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鬼话悬疑 > 黄泉阴司

黄泉阴司 第980节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郡县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开国君赵佗,人称南越武帝。

李爱国大致讲了讲南越的历史以后,又提到了那张诡异的青铜面具。

李爱国说,他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民间传说以后,终于得知,这种诡异的青铜面具,名叫“蚕魂面具”。

面具由巫师打造,戴在死尸的脸上,里面封印着死尸的魂魄。

蚕魂面具通常出现在陵墓里面,戴在用来陪葬的死尸脸上。

这种戴着蚕魂面具的死尸,灵魂不灭,通常被陵墓主人当做保护陵墓的“机关”,类似于僵尸之类的东西。

蚕魂面具来源于西南蛮夷之地,古时候的西南地区有很多神秘的少数民族,一些少数民族掌握着古老的巫蛊之术。

南越国当时统治着这些西南蛮夷,蚕魂面具也就流入了南越。

我个人对华夏历史还是很感兴趣的,李爱国口沫横飞的说着,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讲完蚕魂面具,李爱国话锋一转:“接下来我要讲的才是重点!”

顿了顿,李爱国问:“刚才我说过,这种蚕魂面具,通常是戴在陪葬死尸的脸上,让死尸保护陵墓。换句话说,只有陵墓里面,才有这种蚕魂面具。渔船1号这次在南海海域打捞起了蚕魂面具,以及大量陪葬的青铜器皿,这说明了什么?”

我心念一转,骨碌碌转了下眼珠子,回答道:“说明……南海下面……有古墓?!”

“聪明!”李爱国对我竖起大拇指,激动的说:“迄今为止,在广州市内发掘出的南越王墓,已经确认是南越第二任皇帝,南越文帝赵眜的陵墓,而有关于南越开国皇帝,南越武帝赵佗的陵墓,却一直没有找到。

民间传言,当年南越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赵佗为了自己的陵墓不被盗掘,生前便秘密调遣能工巧匠以及风水大师,在南海之中,修建了一座巧夺天工的沉船墓。

大海苍茫,谁也找不到赵佗的沉船墓。

就算找到了赵佗的沉船墓,要想进入海底探墓,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

所以民间一直有海底船墓的传说,但数百上千年以来,却从未有人找到过南越王的沉船墓。

甚至有人提出,也许所谓的海底船墓,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大海下面的环境非常复杂,怎么可能把陵墓修建在海底下面?”

说到这里,李爱国的脸上闪烁着兴奋的神色:“渔船1号打捞起的青铜器皿,以及那张蚕魂面具,足以印证海底船墓传说的真实性,南越王赵佗的陵墓,真的就在南海下面!”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李爱国就像在说天书似的,不敢想象,陵墓竟然能够修建在茫茫大海之下。

修建海底墓,就算是现在的科技水平也不一定能够办到,更别说在那个科技文明都还很落后的古代,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李爱国一本正色道:“你可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在历史文献中,都有沉船墓的记载,我们考古界经过缜密分析,认为沉船墓绝对是可行的!”

第八百三十二章 保镖?

李爱国也是来了兴致,掰起指头跟我们讲起了沉船墓。

李爱国说,沉船墓,顾名思义,是用沉船做成的陵墓。

因为海底的特殊环境,所以在海底建造陵墓,跟陆地上完全是两个概念。

陆地上建造陵墓,主要是选取风水,陵墓大多都建造在人迹罕至,风水极佳的山林地带,利用本身的自然环境,直接开山挖洞就可以了。

但是在海底下面,怎么去开山挖洞?

而且海水是流动的,根本不可能在水下直接修建一座地宫。

于是,古人脑洞大开,从海底沉船上面找到灵感,创造出了沉船墓这一伟大的发明。

虽然现在几乎还没人见过沉船墓,但是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分析,大致弄清楚了沉船墓的奇特构造。

沉船墓通常是由一艘大船或者几艘大船组成,事先便在船舱里修建好墓室,然后把船开到指定海域,接着再把船凿沉,让其倾覆之后,沉入海底。

沉船就会像一只倒扣的大碗,扣在海底。

有些规模宏大的沉船墓,还会用粗壮的铁锁链,将沉船墓固定在海底下面。

当然,所有这一切说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从古到今,即使是像秦始皇那样的千古一帝,也没想过把陵墓修建在海底。

古天插嘴道:“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很多东西我们现代人都自叹不如。就拿长城来说,长城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在太空中都能看见壮阔的万里长城,你能想象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怎样修建出万里长城的吗?”

柯振南说:“是啊,当年发现秦兵马俑的时候,二号俑坑内已出土有铜矛、铜弩机、铜镞、残剑等,其中还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

考古工作者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每支剑都如此。

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竟然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程度超过45度。但是,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真是难以想象!”
首节 上一节 980/1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界疯人院

下一篇:奇术之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