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601节

苏俄生产出的新式战机更多的装备起了莫斯科附近的空军部队。

因为德国轰炸机群很多也参与对地攻击,擅长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高速拦截的米格3有些无用武之地,已经被迫停产,把更多的发动机让位与伊尔-2攻击机。但更多的雅克-1和拉-3战斗机成了主流,虽然比起德国人先进了一步的战斗机差了点,但数量上的优势和不惜代价的牺牲,让苏俄人控制了莫斯科周围的大半个天空。

正是对于莫斯科制空权的放心,斯大林才有了这次阅兵式的打算,要不然就是一个国际笑话了。

德国人加大了空袭力度,但苏俄人立即反以颜sè,更多的飞机出现。

莫斯科的301厂一生产出新的雅克-1战机,立即学员级的菜鸟乘上新坐骑冲上天空参战。

雅克-1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不高,飞行员只要有3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就可以驾驭这款中低空xìng能优越的新式战机。甚至那些不足30个小时的菜鸟们也能在战斗中逐渐的熟悉他们,在更多的菜鸟尸体陨落下成长为新的jīng英。

经过了半年多的战火磨砺,苏俄已经成长起了不少军队中的jīng英,打出了自己的战争节奏。

而老希已经感觉到了两线作战的吃力,尤其是空军。

这里时空,面对德国的强势,来自美国等地的志愿者比前世要多得多,虽然战果更大,但德国jīng英飞行员的消耗数量丝毫不少于前世。

东线漫长的补给线和疲劳的作战,也让德国空军积蓄的力量不断的消磨在苏俄人奋不顾身的英勇下。苏俄人可以不计代价,不计牺牲,但德国人明显感觉到吃力了。

尤其是英国人和苏俄人的新式战机大量的装备起来,缩小了双方差距的时候,敏感的老希已经感觉到了一丝危机。

他开始向山寨公司探寻更好的飞机,比如在华夏使用的地狱猫等。

这个时空孟享不打算坐视德国人的油料危机出现,已经挪开了压在德国人头顶的一道枷锁。德国人的飞行员紧俏不过是因为认真的德国人刻板的严把新飞行员的关卡导致的。

这个时空因为油料和飞机都充足而形成的德国飞行员第二梯队更加的充足,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危机。老希的试探不过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好处而已。

力争把每一种武器的利润都要压榨干净的孟享并没有轻易的答应下来,在他的算盘中,就连德国人也需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德国人的功勋只适合在前场闪耀,后边将是华夏的表演时刻。

但同样对苏俄人不爽的孟享并没有完全拒绝老希,而是向他推荐了v2和v3导弹。(未完待续)

第713章莫斯科分基地

V2火箭早已经能够在基地中生产了,不过孟享有了V3后,就对于准确率和威力差了一筹,价高相对又高昂的V2有些看不上眼了。除了生产了几枚用于研究外,根本就没有列装。

不过孟享向老希推荐的时候,却是主要向他推荐了V2。毕竟V1那慢悠悠的速度,只能被当做苏俄战机和防空火炮的靶子被轰下来,根本不能破防。V3火箭又牵扯到基地,绝对不会外流,轻易的招来德国人的热切期盼。而德国人的V2研制工作也已经快到了尾声,只差实际生产了。这一批待价而沽的V2火箭,以后可就没有那么稀罕了。

“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火箭!”老希已经受到了此次轰炸红场胜利的刺jī,直接签署了大力发展火箭工业化的计划。

“这些火箭毕竟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且每次发射都至少需要消耗4吨的乙醇和5吨的液态氧,远不如我们的战机灵活实用。”戈胖子在旁边进言道,他感受到了火箭对空军轰炸机地位的威胁,所以对老希曾经的看法再一次提醒。

“要想胜利,就得付出这个代价。”老希感受到了火箭的好处,想到它的超远射程,不由联想到了此时还在胶着的英吉利海峡。因为美国人的暗地支持,德国人虽然占据着空中的优势,但还是无法一面倒的让英国人屈服。

尤其是此时在东线和苏俄纠缠的时候,美国人直接堂而皇之的离着战争更近一步,随时会加入欧洲战团。这让奄奄一息的英国人变得更加的小强。

老希一直犹豫着想和英国人联合,借助英国的工业体系和人才以及庞大殖民地的丰富资源,来成为世界之王。但这个期望已经破灭了。

“就让战火把你们全部摧毁!”老希心中暗暗的发怒道。他刚刚签署的发展火箭的计划中,不仅仅涉及到V2。还有V”甚至其他各类导弹的研究加速。老希决定用这种大威力的新式武器来宣泄自己的怒火,把恐怖送到英国人的头顶上。

想到这里,他还不忘向戈胖子再补充一句:“只要有了胜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绝对超值!这样的合作,无疑是我们占了便宜!”此时孟享也是心情愉悦。来自红场的消息,他早已经知道了。当天红场的阅兵式成了一团糟,让苏俄人成了世界的笑柄。但斯大林除了一点擦伤外,并没有太大的损伤。

孟享无意让历史出现太多的陌生感。失去掌控。此时帮助德国人用火箭轰击一把,只是为了恶趣的扇苏俄一记耳光而已。

他并不太在意这次袭击带给德**队更大的士气和莫斯科人情绪的低落,他更在意的是老希受了火箭战果的刺jī后,加大了与华夏和保护伞公司关于火箭的合作。

德国人的V2火箭从40年开始研制。而先锋军虽然早就在39年就开始了火箭的研究。虽然有了美国人戈达德的帮助。但毕竟基础太弱,作为一个庞大的项目,缺少更多的各类人才。使得华夏的火箭研究迟迟没有太大的进展。

孟享只好让华夏的部分研究人员带着V2火箭关键部位的研究和测试数据,加入了德国人的研制团伙,这使得V2的研制已经提前接近了成功。

华夏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机遇。大批的年轻新手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跟在德国人的身边,学到了火箭研制的整个流程,从而建起了自己的火箭工业体系基础。老希现在想要加深合作,更是像华夏敞开了更多领域的大门。无疑会加速华夏对火箭和导弹行业的发展。

华夏的卫星计划迟迟不能得到实施,就卡在了火箭上边。

通过和德国人的合作。现在可以直接进入太空轨道的火箭已经离着成功越来越近了。

只要卫星计划成功,基地的技术限制解禁,孟享很期待基地的卫星可以覆盖全球,掌控对手一举一动的那一天。

德国人也不吃亏,靠着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雄厚,通过和山寨公司合作,他们获得的也不少。

当初山寨公司提供的喀秋莎火箭炮,就是很快被他们发扬光大,快速研制出了更加适合自己的火箭炮,用到了现在的苏德战争中。同样,华夏人带来的关于火箭的关键研究,也被他们继续优化,V2火箭的样品性能已经接近了成品。

当然这只是样品,不说数量上无法满足此次红场袭击的需要,就是在质量上也无法保障它们的准确率。

孟享也知道V2火箭的准确率稍差了些,即使瞄准了红场,还不知道能飞到哪里去。为了保障此次攻击的顺利,孟享才出动了四辆V3火箭车跟随,以确保准确率。两轮攻击落在红场上的7枚火箭中,有5枚是来自V3火箭。

距离一百来公里发射的V3火箭之所以有这个准头,主要还是靠着附近分基地的指引。

伴随着德军的进攻,孟享派遣了一辆伪装的基地车,以山寨公司的名义冒险来到了莫斯科附近。

苏俄的顿巴斯煤田还没有被德国人占领,孟享只得先依靠莫斯科附近的莫斯科煤田来提供分基地的能源。

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早石炭世褐煤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比较困难,但对于基地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煤炭,基地电厂的大胃口从来就不挑剔。超过240亿吨的资源量足够分基地从中直挑选那些更适合的煤炭下嘴。
首节 上一节 601/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