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904节

只要美国人不喊着开战,孟享也乐得多积攒点自身实力,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私下里和美国人暗斗。

那边美国人刚提供了rì本人一批战略物资,这边孟享送到那些土著人的反殖民的民族组织的手中大把的武器。

虽然土著人的破坏技能还差了些。但在间谍和特工推动,以及菲律宾华人的协助下,足够让美国人焦头烂额,还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对华夏大加指责。

如果美国人真的恼羞成怒,赤膊上阵,那么至少华夏在西方世界的舆论中,还是可能占到一点道理,游走在西方各国之间的重重矛盾之间,不至于太过孤立。

华夏发展西方体系的科技文明毕竟时间太短,所能延伸出去的未来之路,至少现在不如西方国家发展的丰富、深邃。未来需要很多的借鉴,即使遭遇西方封锁,也需要打开一扇窗户,避免真正的与世隔绝。

在欧洲都林立了诸多小豆丁国家的传统之下,在民族和国家意识很早就觉醒的传统之下,始终无法统一的西方世界选择了信仰科学,dúlì思考的理xìng。只要真的占了道理,即使英美联手打压,西方世界依然会留出一两道缝隙来,足够华夏吸收到新鲜的科技空气。

当然,所有的后手准备,包括孟享在美洲的其他布置,都不如吞下整个rì本,真正的增强实力有效。

“当然,夜长梦多。趁着美国人隔着一层不听使唤的rì本人,先把rì本人给解决了,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孟享重新用怎么对付rì本人,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或许打美国人,有人还在犹豫,但打rì本人,已经是所有国人的共识了。

……

越来越多的华夏军队和劳工通过已经被华夏海军和空军牢牢控制住的朝韩海峡,登上了九州岛。

关门铁路隧道又开始通车,一列列火车,运送着华夏军队和劳工通过关门海峡,顺着rì本修筑起来的铁路网,直抵本岛的各个地方。大量的军队涌向还有rì军和民间武装抵抗的各处前线,而劳工们直通向华夏军队不断占领的各处城市和城镇,加入了华夏的拆迁大军,让每一列返回华夏的火车和货船都满载而归。

八幡的钢铁厂已经被搬空了,它里边的设备基本上都安置在了鞍山、本溪和湖北大冶。

它的矿石来源主要是大冶,高炉炼铁数大冶最为适应。

加上原来的汉阳钢铁厂的设备和从德国进口的设备,现在依旧带着原来的那个光辉称号的汉阳钢铁厂已经具备了年产200万吨钢铁的规模。

鞍山和本溪的原钢铁厂设备,没有被rì本人和苏俄人破坏,在接受了部分适应这里铁矿石的rì本钢铁设备后,加上从美国和德国人那里得来的机器的生产改造,产能再次突破。

已经合二为一的鞍本钢铁公司,目前生铁产量年产可达500万吨,虽然比起原历史中rì本人手中的近四百万吨的最高生铁产量,提升的不算很明显,但钢铁产量却直接从原来的接近三百万吨,直接突破过了五百万吨的关口,成为了华夏此时名副其实的第一钢铁工业基地。

神户和大阪钢铁厂的机器设备,正一边拆着一边向迁安和朝韩北部运送着,这两个地方正在扩建起2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再加上在经过了改造后,也有了200万的规模的乌拉尔山地区的原苏俄人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以及在哈萨克斯坦正在修建的200万吨级的苏俄和美国技术的中亚钢铁厂,在上海附近筹建的200万吨的纯德国技术的宝山钢铁厂,在河内附近正在建设的,根据从法国荷兰等欧洲一些国家拆卸而来的钢铁厂设备建设的200万吨的钢铁厂,以及利用德国和美国技术的200万吨的包头特种钢厂,用不了2年,仅仅华夏超过2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吨。

如果算上国内其他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钢铁厂,2年后,华夏的钢铁总量将会超过3000万,触摸四千万的天花板。

有了钢铁,就有了工业大生产的骨架。

从rì本人不断拆解运回的机械加工、汽车和船舶等工业的机器设备,也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S

第970章五车六船基地

rì本人现在的汽车工业比起美国人和德国人还是差远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远不是痛定思痛后崛起的世界汽车工厂那么强势。

孟享也看不上rì本人的汽车制造业,远比其他人更为明白汽车帝国发挥出的庞大势能,一开始就为华夏的汽车工业奠定了高起点。

德国人的,美国人的,法国人的,英国人,甚至意大利人的和捷克的以及苏俄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都通过孟享的一点点积攒,糅合进华夏的充满了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化的先进标准中。

在华夏的自有标准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各国风格的汽车已经在华夏开始山寨,逐渐形成了华夏汽车行业五朵金花的雏形。

五朵金花并不是代表着五个厂子,而是代表着五个区域,五种风格。

rì本人在长chūn,沈阳都留有关于汽车的加工也修理设备,沈阳更是在奉系时期,就已经可以利用外国核心零件制造汽车了。

无论是机械规格标准,还是培养的工人的模式,也带有rì系的特sè。孟享干脆把劫掠来的rì本人的所有汽车设备都打包安置在了长chūn和沈阳附近。

只是后来随着rì本被灭,再也不会有rì式风格的发扬,沈阳和长chūn为核心的东北汽车带,受到从苏俄打包来的汽车机械和风格的众多战利品的影响,和伯力、海参崴为核心的苏俄风格基地的远东汽车圈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大东北地区的俄rì混合体系的整体风格。

其中伯力等远东地区的风格偏向于老毛子设备的泼剌耐cāo,沈阳和长chūn则是偏向于rì本人产品的jīng细构巧,但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包容着另一种风格的部分jīng华。

这就像北平和天津一样,最初这些地方建立起的汽车工业是德国标准的,但随着华夏弄来的美国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风格也受到了美国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德美混合风格。

但在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甚至包括陕西、武汉等地,都依旧是德国风格的主流。

反倒是在从兰州以西,一直包括整个西亚的所谓后世的华夏大西部地区,流行起了美国的汽车风格。替代了一开始的俄国痕迹。

除了青州和鄂尔多斯大工业区一直保持着德系风格,其他保持一种风格持续不变的很少。就连广西越南等地的汽车行业也由法国风格浓厚,开始添加英国和捷克的味道,缅甸马来亚等地,也在英国风格的基础上加上了意大利的风味。

在包括部分东南亚地区在内的大西南地区的汽车工业,彻底沦为了欧式风格的混合体。

这显然比起上海糅合了几乎全世界风格特点的汽车企业要稍微单纯一些。

不过,上海的汽车工业借助着上海的雄厚实力。已经融合百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华南地区,包括部分东南亚和大部分澳洲地区,还在英国风格中徘徊。

现在英国人被德国人揍得连本土都岌岌可危,除了拉上美国人,指望美国人出力外,自己也是鼓动了所有的大英帝国势力圈的来组织抵抗,自力更生。武器弹药生产能力不足。使得急需各种军火的英国人无疑成了保护伞公司的好顾客。

为了荣誉,为了皇室宝座,为了本土的切身利益。英国人什么都敢舍得卖。

同样在看到保护伞武器成品的水平后,英国人也对保护伞放松了某些高端技术的限制,让保护伞可以轻松的得到大量的高新技术。

这些东西转手就成为华夏某些技术领域的高峰基石。从英国人那里或者从德国人那里得来的机器设备,也让华夏一些地方成为了英国风格的得利者,形成了惯xìng,难以改变,况且英国人的汽车技术也真的不错。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汽车工业水平在那个时代可绝对不比德国和美国差,只是生产成本和规模限制了当时技术储备位居全球前三位的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首节 上一节 904/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