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03节
不如说是分割东厂。
“锦衣卫就在北镇抚司,真有过不去的坎,就来寻我!”
沈指挥使倒没觉得可惜,拍了拍曹督主的肩膀,轻笑道。
“西厂驻地,曹公公应该是熟的,有事就来,别不好意思开口!”
雨督主同样如此,重重拍了拍曹督主的肩膀,大笑道。
看这老小子,能撑到什么时候。
沈指挥使和雨督主离开了。
全程没有嘲讽。
曹督主却比挨了顿骂还难受。
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
东厂什么时候要靠别人施舍才能度日?
曾几何时。
锦衣卫和西厂算什么?
等着吧。
等到开春,咱家的准备,能亮瞎你们所有人的眼。
“督主,锦衣卫和西厂,在昨日发下了年终禄金,手下人在讨论这件事,您看?”
东厂大档头走近,硬着头皮道。
看督主的模样。
就知道在沈指挥使和雨督主那又吃瘪了。
啧。
老大,难当啊。
“年终禄金是什么?”
“回督主,是陛下为体贴官员,新制定的年终奖赏,根据吏部考评,多发一个月到一年俸禄不等的赏银。”
东厂大档头弓着身,低声道:“锦衣卫,沈指挥使下令,全发放了顶额一年俸禄的年终奖赏。
西厂,雨督主下令,以六个月俸禄为底,以一年俸禄为顶的年终奖赏。
督主,您看?”
曹督主,“……”
看什么?
锦衣卫和西厂,财大气粗的,别说是几个月一年的俸禄,就是先发个十年俸禄,也是用不完的银子。
可东厂不是啊。
本身就穷的叮当响,现在办勋贵的事又死了这么多番子,抚恤金必须先放下去。
即便抚恤金,等户部核验结束后,会将这部分银子补给东厂。
但这临近春节就几天了,为了让死去的番子家属过好春节,安抚其心,东厂肯定先出银按多按快垫付这些银两。
就活着的人,连这个年底的俸禄都难发,哪来的银子发年终禄金?
“督主,要不,您去请教请教老督主?”
东厂大档头眼见督主脸都拧巴了,就知道厂子缺银子,建议道。
老督主在的时候,东厂,没缺过银子。
“老督主?”
“卑职失言,是说的司礼监秉笔魏忠公公!”
第64章 两代督主,八大美人
翌日。
日暮西斜。
秉笔直房。
在紫禁城护城河一带,紧挨内府承运库。
此库是掌印、佥书、掌写字诸人所住之署。
此路即为东河边,这边的八个房子即为司礼监秉笔、随堂直房。
司礼监,分司礼监之掌印、秉笔则又是其中地位最高。
其直房距离暖阁,司礼监掌印秉笔的直房在养心殿殿门内向北者。
秉笔直其后一排有大房相连,紧靠隆道阁后,即宫中膳房。
早些年,魏忠将膳房移到怡神殿,将此房变成秉笔直房。
之前因私宅存在。
魏忠很少在秉笔直房居住,但在舍弃了阉党,烧毁了私宅,改了名字后,就重回到了这里。
许久没来过。
曹督主拎着些酒肉,走在这青石板的甬道里,竟一时间很是陌生。
这条件,和当初的魏家私宅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也不知魏忠是怎么习惯的?
“曹督主,到了!”
“烦请通禀,就说我曹正淳有事,前来拜会魏大监。”
曹督主对直房管门小太监客气道。
有求于人,必先礼下于人。
这点道理。
在内书堂学习的时候,老师教过。
“回曹督主的话,秉笔大监去皇爷那伺候了,还没回来,您看,是否先到门房待茶?”
直房管门小太监恭谨道。
这会。
天又下起小雪来。
让曹督主在外淋雪肯定不合规矩,到门房里喝点热茶,礼仪才周到。
“敢问魏大监平日何时回来?”
“回曹督主的话,也就是这会回来,秉笔大监就会回来喝点茶吃点点心,之后皇爷若有事召唤,再前去伺候,若是无事,秉笔大监看会书,也就睡下了。”
“哦,那我在这等会就是。”
曹督主点点头,笑道。
瞥了瞥肩上的雪花,也没有用内力震掉,求人,当然是越惨越好。
盏茶的时间过去。
曹督主再次拒绝了小太监的门房内待茶邀请,继续在雪地里闭目养神等着。
眉眼头发间。
逐渐有冰霜凝结,看上去,像是多出了些白发。
悠长的呼吸间。
冷热气碰触形成长长的白雾,倒是有几分意思。
忽然。
耳边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曹督主!”
魏忠佝偻着躯体,步履蹒跚走来,打招呼道。
“魏公公!”
曹督主欠身行礼,恭敬道。
似乎一如往昔,两人在东厂为正副督主时那般。
称呼、礼仪。
一模一样。
可惜。
时过境迁。
两人都明白,再难回到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