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694节
“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放平心态。”
杨东现在对这个看的比较开了,有些时候并非是越做越成功,有可能事情做多了出现反作用。
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成功的都会成功,该失败的注定失败。
“曲书记,帮我一个表弟平事,给你一百万,他犯的是故意杀人罪。”
“可以先走司法程序,先把人判了吧,让舆论平息,等半年之后,再悄悄把人运作出来。”
又换了一个场景,这似乎是在一个图书馆里面,周围的气氛比较安静,明亮的图书馆没人,周围都是一摞一摞的书架,里面很多圣贤书,以及中外典籍。
但是在这样的书房里面,吴建材却和两个干部谈这种事情。
其中一个干部是庆和县的县委副书记曲鹏宇,另外一个就是县人民法院的院长龚红。
“龚红院长,这是五十万,你帮曲书记把这件事做了。”
吴建材又把五十万推给龚红,这位县级人民法院的院长。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冒出贪婪之色。
“吴总,这件事怕是很难做成,因为死者家属可能会上诉。”
“哦?这你们不必管,他们不会上诉的。”
吴建材一脸自信的淡淡笑了,瞥了眼曲鹏宇和龚红。
两人都是聪明人,立马就明白吴建材的意思了。
于是两人都点头表示道:“请吴总放心吧,这件事我们会处理。”
末了,曲鹏宇多说了一句话:“吴总,希望你表弟出去之后,不要在庆和县活动了,最好出省,这也是为他着想。”
“放心吧,我表弟出去之后,会送他去南方,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
吴建材点头,双方的密谋到此就算结束。
场景再一次变了,这回是在酒店里面,吴建材和一个肥胖的男人,各自搂着一个女人在床上打滚。
这一幕,看的潘大江都胃里犯恶心。
“孟书记,你媳妇的皮肤真好啊。”
“哈哈哈,吴总喜欢就好。”
我靠……
潘大江瞪大眼睛,觉得自己是不是眼瞎了。
这是?
孟翔宇,这不是庆和县纪委书记吗?
他对孟翔宇的印象最深,因为他是省纪委第三巡视组驻庆和县的组长,负责接洽他的就是孟翔宇啊。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想到背地里面,玩的这么恶心?
“不看了,不看了。”
潘大江捂住额头,有些痛苦,心里更加的难受。
越了解,越痛苦。
“这才哪到哪,后面还有二十多分钟,涉及到了庆和县的八十三名干部,当然不都是吴建材亲自接待,有很多是吴建材的手下接待,但基本上目的就一个,巴结讨好这些干部,拿捏这些干部,腐化这些干部。”
“如果潘叔不想看的话,那就看看这个笔记。”
“这个光盘里面是视频证据,而这个笔记是吴建材亲笔抄录,是文字证据。”
“庆和县涉及修路案,一共八十三名干部,从级别高的张大贵开始,一直到施工监理,监工,工程质检员,每个人都拿了一百万到五万不等。”
“吴建材花了这么多钱,他能回本吗?”
潘大江有些不解,吴建材这么撒钱,真的能从这条县路的工程上面,把钱赚回去吗?
“潘叔,你有所不知,庆和县这条路从省交通厅拨款三千万,但实际上到款只有两千万。”
“两千万的修路款,交给建材实业之后。”
“吴建材花了五百万元修路,一千万拿到了自己腰包里面。”
“但吴建材很会做人,他对庆和县里干部爽快的很,拿出近八百万补偿庆和县干部。”
“即便如此,他自己也拿了七百万,你说他是赚还是赔?”
潘大江震惊的瞪着杨东,随即喝道:“可这样一来,这条路质量岂不是很差?”
“板油路需要至少三层,里面是地基夯石,然后是粗砂细沙,黄土层,之后要用碾压机夯实,最后才能铺油,但至少要铺三层,才算达标。”
“可是吴建材只铺了一层,节省了很多钱。”
“所以他该死!”潘大江恨的牙齿痒痒。
“他已经死了!”杨东笑着回答,看向潘大江。
潘大江深呼口气,随即感慨的摇头:“今日才知道,为什么你把吴建材犯罪集团端掉,会连升三级。”
“这种祸害,千刀万剐都不算狠。”
第719章 令人震撼!
“是否要千刀万剐,这已经没意义了,毕竟人都死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让庆和县的政治生态腐烂到一定程度,尽可能的挖掉这些腐肉,让其恢复生机。”
“被吴建材犯罪集团拉拢和腐化的干部,在庆和县必然有很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辨。”
“因为不可能把所有出现问题的干部都抓了,这也不现实。”
“本身基层干部就缺人,很多基层干部并不是人浮于事,反倒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我觉得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规矩,那就是抓大放小,抓重放轻,抓主放从。”
潘大江还在盯着电视看光盘里面的内容,接下来的视频基本上也都是令人气愤,三观尽毁的证据,涉及到庆和县的多位县委常委。
“怎么说?”
潘大江听着杨东所说的这十二个字,有些好奇的问。
杨东说道:“抓大放小就是对于那些级别高的领导,绝对不放过,要给他们震慑,要让所有庆和县干部明白,巡视组不是空架子,反腐也不是一句空话。”
“而对于那些罪责难逃,重案在身的干部,绝对不能姑息,一定要狠狠的调查,不能让他们有钻空子跑掉的机会。”
“对于那些主动贪污的干部,一定不能心慈手软,对他们也不要抱有什么治病救人的想法,他们敢主动贪污,早就背离了党的革命初衷,背弃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就抓!”
“但是对于那些被局势裹挟才贪污,以及那些没有自我决定权力的干部,视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处理,对于那些只贪污一万元以下的,给予党内通报批评,并且停职反省。”
“对于那些只贪污五千以下的,给予党内通报批评,一年内无故不许升职。”
“对于那些基层小科员,被权力裹挟做了坏事的,应该主动坦白的和组织交代清楚,对其勉励谈话,争取下不为例。”
杨东所说的这些,也没什么新鲜感,其实各级纪委都会遵从这种原则,很少有全部一网打尽的,除非是性质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巨大,才会一网打尽。
但是类似这样群体性贪污腐败案件,一般也很难真正的做到一个不留。
因为工作才是主要的,如果把所有涉案干部都拔掉了,势必造成庆和县的权力中空,势必造成庆和县的工作地带真空,到时候没人干活,影响的是老百姓的日常运转,最终影响的还是党和人民。
所以对于那些能够拯救,性质没有那么恶劣的干部,还是要抢救一下,不能一杆子打死。
如此,他们才能继续工作,不至于庆和县的运转出现问题。
而这种事情,放在庆和县如此,放在灵云市也如此,放在吉江省还是如此。
因为,这就是全国通用的做法,大家都这么做。
“那就这么做吧。”
潘大江在基层工作过几年,他并不是传统的省里机关干部,他也是识人间烟火的干部,知道基层有基层的难处,知道基层有基层的规矩。
况且杨东也没有放过那些贪污领导干部,只不过看情节来决定轻重缓急。
对于那些贪污几百上千万的干部,当然不可能放过,否则党规国法成了笑话。
但是对于那些真的只是贪污了几千几万块的,你不放过也没办法,真要是把这个层次的也给抓了查了,真的就没人干活了。
虽然有很多人说,国内这么多人,还找不到几个基层干部了?
找是可以找到,但是岗位经验摆在这里,一个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是当地政府多年培养的结果。
结果这个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被扫进去,重新派来一个新人,至少还得花费数年才能培养出前者的水平。
时间成本太高了,而这个时间成本也是当地政府不敢承受,也无法承受的重点。
“看完了吗?”
杨东看向潘大江,这个光盘前后应该也就四十分钟左右,里面几乎罗列所有庆和县干部的问题。
因为吴建材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也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所有贿赂过的干部,他一个都不放过,都被他给记录在案。
为的就是有一天,万一遭受这些干部的背刺或者背弃,他可以有还手之力,同时他握着这些,也是一种震慑,让这些干部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吴建材自己也想不到,他所记录的这些证据,都摆在杨东的手里,为杨东提供助力。
“看完了,简直是触目惊心啊。”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