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杂货铺 第353节
一听,这老头还名声在外啊!
嘴上说不愿意再讲,但还是兴致勃勃地讲述起来。
“当时我们收到上头通知,说让我们民兵团聚集起来,带好所有武器,埋伏好,伺候一批败退的鬼子!”
我赶紧插嘴:“就在方城小学那一带?”
老头点点头:“对!当时那里有一片树林,还有两个小土疙瘩,也是到码头的必经之路,我们从中午等待半夜,终于看到了鬼鬼祟祟的鬼子兵,当时一共37人,我记得很清楚!
我们提前设下了陷阱,等到鬼子兵进入到埋伏圈后,队长老洪大吼一声‘干它娘的’,我们就开枪,一口气打死了十几个,剩下的迅速找隐蔽的地方躲藏了起来,双方僵持了好几个小时,差不多天亮时,在他们的身心俱疲下,海洋、腊八、石猴子他们几个先冲了上去,我们紧跟着他们。
距离太近,用枪不行,双方就开始面对面拼刺刀。
鬼子的刺刀是真刺刀,又尖又细,刀刃锋利,我们的都是铡刀片子,沉不说,还不锋利,腊八和石猴子当场就死在了鬼子的刀下。
见自己人死得这么惨,我们也是红了眼,奋不顾身地继续冲!最后终于把所有鬼子杀了。”
老头讲完,用颤抖的手再次接了我一根香烟,塞到了嘴里。
看得出,虽然都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可一回忆起来,老头儿还是很激动。
我终于解开方城小学鬼子的秘密了。
离开前,把剩下的两盒烟全分给了老头们。
找到了大户村村书记家。
冯红林没有挑明自己身份,不过看在两箱火腿肠的份上,村支部书记还算客气,又是给我们递烟,又是倒茶。
从村支部书记嘴里得知,方城小学虽然距离他们村很近,但实际上和他们几乎没有交集。
学校的老师都不是附近的,也不受当地有关部门管辖。
好像只有村长是当地的,具体什么村他不知道。
当地人都知道方城小学之前是一片乱葬岗,大部分村民还是挺忌讳的,尤其是上了岁的人,没事谁也不愿靠近那一片。
至于学生,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附近几个村里的。
大部分都来自十几里外的村子以及附近几个乡镇,少部分县城的。
最后冯红林问到了学校男生宿舍楼刚刚发生的火灾。
村支部书记暴露出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这事有半年了。
他们村儿来了一个乞讨的老叫花子,作为村里的一把手,管了老家花的一顿饭。
这老家花子脸皮也厚,光管饭不行,还要喝酒。
村支部书记也是好酒之人,当时也没计较,便拿了两瓶烧刀子。
老叫花子喝了半瓶左右,开始有了醉意,指着方城小学所在的位置,说那里会有一场大火灾,烧死十几个人。
听村支部书记这么说,我和冯红林对望了一眼。
冯红林接着问:“那乞丐后来去哪了?”
“谁知道!乞丐嘛!当然四海为家,也没个固定的住所。”
我插嘴问道:“那他就没说为啥会发生火灾?”
村长使劲想了想,挠了挠头:“好像还真说过!不过当时我以为他喝醉了胡说八道,也没太在意,当时也不知道会真发生特大火灾。”
“您好好想想他说了啥?”
我忍不住催促。
“他当时说的话很奇怪,像是一首打油诗,好像说‘十个人死是为了一个人不死,只有十个人死这一个人才不死,死了的人其实还都活着,活着的人早就已经死了’。”
冯红林赶紧拿出手机:“魏书记,你慢点儿再说一遍,我录下来。”
看得出魏凌云也是个畅快人,点点头后,放慢语速又说了一遍儿。
听得出这两遍并非完全一样,不过意思是一样的。
又交流了几分钟,感觉魏凌云也说不出啥有价值的信息,冯红林便起身告辞。
离开前我忍不住问魏凌云。
“魏书记,能说说那乞丐长得啥样吗?”
魏凌云咧嘴一笑,露出了满嘴的大黄牙:“这有啥不能的!是个挺瘦的老头,留着稀疏的山羊胡,穿着一件很奇怪的,像女人裙子一样的衣服,灰不拉几的,说话还文绉绉,对啦!很像鲁迅文章《孔乙己》插图中的孔乙己。”
听他这么一番描述,我头皮一麻。
想到的不是孔乙己,而是一个我认为明明存在,但其他人都说并不存在的人——徐半仙。
这些日子,徐半仙如同堵在我胸口的一块石头,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如果魏凌云口中的老乞丐真是徐半仙,这事就复杂了。
我想到一个人,也许他能解释关于徐半仙的事。
第370章 顺安天命
这人就是紫竹。
只是上次去找紫竹,寺门紧闭,让我有种怪怪的感觉,很担心他也和徐半仙一样,会以一种莫名奇怪的方式“消失”。
离开大户村,我俩先是回了方城小学。
原本只是送冯红林来学校大门口开他的车,可俩人刚从我车上下来,就听到有孩子哭声从校园内传来。
我听力好,先听到了孩子的哭声,第一反应是错觉,可马上冯红林也听到了。
“兄弟,你听?是不是有孩子在哭?”
“还真是!学校里怎么还会有学生?”
我这话说完,一下子想了起来。
被橘子救下的那四个男孩,还留在学校里。
此时也顾不得像和冯红林解释。
“冯哥,快走!”
“好!”
俩人一前一后寻着哭声狂奔,发现哭声竟然是从发生火灾的男生宿舍楼传来的。
我一秒钟都没停,跟着哭声来到了二楼。
哭声竟然是从三年级二班的男生宿舍内传出的。
这怎么可能呢!
昨晚,准确说是今天凌晨,我和橘子就是从这间宿舍离开的,当时四个男孩儿并不在这里。
进门,果然看到了四个穿着校服的男孩。
我只是稍微有点儿意外,可随后赶到的冯红林却惊得话都说不利索。
“兄弟,真是怪事!难道是火灾中失踪的那四个男孩?”
我轻轻一笑:“冯哥,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就对了。”
反应过来的冯红林赶紧拿出手机。
“你给谁打电话?冯哥。”
他边说边拨号:“不是给谁打,是打120。”
我赶紧拦住他:“你好好看看,四个人一点儿事儿都没有,你打120干嘛?”
“没事?”
他走到四个孩子面前,先是仔细看,然后轻声问最左边儿的孩子:“小朋友,你觉得怎么样?”
小孩回答的也很实在:“我想喝水。”
我赶紧笑着提醒冯红林:“他们只是渴了,饿了,打120送医院岂不更麻烦?”
确定四个人没有受伤,甚至连一点烫伤都没有,冯红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渴了,饿了,这好办!我车上有矿泉水,还有面包,有火腿肠。我去给他们拿!”
说罢,转身就要走。
我再次拦住他。
“为啥非得要在这里吃喝呢?”
这一刻的冯红林显然因为兴奋过度,脑子断了路,没能明白我这简单一句话的意思。
“啥意思啊?”他反问我。
我再次笑了笑:“我觉得先带着孩子回派出所吧!没必要再待在这里。然后想法联系他们家长。在车上吃喝也一样!”
冯红林使劲拍了一下自己后脑勺:“对!对!我脑子里是浆糊!”
带着孩子回到了车上。
冯红林赶紧拿出水和食物,递给四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