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签到十年,开局救了李二 第92节
李世民还准备和郑丽婉合作。
这项技术本就要推广于整个大唐,商家在其中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足足商量了一个早朝。
这才算把推广之事基本确定下来。
整个朝上都是喜气洋洋,每个文臣都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便是武将们,也都觉得这是大好事,值得开心。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兴高采烈。
谁没有个立言的想法?
想让自己的话传遍整个大唐乃至千秋万世,实在太难了。
但现在有了这印刷术,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因而就算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脸上抑制不住喜色。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见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为宰相,为了能出书的事兴高采烈,心中却有一些不喜。
这两名宰相未免有些失态。
身为宰相,应该更多的从国家方面考虑,而不是只考虑到自己的名气,更别说等印刷术普及之后,再想复刻元稹和卢照邻那样的情形就难了,毕竟谁都可以出书,那你的书也就不值钱。
但李世民不方便提醒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名宰相。
也不适合日后专门提醒这二人。
此事倒是难以解决。
李世民摇摇头,也不再想此事。
先随这二人去吧。
然后就退了早朝。
回宫里的路上,李世民寻思着,自己应该多去找找李哲。
去李哲府的收益实在是太大。
李哲随便拿出来一项技术,都足以改变整个大唐!
而且李哲那里享受非常舒适。
好酒好菜都有,可比御膳房强多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备了马,去找李哲喝酒。
……
李哲府……
李哲正弄了几个烤红薯,和李英姿围着火炉边烤火边吃。
李英姿不知道这红薯是何物,但是吃起来实在太甜,而且入口即化,实在是天下美味。
这时下人通报,陛下来了。
李哲不晓得李世民来干嘛,见李世民大步走进来,于是招呼李世民一起过来。
李世民见李哲如此悠闲,不禁羡慕说道:“李哲小友,还是你轻松自在啊,哪像是朕,天天忙个不停,不知道有多少事等着朕决策,一件事做错了可能都会殃及无数百姓。”
说着已经到李哲旁边坐下。
此时是冬末早春时节,天气尚还寒冷,有一个火炉烤着,那滋味别提多舒服了。
李哲笑着递过去一个烤红薯,说道:“所以我就懒得操心那么多,人活世上,享受最重要,来,吃个烤红薯放松一下。”
第101章 是人都需要监督
李世民接过烤红薯,见此物外边是红皮,里面露出烤得金黄几乎要流出来糖汁,哪怕李世民从来没有见过此物,也是立即食指大动。
这东西看上去就很好吃啊。
李世民轻轻咬了一口,先是感到很烫,烫得直呼气,然后一股极甜的味道,就在口中融化开来。
这让李世民不禁为之一惊!
眼睛都睁大了!
这怎么感觉比宫廷里面最高级的甜点都要美味的多!
这入口即溶,而且甜到了极点却又不腻,真个是让人吃了一口还想第二口。
李世民很快吃完一个,顾不上擦嘴,就要去拿第二个。
李英姿不敢和李世民争夺,见状心里面却在无语。
这一共也就烤了七个红薯,本来李英姿也就分到三个左右,现在李世民一来,她估计能吃到的就更少了。
陛下你好歹是九五之尊啊,怎么还跟人抢东西吃呢。
不行,李英姿觉得自己不能吃亏。
这样想着,李英姿也去抢了一个烤红薯。
也就李哲慢慢吃慢慢享受,并未发现烤红薯正在快速减少中。
一边吃着,李哲一边问道:“陛下,你这么忙,今天到我这里有什么事?”
李世民狼吞虎咽,声音含糊说道:“也没什么事,只是最近太累了,李哲小友你这里很是悠闲,所以来找李哲小友你放松一下。”
李哲一笑。
李二这家伙,这次总算不是来给自己添麻烦。
以前都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难事让自己解决,都懒得搭理他。
现在这样多个人一起闲聊也是不错。
李哲说道:“那就说说闲话吧。”
李世民笑道:“好啊。”
随后两人就说起来闲话。
李世民向李哲吐槽朝政上的事,很多让李世民无语,但又顾忌着自己皇帝身份不便说出来的事,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一股脑的全部说给了李哲听。
这些事不少都很有趣,因而李哲也听得津津有味。
不时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很多想法让李世民都要思索一二。
毕竟李哲的话往往都不带什么心机,非常真实。
李世民已经很久没有和人这么放开的说过话,虽然李世民有亲信长孙无忌,也有自己的老婆长孙皇后,可是他李世民毕竟是皇帝,无论是谁都要对他李世民有所保留。
普天之下,也就只有李哲一人,根本不在意他这个皇帝的威严,有什么说什么,嬉笑怒骂毫无忌惮。
李世民越聊越是开心。
李英姿也是从未见过有人能和皇帝这么说话。
一边觉得李哲很是大胆,一边又觉得李哲这样和李世民关系拉近很多。李英姿都不知道这件事是好是坏。
聊着聊着,李世民突然说道:“其实李哲小友,朕想起来一件事,哎,堂堂当朝宰相,居然如此失态,还是因为李哲小友你引起的。”
“我引起的?”李哲纳闷。
他这些时候都没怎么跟这些朝廷重臣们接触过,怎么就让他们失态了。
李世民笑着解释道:“还不是因为李哲小友你一手捧红了元稹和卢照邻两个人,现在整个长安,乃至大唐各地,都在传颂这两人的作品。”
“当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人,也都是文人,都想让自己的文名流传大唐,都想效仿你这一手,当时你是不知道,这俩人激动的不得了,连朝都不想上了,看样子要马上回去跟你家郑丽婉谈印刷出书的合作事。”
“说真的,这事是有点失态啊!”
李哲莞尔。
这对普通人而言看起来是没什么,见猎心喜之下有此举动并不意外。
只是作为宰相而言,要讲究城府,讲究稳重,尤其是要把国家大事时时放在第一位。
房玄龄和杜如晦此时确实失态了。
李哲安慰道:“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这很正常。”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朕知道这样也很正常,所以朕也不好马上批评他们。”
“如果当场批评了,现在也就懒得跟你说了,就是因为没说出口,所以憋在心里,有点郁闷。”
“其实这种情况挺多的,朕也只能忍着,总不能落个挑剔的名声。”
李哲能理解李世民这种心情。
皇帝看似一言九鼎十分威风,其实也要照顾臣子们的面子,不然臣子们受到侮辱,就不愿意给你干活。
李哲笑道:“陛下啊,你也不用为这种事费心,这种事我觉得还是很好解决的。”
李世民陡然看了李哲一眼。
“哦?小友你有法子?”
李哲微笑道:“要解决此事倒也简单,那就是多设立几名谏官,但凡是三品以上的官员,身边都要设立一名谏官进行监督,一旦这名臣子做了什么不妥的言行,这名谏官就要立即劝谏。”
上一篇:大唐:我被长孙皇后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