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391节
“小东,聊了这么久,你的执政观对我也很有触动。”
“而且你的执政观竟然如此的整体统一和成熟,让我很难想象,你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尹铁军坐在书房里面,茶喝了三泡,洗手间去了四次,但是他依旧想不明白,杨东究竟为什么会塑造出如此成熟的执政观。
以杨东的经历过往,也完全不可能想出这一切,这绝对不是靠几年工作经验就能想出来的东西。
想出一个假大空,不切实际的执政观并不难,基本上门口老大爷都头头是道。
但是拿出执政观的同时,在把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不一般了。
比如杨东刚才和自己说,为什么要反腐,为什么要高举反腐的利剑,因为整顿吏治,再不整顿吏治真的很危险。
要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性,就必须反腐倡廉,就必须遏制腐败,最终杜绝腐败。
从党员干部的不敢腐,到不能腐,最后变成不想腐。
但不想腐,不代表躺平,绝对不能矫枉过正,出现党员干部不腐败了,但也不做事的结果。
那样的话,就背离了反腐工作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反腐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一种手段,让党员干部约束自身,提高党性原则的一种方式。
杨东又说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杜绝重污染的问题,一定要保护环境,时刻把环保问题抓实抓牢。
这也是极具前瞻性的重要一环,环保不等于一刀切,但环保也绝对不是听之任之,任由高污染经济的存在,那是党员干部的失败。
做到了绿色经济,新能源经济,高效简洁的工业化经济,才能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最后就是过高的房价,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
所以杨东的执政观里面,均衡房价,让老百姓有房住,不必背负巨大的房贷压力,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发展绿色经济,高效经济,反腐,注重环保,均衡房价。
最终引出杨东执政观的最后一点,也是关键的一点,扶贫。
要消除绝对贫困,消除偏远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让老百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衣食住行不再是问题,有余钱,有存量,有幸福感。
不说远的地方,光是今年的灵云市所辖各区县里面,一共七个县一区,其中北江县,庆和县,丰山县,镇云县,全都是国家赫赫有名的贫困县,到现在都还没有脱贫。
灵云市下辖富裕的几个县区里面,开阳县和云北区数一数二,然后就是介阳县和龙武县,除此之外都不行,甚至有个别县的全年财政收入不足千万元,非常少。
一个县啊,全年的财政还达不到一千万,多么可怕。
尹铁军身为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不可能不想这些问题。
但想是想,也是以市长秘书长的身份想,却没想过归纳总结,让其成为自己的执政观,执政理念。
从这一点看,他这个正处级的市政府秘书长,还不如正科级的杨东。
恍然间,尹铁军有一种看儿子长大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杨东竟然从科员跨越到了正科级了?
大半年前,杨东还真是一个科员而已啊,这么快就正科了?
我尹铁军到现在还只是正处啊。
难道再过两年,杨东都副处级的时候,自己还是正处?
这怎么能行?
原本不急的尹铁军,立马也急了。
但着急的他,自然不会体现在脸上。
“尹叔,其实我的执政观也并非唯一,有很多人都有一样的执政观点。”
“至于怎么想出来的,可能是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知道土地污染的破坏性,以及知道贫困的滋味吧。”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既然当了干部,成为一名党员,就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信任都是相互的,责任也是。”
杨东无法具体和尹铁军解释这些东西,解释过多的话,很危险。
但他的这个执政观,的确只说给过尹铁军一个人,连关木山都没有告诉过。
并非是不信任关木山,而是关木山处于纪委体系,他的执政观很难改变。
尹铁军在市政府,他未来肯定有执政一方的那一天。
多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领导,让这个执政理念推行下去。
杨东有理由相信,这个结果绝对不会太差的。
为了以后,也必须这么做。
也唯有这么做。
“先不提这茬了。”
尹铁军摆了摆手,聊了几个小时的执政观,他基本上也明白的差不多,便不再聊了。
“你对省里的局势怎么看?你应该也关注省里新闻吧?”
尹铁军换了话题,而且直接问了省里面的局势。
在杨东和他吐露了执政观后,他也打算投桃报李,让杨东掌握一些,别人不具备的情报优势。
为什么说投桃报李,因为杨东把他自己的执政观说出来,就是让自己‘借鉴和完善’从而变成他自己的东西,今后才有可能走的越来越远。
这在官场上,岂能不是恩情?
不知不觉中,他尹铁军已经欠了杨东好几个人情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完。
“尹叔,我对省里的局势并不好奇,也不关注。”
杨东摇了摇头,他不想聊省里面的问题。
自己一个小小的正科级,连市里都没混明白,哪有资格评头论足省里面的局势?
“这不是不好奇不关注的问题,是你必须要掌握!”
尹铁军沉着脸盯着杨东,一字一句的说了出来。
“老书记李正义要调任吉江省,这是板上钉钉的情况了。”
“新任的省委书记究竟是谁,大家都还在猜测,也都纷纷提前下注。”
“不过据我所知,新任的省委书记可能是龙江省的省长崔起武!”
尹铁军说出这话,脸色认真且凝重。
第380章 省里局势!
“崔省长在龙江省担任了五年的省长,政绩卓著,帮助龙江省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其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农业产粮大省,秋季产量从之前不足三千万吨,变成了七千万吨。”
“而咱们吉江省也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地质土壤都不比龙江省差,甚至平均气温也比龙江省高了两摄氏度,完全可以更好的发展农业现代化。”
“所以现在有传闻,崔起武可能会调到咱们省,担任省委书记。”
尹铁军说的这些,真的就是体己话,除了绝对的自己人,别人不可能不知道。
杨东听了却皱起眉头,在他后世有关的记忆里面,李正义书记调走之后,新任的省委书记可不是崔起武,而是秦西省的省长陈国民。
陈国民是典型的西北子弟。
这是杨东上辈子的记忆,非常清晰的记忆。
而且杨东等待的就是陈国民。
之前安排潘斌担任关木山的临时秘书,帮助潘斌解决副科级待遇,都是杨东的提前投资。
陈国民年轻时候也在吉江省基层工作历练过几年,在一次外出视察时候,被潘斌家里的长辈救过命。
可以说陈国民和吉江省早就有所联系,或许中央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觉得陈国民熟悉吉江省,把他调过来。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陈国民是后起之秀,未来很重要。
所以下一任的省委书记绝对不可能是龙江省的省长崔起武,虽然崔起武很优秀,政绩很响亮,但他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在他的记忆里面,崔起武后面基本上透明化了。
杨东看到尹铁军似乎很肯定这一点,杨东知道有可能是省纪委书记苏玉良告诉他的。
不过苏玉良书记的猜测也落空了吧?
要么就是苏书记在吉江省使劲,想要把崔起武调到吉江省担任一把手。
这么做,说明苏玉良和崔起武的关系很好,而且崔起武来了肯定有利于苏玉良竞争省委副书记。
但,不太可能的。
苏玉良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崔起武真的来不了。
当然不管苏玉良如何选择,他如何努力,以及努力失败后导致的后果,其实无法直接影响自己这个正科级小干部。
但能够影响到尹铁军,影响到关木山这一批人。
而一旦影响尹铁军和关木山这批人,就会影响自己了。
毕竟自己担任关木山的秘书,一旦船翻了,想跑都跑不掉。
“尹叔,你的消息是哪里来的?苏书记?”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