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55节

中国司机点了点头,另一个苏军哨兵说:“看起来,白军正在多个地段进行大规模集结。”

赶去师部报告的人还不止这些,公路上的骑兵、汽车和摩托车逐渐增多起来,前前后后竟然有将近二十名哨兵赶到师部通报情况,足以证明白军的集结规模之大。

苏军第二骑兵师的师部就位于秋明要塞的核心防御圈内,处在市政府那栋钢筋混凝土大厦的旁边,马鸿宾的中国红军第一半摩托化骑兵军军部现在也设在这里,和洛达骑兵师合署办公。

马鸿宾算是目前秋明要塞里军衔最高的人,前线哨兵赶回来报信的时候,他还在和洛达·丹达尔一起到火车站迎接红军第一坦克旅部分赶到秋明的部队。

第一坦克旅旅长寻淮洲才26岁,年轻的过分,一张青年人的面庞朝气蓬勃,他和第一坦克旅的作战参谋以及部分步兵先行乘坐特快列车赶到秋明。

随行的还有十多辆红军的三四式“军马”中型坦克,另外,能让马鸿宾这个军长和洛达·丹达尔这个师长一起跑来火车站迎接的,就是寻淮洲带来的重中之重——

西伯利亚战场上最为强大的利器:装甲列车炮。

“淮洲同志!”

马鸿宾对寻淮洲还有这批重装备的及时到来,异常欣喜,尤其是这门刚刚被火车拉到秋明的列车炮,更是让众人大开眼界。

装甲铆钉的结构,喷薄着白色雾气的蒸汽动力,暴露在外的金属机械管道,还有那门粗犷至极的356毫米口径炮管。

三十六生重榴弹炮!

哪怕是放在汪洋大海上,这也是属于战列舰级别的重炮火力啊。

由于红军历史上列装的第一列装甲火车叫“萧枳”号,所以根据这一历史传统,中国的铁道炮型号也是沿用字母“X”开头,寻淮洲带到秋明的这门铁道炮型号就是X-3型356毫米列车炮。

这门比秋明要塞大部分永备工事和炮台火力都更加凶残的重榴弹炮,采用了列车底盘,由于火炮口径的原因,它开火时必须放下驻锄进行固定后才能射击,寻淮洲给这些驻锄起了个绰号叫“蔡书记的胡须”——一方面是因为铁道炮的研发项目是由蔡绮洪领导,另一方面也是蔡绮洪这些年来喜好蓄须,是东共联最高领导层里唯一一位留威廉式大胡子的领导人。

放下驻锄才能进行炮击,会影响到列车炮的机动速度,使它显得行动笨重,不过X-3列车炮采用了可以全向转动的炮塔结构,多少能够弥补一些机动差、射界窄的缺点。

马鸿宾非常开心:“远东地广人稀,一切作战都要依赖于铁路线展开,这种交通基础条件之下,确实没有什么武器能比列车炮更为适宜。”

寻淮洲和马鸿宾、洛达师长两人打过招呼寒暄一番以后,又介绍说:“这门列车炮是从库伦紧急转运过来的,还是旧型号,另外还有十几门更新型号的列车炮还在满洲里到赤塔的铁路上转运,一个半月左右就会送到前线。”

洛达师长皱起眉头:“我们恐怕是等不到一个半月以后了,今晚前线哨站都在通报对面白军大规模集结的情报,我感觉白军这几天就可能会有所异动!”

寻淮洲就是刚从鄂木斯克过来的,他当然见过正在鄂木斯克调度大局的何贯中和斯大林,所以立刻回答说:“放心,总部很清楚这点,已经大大加快了部队增援的速度和力度,只要一个星期时间,第一坦克旅全员就能集结到秋明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6月22日

除了第一坦克旅的部分先头部队,还有一个列车炮连以外,何贯中和斯大林亲自到鄂木斯克加强戒备还带来了其他好处。

黑夜里,陆陆续续又有几十架旧型号的空五B战斗机和双发的轰四战术轰炸机,冒着很大风险,以惊人的部署效率飞抵前线。

后续还将有更多飞机从满洲里、哈尔滨、库伦和海参崴转飞到赤塔,再转飞到鄂木斯克和秋明前线,来增强北方战区最前线战场的航空兵力量。

这些新到秋明要塞的飞机里面,飞行员也多以中国人为主,大概每过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会有十几架飞机降落到秋明机场,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寻淮洲强调大家不要惊慌失措,时间优势是在红军这边,只要白军不是要立刻发起进攻,那么红军的增援力量就会一天强过一天。

不过……

寻淮洲把总部下发的军情文件交到了马鸿宾和洛达师长两人手里,苦笑说道:“总部得到的最新情报,白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很有可能就在6月22日,朱可夫军长那里也从北线的涅涅茨得到起义者送来的情报,同样证实进攻时间会在6月22日左右。”

马鸿宾心往下一沉:“那就不是没几天的时间了,而是没有几个小时的时间。”

寻淮洲说:“:因为总部前两天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一情报的可信度,所以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就没有立刻下发作战命令,但是增援部队已经在竭尽全力向前线赶了。诸位,我们的战争可能就在几小时以后开始,各部队需要立即上升到最高级别的警惕状态。”

洛达师长说道:“我们从六月初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问题是秋明要塞兵力有限,我们也不清楚对面的白军部队到底有多少人。”

寻淮洲指了指总部下发的文件说:“总部获得了白军的一些内部情报……但是也不能保证准确性,只能说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里面指明了进攻秋明的白军部队全部具体番号和编制……”

契卡的情报网络确实强大,连这么细致的情报都能搞到手,哪怕寻淮洲强调这份文件只具备“参考价值”,但对马鸿宾和洛达·丹达尔迅速摸清楚敌人可能的攻势规模而言,也能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那好。”

三人当中军衔最高的马鸿宾,毫无疑义就是秋明一线的前敌总指挥了,他马上说:“我们马上返回去抓部队,等待战争的来临吧……!如果白军没有发动进攻……我想也不会再拖多长时间了。”

各部队迅速开始加强戒备了起来,不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马鸿宾也是听取了寻淮洲的意见,保证内紧外松,尽量不要让停火线对面的白俄军地注意到红军加强警戒的状况。

而在鄂木斯克那边,朱可夫把华西列夫斯基留在鄂木斯克负责联络工作,他本人则乘坐飞机准备往返于涅涅茨和秋明等地,整饬部队,斯大林则要乘坐飞机前往阿拉什共和国的首都阿斯塔纳去做外交工作,何贯中则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留在了鄂木斯克负责后援组织的工作。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时间也在一点一滴的流逝着,6月21日的最后几个小时就在这样的沉寂无言中悄然渡过,当天将拂晓的时候,6月22日的太阳终于升上天空,阳光照射着秋明要塞的层层防线。

一切……一切都没有发生。

停火线的两侧都还是静悄悄的,直到6月22日的中午时,白俄军队也没有踏过停火线,洛达师长都开始怀疑起来总部情报的可靠性,就连寻淮洲都开始给鄂木斯克那边打电报询问情况。

战争并没有爆发。

下午的五个小时过去以后,白俄军队也并没有按照总部获得“战略级情报”按时发动进攻,甚至红空军转飞过来增援的航空兵部队,还又在秋明机场降落了二十架飞机,反而是对面的白俄军队,就连一架飞机也没有升空过。

看起来所有情况都平平无奇,完全不像是将要爆发一场全面战争的氛围。

6月22日这一天就如此在安静的氛围里进入夜晚,马鸿宾暂时松了一口气,他不害怕白鹅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对于一面志在解放全世界的革命军人来说,与这些反动派的战斗就是他们流动在血液中的天职,不过如果战争时间能够往后拖延拖延,让红军做更充分准备,那当然是最好的事情。

黑夜里,一切静悄悄的,就连林海雪原里常见的各种西伯利亚野兽,可能也因为白俄军队和红军方面的集结行动,远离了停火线两边,使得大自然都出现了非常难得的寂静无声。

边防军哨所里,排长看着手表上的时针已经走过凌晨三点的位置以后,都已经开始准备安排换岗睡觉的时候,许多守卫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东部国境线的边防军夜间执勤组和侦察兵群突然发现,天空出现了异常的现象。

前面,在国境线以远的地方,在萨文科夫匪帮占领的乌拉尔大地上空,黎明前的天幕刚刚泛出衰微的曙光。突然,在遥远的西部天际,在经过了短暂的夏夜而逐渐变得暗淡无光的群星中,闪现出一些从未见过的新星。这是一些亮得非同寻常的星星,它们色彩纷呈,如同焰火在喷射着忽而红、忽而绿的火花,而且不是悬在那里不动,而是穿过夏夜迷蒙的群星,不停地向东边缓缓飘来,最后遮住了人们的整个视野。

首节 上一节 75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