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840节

在另一个时空,盟军已经在筹备诺曼底登陆了。但在这个时空,连英伦三岛都没有收复,还谈什么诺曼底登陆。

这也是孟享暂时放弃先在法国和比利时这两块大肥肉上捡便宜的一个原因。

即使美国海军参与进来,也因为英美不协,只能维持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海上平衡。而德国海军虽然没有控制直布罗陀海峡,但也同样让盟军海军无法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

这两者的工业水平也不怎么样,不属于华夏要啃的菜。

显然美国人更喜欢地中海这块可以控制亚欧非三国的宝地,重点选择了这边。

历史已经走样,孟享少了一根金手指的指点,只能靠情报来推测,至少最近美国人的进攻重点还是在意大利。

在美军强攻下,孟享也不好说德国人在意大利能坚持多久。但至少可以肯定,他们在意大利要比历史上更糟糕。

不管德国人有没有察觉到,但孟享的情报中已经出现了苏俄要准备冬季大反击的消息。

元气伤了的苏俄在经过了更多时间积累后,终于酝酿起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反击,选择的时机也是德国人在1月份后勤最为虚弱的时候。

防备着苏俄可能在43年反击的德国人到44年一月份的时候,已经消耗掉了他们的大部分储备。后方的补给线又在苏俄空军和游击队的骚扰以及苏俄糟糕天气下,已经游丝一线。

德国人面对这一次攻势会比较糟糕,至少孟享不大看好。

美国人直接插手下,苏军的装备已经鸟枪换炮,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举着木棍和空着手上战场了,加上生死战场磨砺出来的那些老兵,这个时候的苏军已经有了世界第一流的战斗力。

而随着战争的持续且漫长,德国人最初的精锐老兵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们无法像苏俄那样用生死战场大规模的淘汰出精锐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出精英,同样新兵蛋子居多的德国人这一次的对苏作战,从一开始就处在了劣势。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多少德军可以从兵力最为庞大的东线抽调,而西线在英伦三岛和北非也是极为紧张,抽调不出人手,本来打算派重兵援助意大利的老希恐怕要计划落空了。

美国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知道诺曼底登陆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德军重兵守护意大利,让盟军屡次吃瘪,迟迟打不开局面所致。

现在德军兵力不足,意大利军队依旧软脚,美国人自然会继续顺着意大利这只靴子向上爬,解决了意大利的问题,地中海这个欧洲要害就被盟军掌控了大半了,之后向法国捞好处或者向德军进军都可自由选择。

而到时候积聚在意大利北方的肥肉就在混乱中给足了华夏机会。

……“让他们来吧!”显然华夏人的这种做法不是霍尔这个少将可以决定的,一层层转达后,思虑了良久的老希终于下了指示。

华夏人有足够的理由去意大利,因为那里有至少5万华夏劳工和华商,还有数万华人华侨。

孟享在安排华人劳工的时候,就是有针对性的。巴尔干这些动荡且欧洲欠发达地区,华人劳工极少。但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劳工却是众多,甚至英国等盟军地盘上也有不少。当然人数最多的是劳动力紧缺跟华夏又友好的德国。

华夏人去意大利护侨和撤侨理由很充足,而且随着形势的改变,老希那直觉的天赋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妙。有华夏军队在意大利,一旦出了意外,不愁华夏不跟盟军翻脸。

于是华夏维和部队在安排了一百多名希腊的华人撤离后,直接转机去意大利北方。

这正和华夏维和部队心意,第一批军官为主的精锐只要是熟悉环境为主,到了后续的众多士兵赶到,到了时局改变的时候,才是下手的最佳时机。

这一段撤侨护侨的时间是漫长的,随便一些理由就能拖延,况且还有个维和理由。

不过,这段时间的华夏维和部队是比较安全的,孟享也没有多去关注,他的精力从国内的琐事上抽出后,再次盯向中南半岛。

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后,完全收割中南半岛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第914章就怕他们不敢来

“即使是美国人,现在我们也不怕!”范种自信道,这份自信源于孟享手中的那份战略计划书。

若是说去年孟享摊牌南洋计划的时候,范种心底还对挑战昔日的第一大国日不落有着一丝担心,但今年英国人已经不足以成为他眼中的对手了。在总参谋部未来的战略计划中,横在华夏面前的只有展示越来越多实力的美国人了。

“美国人在43年的钢铁产量突破了8000万吨,即使我们去年的钢铁产量也达到了1600万吨,但悬殊依旧很大。”周白心中不无担忧道。

周白前一阵刚刚宣读了43年的年度经济工作报告,更加详细真实的报告清单也送到了高层巨头们的办公桌上。

去年的经济成绩无疑是更上一层楼。尤其是这个时代最为惹人注意的钢铁产量。

在42年的时候,钢铁产量就已经接近1100万吨。今年更是再次飞涨达到了近一半。

按理说,重工业建设需要积蓄过程。开始可以在可怜的基数上成倍的增长,但达到一定量后,会在市场、成本、设备和人才的综合制约下,增长放缓。

如果没有意外,华夏这样工业底子薄弱的国家在产量突破到了千万吨,在国内工业水平没有大幅度提高和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遇到这个工业发展的瓶颈。按照华夏的工业水平,即使华夏市场有更多的需求,即使生产了再多的钢铁,没有足够的一系列加工能力,也只能是堆放在那里的废铁一堆。

而一条条工业链条汇总起来需要的庞大人才数量,就成了制约华夏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没有足够的相关人才。即使孟享购买再多的机器也没用。这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沉淀过程。

正因为如此。在孟享的计划中,并没有大幅度扩大钢铁产能的规划,今年钢铁产量能在可利用产能基础上增长20%就算不错了。这么大的增幅,连他也没想到。

不过43年的几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在占领朝韩半岛。华夏接收了日本人设置在那里的3处钢铁厂。在失去了东北后,日本人本来打算利用朝韩半岛铁矿资源,建立一个稳固的军火供应基地。但却被华夏连人带设备一起打包收拾了。于是华夏钢铁产能再增加一百多万。

去年华夏彻底攻占了澳大利亚。虽然经过了日本人和盟军的破坏,但依旧保留了近百万的产能。

因为华夏的南攻计划,使得孟享担心和英美撕破脸后遭遇经济封锁,所在突击的从美国人手中订购了一大批高炉和钢铁冶炼机器,再增加一百万左右的钢铁产能。

在德国人手中和订购和换来了一批德国自产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生产的钢铁设备,产能可再增加一百万。

当然这些产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及时的转化为现实的产量。或许因为这些增加了部分产量,但却不是去年华夏钢铁产能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

华夏去年钢铁产量获得突破,主要归结为两点。技术和人才。
首节 上一节 840/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