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37节
在曹素功房间密室里,同样找到一个上锁的檀木箱。
破开之后,经长史辨认,认出里面存放着的,是东瀛文字书写的书信!”
御林卫校尉跑来。
汇报了惊人的发现。
国朝境内。
除了当年开放互市,有过后金少数物品间的流通。
其余的时候,很难看到后金的物品,更别说是书信。
毕竟。
书信是很私密的东西。
国朝人。
又怎会与后金人来往密切?
除了。
通敌叛国的人。
也可能。
是个群体。
曹素功的东瀛书信。
倒是有几分可能。
徽商商业活动很广。
到达过东瀛,与东瀛人建立友谊,也是有可能的。
东瀛。
是太祖宣布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
有往来,并非死罪。
问题是。
信中是否有死罪的内容呢?
“总督大人,您这次,又是先杀人,后取证?”
童统领呆若木鸡,看着孙承宗,喉咙滚动道。
这!
太神了!
“不,晋商私通后金,徽商私通东瀛,我早就知道!”
第26章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为将者。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世人皆知。
关宁锦二百里防线。
是他孙承宗一手缔造。
为防御后金侵扰所建。
但是。
区区后金。
于国朝而言不过疮癣之疾。
动用如此多的精力、人力、物力,显然不太值当。
而他最讨厌的。
正是费力不讨好。
关宁锦防线的存在,自然有暗地里的作用。
只要后金大军进犯。
坐在总督府。
就能提前百里得到消息,留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是埋伏、是反攻、是防御,这些主动权,在他担任蓟辽总督时,始终牢牢掌控着。
除了预警。
防线拥有着第二大特性。
在二百里之内。
凡是从防线经过的人,不论是猎户、商人,亦或者后金细作。
会有专门的画师,描绘出身体特征、相貌,然后秘密送到总督府。
之所以构建这么完美的探查能力。
是他发现战争中,后金的粮草辎重、情报,总会超出预期。
尤其。
是明军和后金军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
会远远超出预估值。
譬如说。
后金军是游牧民族,在发动战争时,准备的粮草辎重,往往不足一个月。
即便是后金军在战争开启后,及时调集了粮草辎重运到战场。
最多再支撑半个月的战事。
前前后后。
后金军的战争拉锯时间,一个半月,是极限。
可他却与后金军,进行过长达四个月的战事。
在整个战争中。
后金军除了在攻城器械有过缺少之外,但没有因粮草辎重爆发骚乱。
反观明军。
作为守城方,提前预备了不少辎重粮草,就这样,军中也爆发过数次缺粮危机。
这。
是极其不合理的。
再加上。
明军根据判断,数次在后金粮草辎重必经之地设伏。
可意外频发。
后金辎重队总是会比推测的时间晚到达,明军撤了,才姗姗来迟。
或者干脆更改了运粮路线绕了大远路。
偶尔,还会被后金打个反埋伏。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乃至于十数次。
这。
就不能随便解释了。
于是。
关宁锦防线诞生。
顺利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真相。
晋商。
通敌叛国。
在战事中,为后金军提供粮草辎重,和部分情报,来换取巨额金银。
对这件事。
他早就拟了奏折,连同罪证,一并呈报了内阁,期待晋商伏罪。
为枉死的将士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