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234节
意思有两个。
内阁阁老增补事宜。
锦衣卫指挥使空缺事宜。
“内阁少员的事,朕之前说过,等孙承宗、孙传庭覆灭女真族后,就对内阁进行补员,阁老,就先多担待点。”
朱由检温声宽慰道:“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暂没有合适的人选,魏忠领着代职,只要没出乱子,就先继续任着。”
作为国朝权力中枢。
刘阁老离京清丈田亩。
方次辅强制赋闲养病。
仅剩叶首辅和何阁老两人忙里忙外,确实过于辛苦了。
“军方的事,朕倒是想过,与叶相也讨论过,时至今日,时机成熟了。”
朱由检顿了顿道。
祖大寿、毛文龙、洪承畴等军方宿将猜测不错,在北征中,没有受到重用的,以后也不会再有受到重用的机会。
不为别的。
在正史上,或是有投降女真族的经历,或是德不配位。
不值得再委以重任。
而像赋闲在家的袁崇焕等人,则永无起复之日。
但是。
军方改变已然迫不及待。
“陛下的意思?”
何阁老浑身一震,喉咙滚动涩声道。
尽管心中早有预期,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到来。
“军政分离!”
朱由检神色郑重,口含天宪道。
华夏悠悠几千年。
朝廷和军方,界限始终没有明确划分过。
文官统兵,武将坐轿的事,时有发生。
尤其是走到宋朝之后,文官压制着武将,在军权上,指手画脚的事,简直不要太多。
国朝,虽然也是如此。
但因为国公等勋贵集团的存在,勉强只是低文官集团一头。
可对一方大国而言,军政之间,如此混乱,这绝不是兴盛的路子,而是走向灭亡的路子。
若想振兴国朝。
军政分离,势在必行!
“依陛下之意,何时开始分离?”
何阁老莫名轻松下来,冷静道。
以往。
这件极大削弱文官集团的事压在心头,时刻挂念在心头。
现在。
陛下金口玉言敲定,终于不用再想着了。
该考虑的。
是军政各方分离的具体事宜。
关系重大。
不是说分就分的。
军方,看似只与朝廷的六部之兵部有牵扯,实际上,与朝廷各方衙门皆有牵扯。
譬如说。
吏部,最大的权力,是主掌着天下文官升迁贬谪调动的事宜。
但武将的封授策赏、恩荫定籍,却是由吏部负责的。
一旦军政分离。
军方不可能再允许吏部对各级武将军功封赏、福荫子孙有抉择权,必然会讨要回去。
那么,在吏部中,专门负责军方诸多事务的吏部右侍郎,是去往军方呢?还是继续留任朝廷吏部呢?
要知道。
六部的右侍郎,皆是正三品官秩,国朝栋梁般的存在,不是轻易就下结论的。
况且。
这并不仅仅是一位右侍郎。
户部。
负责给军方发军饷、负责在军方征战时提供后勤辎重粮草等诸多事务。
在这上面,也是由户部右侍郎专门负责的。
礼部,有大量官员在军方,负责着对军士的教化,鼓舞士气,和提升军心等方面的事。
军政分离后。
这些官员必须继续留在军方,保证军方内部不受改革影响,不被影响正面战场的战斗力。
与上同。
礼部这些在军方的官员,从统属上,皆属于礼部右侍郎的属官。
这样,礼部右侍郎变相被削减了权力。
像刑部。
受军政分离影响就更大了。
军士若犯了罪。
是归刑部管呢,还是归军方内部处理呢?
要是归刑部管。
别说军方那群爱兵如子的将领不同意,就是罪兵的袍泽们,也不会同意,袍泽之情,太重了。
可要是归军方内部处理。
就军方那些中低层将领,全是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大明律三个字会写吗?
那代表国朝对罪兵进行审判,和做梦似的。
那样。
只会造成一个局面,犯下轻罪的军士,直接被免罪,犯下重罪的军士,直接被处死。
那种不重不轻的,则根据审判将领心情而定罪罚,以军方常用手段,八成就是视情形打军棍多少。
等同儿戏。
工部。
是受到军政分离影响第二大的存在。
直到现在。
工部有七成以上的大匠作,依然在锻造着陌刀、明光铠、十字弓弩和百炼钢。
分离后。
这些掌握了神器锻造之法的大匠作,为避免神器泄露风险,只能归入到军方中。
这对整个工部权力来说,都是重大的削弱。
最后。
就是兵部了。
名义上,天下军权皆归兵部,现实是,兵部尚书、兵部左右侍郎,连决定自己上战场的权力都没有。
严格意义上。
兵部是进入军方实权大将位置的跳板。
军政分离后,这跳板毋庸置疑就不存在了。
换句话说,兵部等同于空壳的存在,权力遭受毁灭性打击。
不出意外的话,整个兵部,全部官员会集体投入军方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