辗迟牧顿感不妙,眼前这个糙汉子,居然身在代郡,便把幽州的局势揣摩的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怪不得,人家可以当上代郡的乌桓首领。

要知道代郡可不比幽州其余郡县,这里有太行山、燕山的阻隔,实际上代郡跟并州更加亲切些,他们在这里生存,势力相对比较薄弱,尤其与鲜卑相比,更是如此。

因此,代郡乌桓首领对于汉庭的依赖性,明显要比幽州其余郡县乌桓对汉庭的依赖性更强,而因为有山脉的阻隔,他们虽同出一脉,但对其余郡县乌桓的亲密性,反倒不如汉庭。

历史上,乌桓的灭亡也是分成两个部分的。

第一次,曹操征讨三郡乌桓,在柳城大获全胜,几乎将其全灭;

第二次,则是曹彰出征代郡乌桓,同样大获全胜后,代郡乌桓转投鲜卑;

至于汉末时期的张纯、张举叛乱,代郡乌桓根本没有参与。

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山脉的阻隔,导致代郡乌桓与其余三郡乌桓在地缘政治上的亲密性不高。

这也是为何,王昊敢于征调代郡乌桓当自己打手,消灭其余三郡乌桓,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同样具有可操作性。

此刻的辗迟牧彻底懵了,良久不发一言,而是努力思考应对措施。

他清楚的明白,能臣氐既然给他见面的机会,就证明他们还是有机会合作一把的。

尤其,对方还是在见过汉家使臣以后,给的自己这次机会,便更是如此了。

“大王,天下苦汉室久矣。”

辗迟牧已经放弃了劝能臣氐归顺的想法,而是以乌桓大义出发,准备给对方展示乌桓的宏伟蓝图:“如果您能一起征讨汉室,必将战火席卷至并州。”

“如此一来,鲜卑各路枭雄焉能不心动?他们必将闻风而动,从各路出发,分食汉庭这头巨龙,那凉州的羌胡虽然落败,但必不心服,我等将战火席卷至此,必将令汉室北线,全线陷入震动。”

“如今的汉庭早已经被撼动了根基,连年的兵祸,令其难以为继,若是再遭遇这样一场旷世大战,必然分崩离析,一个小小的王昊,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能臣氐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不得不承认,若当真能够如此,那么乌桓、鲜卑、羌人必将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不必再成为汉庭的附庸,为他们征战四方。

但是......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能臣氐心里非常清楚,辗迟牧描述的事件,不确定性太多,想要实现太过艰难,他想不了那么远,更会为眼前的事情而忧心,因此摇了摇头,长出口气道:

“尔等志向高远,本王自愧弗如。”

能臣氐长出口气,干脆不再废话,而是直言相告道:“本王还是直说了吧,尔等若想让某加入,至少也要将王昊战败,否则本王是绝对不会跟着你们冒险行事的。”

第248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战个痛快吧!

“春秋战国时期,幽州属于燕国的势力,为了自保,他们在南易水方向打造了一条防线,以保护自己的后方不受侵扰,这条防线便是燕南长城。”

程昱指着地图上的那一条线,给王昊做出解释道:“这条线同样是如今冀州、幽州的分界线,虽然它已经残破不堪,但依旧可以阻止骑兵恣意的追杀。”

“燕赵两国的博弈因此在蒲阴陉上,显得尤为重要!”

程昱深吸口气,目光落在地图上的蒲阴陉,长出了口气。

与王昊想象中不同的是。

蒲阴陉不是一条贯穿太行山脉的小路,而是以涞源盆地为中心,呈十字交叉状,联接灵丘——忻定盆地、蔚县——大同盆地,以及河北平原的四条道路。

灵丘——忻定盆地,称之为灵丘道;

蔚县——大同盆地,称之为飞狐道;

连接河北平原,冀州地块,称之为唐河道;

而连接河北平原,幽州地块,称之为拒马道。

程昱盯着地图,轻声言道:“主公,根据探马传回来的情报,苏朴延的兵马正在赶往中山国,明显也是冲着代郡的乌桓去的,换言之,他们必须要走唐河道,经涞源县,走飞狐道,才能赶往代郡。”

“属下以为,咱们可以设伏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唐河道,一个是飞狐道,这两条路全都适合鞠义的先登营作战,只不过为了以防暴露,唐河道设伏安全性高,只是能杀得敌人,可能有限。”

这一点,王昊自然是清楚的,在唐河道设伏,还没等他们的兵马全部进来,双方就要发生战斗,能够打出的伤害,自然就会比较低,适合击溃,而不适合歼灭。

如果在飞狐道设伏,那么可以玩的花样就比较多了,可以选择在灵丘道、拒马道设置一部分伏兵,专门抄袭敌军的后路,一旦把飞狐道的口子全部堵死,那么敌军要么突围,要么全军覆没。

不过......

在飞狐道设伏安全性不高,一旦有哪个环节失误,极有可能导致伏兵失败,甚至被对方反将一军。

在飞狐道埋伏兵马,非常考验统帅的实际操盘能力,要有瞒天过海的超级本领,才可能成功。

鉴于目前王昊手里的兵力有限,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做出决定:“咱们在唐河道伏兵,只要能打一次胜仗即可,至于歼灭苏朴延,暂时没有必要,也没那个能力。”

程昱揖了一揖,颔首点头:“主公英明,我等尽皆是此意!”

“不过......”

话锋一转,程昱面上泛起一抹淡淡的愁容:“唐河道固然是绝佳的埋伏地点,但咱们知道,苏朴延同样不傻,他是绝对不会轻易踏入这条路的。”

王昊当即明白了程昱内心邪恶的想法,轻声道:“仲德,以后有想法,可以直接说出来,没必要跟我打马虎眼,想让我来当誘饵而已,多大点事。”

程昱略显尴尬地搔了搔脑袋:“主公您毕竟是驸马,而且是我等主公,身份尊贵,让您轻易涉险,乃是臣子之过,若不是如今情况紧急,臣是万万不敢有这般冒犯之念的。”

“行了。”

王昊毫不犹豫地摆手打断:“我王昊行伍出身,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放心吧,这个誘饵我当定了,你立刻传令鞠义做好准备,我一定把苏朴延的骑兵给他引进去。”

程昱欠身拱手:“喏!主公放心,属下这便派人传令。”

王昊颔首点头,目光转向中山国:“就以中山卢奴为争夺地,与苏朴延的大军战上一战,又有何妨!正好,我也得了解一下乌桓骑兵真正的实力。”

*****

“呵呵。”

苏朴延俩眼珠子盯着辗迟牧送来的情报,不由地哂然一笑:“没想到,这个代郡的能臣氐还真是谨慎,居然想让咱们与汉军正面打上一次,若是咱们获胜,他才愿意出兵协助。”

下方有个魁梧的汉子朗声言道:“打便打,何惧之有!听说汉庭这次派出的兵马,只有四千余人,即便是他们的精锐,但在兵力上差距太远,依旧不是咱们的对手。”

“没有!”

又有个乌桓猛将横出一步,拍着胸脯道:“汉军的骑兵岂能与咱们相比,而且不过区区数千人罢了,咱们只需要发起一次冲锋,便可诛杀其至少一半兵力。”

虽说这样的话听着非常扯淡,但在众人心里,却觉得非常正常,因为自叛乱以来,他们可谓是百战百胜,连战连捷,走到哪里,便杀到哪里,劫掠到哪里,未尝有过败绩。

即便现在面对的是汉庭派出来的骑兵精锐,在他们的眼里,依旧是一群破砖烂瓦,插标卖首之徒而已,根本不值得一提,因此才敢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首节 上一节 354/5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三国:我跟你混,你却让我刮厕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