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701节

这不是孟享希望看到的。

“最根本,还是需要美国人两线作战!”孟享纠结了半天才发现,需要把美国人的激情再次点燃。未完待续。。

第797章等不了三个月

“向日本人复仇!”

“我们的政府不是犹太人吸血鬼的政府!我们的敌人是日本人!”

一大帮民众聚集在白宫外,举着各式标语在示威游行。美国各地也有不少示威游行活动,矛头直指日本人。

美国对德国宣战的理由斧凿痕迹太明显,误伤都有可能,直接宣战有些太牵强。而日本人却是赤果果的偷袭珍珠港来打脸。而且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仅仅是有犹太人,也有德裔。相对于同属于白色人种的德国,美国人无疑更容易把日本人当做仇敌。

尤其是在斐济海战美国失利后,美国人更希望美**队能教训日本人一顿,挽回一些国家的颜面。

“我知道我们合众国需要维护大国的尊严,也知道外边已经吵翻了天。但伦敦更危急,我们不能坐视出现一个掌控在一个疯子手中的统一的欧洲!”马歇尔双手摊开道,“事情有轻重缓急。日本人身上到处是漏洞,并不足惧。”

“可华夏人正在崛起!”莱希皱眉道。

他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你知道我在亚洲待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的华夏跟现在根本没法比,他们崛起的太快了!”

莱希参加过美西战争,镇压过菲律宾人的反抗,还镇压过义和团,对华夏比较了解,对华夏快速的崛起不由提高了一丝警惕。

“你觉得他们的海军能威胁到我们吗?”马歇尔问道。

“他们还是些新手,是属于水师级的!”莱希翘了翘眉毛道。

虽然华夏海军在对阵苏俄太平洋舰队时候惹人瞩目,但那些老牌海军眼中,没有经历过大洋考验的海军依旧不是真正的海军。打败缩在近海的苏俄人的太平洋舰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华夏海军强。

“所以我们最多把大半个印度支那半岛给他们而已,却能得到一个对我们开放的巨大市场。”马歇尔似笑非笑道。

让华夏和日本人先斗一场,是他极力主张的。

罗斯福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当初把日本人拖进来是他的主意,而致力于支援英国的却是他的老对头,共和党托马斯-杜威的一向主张。

但在欧洲牵扯到众多利益的寡头们逼得他不得不先解决英国人的危机。

本来以为有了苏俄人的加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德国人会转入历史宿命,但德国人却像吃了补药一样,依旧生猛。不光打上了英国本土,打到了伦敦,还把苏俄人的首都莫斯科也快要全部攻陷了。

而日本人也似乎吃了春药,不光是陆军进展迅猛,即便是海军也因为购买了几艘新战舰而变得压倒了美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尤其是在珍珠港给了太平洋舰队一个毁灭性打击后。

同时对抗这么两个敌人,现在刚进入军工快车道的美国还是略显吃力。

人员是一个问题,装备也同样是一个问题。

这才有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改变。

这也使得最近共和党的声誉在提高,而罗斯福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

在美国,同样有一批在亚洲得利者。

战争的巨大利益使得很多人对权力掌控的**更加强烈了。

“亚洲利益同样不能放弃!”罗斯福心中默默道。

突然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几个人的谈话。

“总统先生,有个让人有些意外的消息!”引导着国务卿赫尔走过来的哈里-霍普金斯走到了罗斯福的身旁。

这位罗斯福的首席秘书略略低身说道:“我们的那位捐赠全部身家募集资金购买战列舰的汤姆先生已经成功了!”

“哦?”众人皆惊。

那个汤姆唯一的儿子在菲律宾被俘后,在死亡行军中死去,他发誓一定要向日本人复仇。

当美国政府推拖装备不足,无法在太平洋展开大规模报复的时候,他跳出来带头捐出了他所有的财产,呼吁民众募捐购买战舰。

当时华府需要的是他积极为国募捐的爱国精神,而受到大肆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他真的买了一艘战舰?”马歇尔诧异道。

“真的!”霍普金斯凝重道,“有很多人支持他。他们从保护伞公司订购了一艘战列舰。一艘超级战舰!”

“超级战舰?保护伞向我们推销的那种幻想级战列舰?”莱希惊讶道。

“是的!”霍普金斯有些无奈道。

美国人推出了北卡级和南达级,又推出了依阿华级,现在还埋头建造蒙大拿级,有了多款战列舰的选择,可以带动国内的工业机器,又能让国内大鳄们聚餐一次,何必向国外购买战列舰。即使保护伞针对着山寨公司的空想级战列舰而推出了一款幻想级超级战列舰,但美国人却拒之门外。

类似战列舰这么敏感的东西,可不是美国国内的影子公司可以搞定的,那是军火大鳄们的盘中餐。

保护伞公司的外部推销,赢得了英国人2艘的订单,但却没有打动美国人。

美**方和政府一般只接受美国造。

当然对外却不会这么说,美国人执行门户开放政策,绝不可能敲开别人的门而关上自己的门。他们只会通过一些其他手段,让可以资助他们的美国企业主们获得最后的竞争胜利。

但这一次,这些潜规则却被一个爱国者的百姓打破了,而且这艘买自保护伞的幻想级战列舰还被热烈欢迎的民众积极呼吁要命名为美国号。
首节 上一节 701/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