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1249节
这两点,不可马虎。
“对,我不会改姓。”
“爷爷既然隐姓埋名改了姓,既然爷爷姓杨,而我爸爸,叔叔,姑姑都姓杨,那么我也姓杨。”
“至于改回姓肖,我个人是没这个想法。”
“不是不愿意,而是没必要。”
“我骨子里流淌着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血。”
“而爷爷既然是肖家人,所以我自然也是肖家人。”
“至于姓氏,就算了吧。”
“另外叫了三十年杨东,再去改姓,也不习惯。”
杨东点头开口,回答肖建国的话。
在这个问题上面,杨东不会马马虎虎,也不会含糊其辞。
自己不会改,就是不会改。
“可你姓肖!”
肖建国沉声开口,目光犀利的盯着杨东。
肖家子弟,哪怕只是分支子弟,那也是姓肖,怎么能姓杨?
“我身份证,户口本上都姓杨,国家承认!”
杨东开口,没有直面回答肖建国,但态度已经很坚决。
“孩子,你不姓肖,肖家的政治资源,怎么给你?”
肖建国沉着脸色,盯着杨东,问。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何谓一家人?那自然是同姓同族为一家人。
杨东不改姓,肖家的政治资源就无法直接推给杨东。
你跟我不是一个姓,我为什么要支持你?
为什么要有认祖归宗这个说法,认的是什么?归的又是什么?说到底无非是血脉与姓氏。
皇帝姓赵,可你太子姓马,试问谁能答应?
就如杨东此刻一般,他不改姓,就算肖家核心理解,可依附于肖家生存的那一批干部,岂能接受?
“其实,我没有奢求肖家的政治资源。”
“能让爷爷安息,能让爷爷的身世重见天日,找到他最亲的人,已经很满足了。”
“其余的,倒显得不重要。”
杨东缓缓开口,这是自己的态度,不会改变的态度。
他不会死乞白赖的让肖家帮自己,更不会图谋肖家的政治资源。
肖家终究是肖家,自己终究是自己。
他希望得到的是来自于能力上的青睐和帮助,而非血脉上的认同之后给予的帮助。
前者靠的是能力与个人努力。
后者靠的是血脉与家族培养。
性质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肖建国闻言,沉默以对。
只是盯着杨东的脸,目光一动不动。
第1309章 两全之策!
杨东见肖大伯只是盯着自己不出声,不说话,沉默着。
他叹了口气,只能继续开口说道:“其实大伯,我和肖家有血缘关系,是我最难以置信的事情。”
“因为在我的概念里面,我根本就不可能往身世上面想,更不可能联想到肖家这样的顶级家族。”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的兄弟告诉我,我是肖家人,那一刻我是懵的,同时也不敢置信。”
“不过爷爷留下的东西,加上铁打的证据,我才不得不信,原来我跟肖家真的是亲戚。”
“可即便如此,我也从没想过从肖家得到什么,更不要提什么政治资源,这些东西以前距离我很远,现在同样很远。”
“我之所以认亲,只是想让爷爷能够安生,不管怎么说爷爷也算是认祖归宗了,他的身世真相大白了,至于我们这些爷爷的子孙后代,其实并不重要。”
“姓杨是从我老爸,叔叔,姑姑们就开始了,我从小到大也一直姓杨。”
“不仅如此,我们家在下水镇的小杨村,那里都是杨家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
“我不知道爷爷当年是如何改名的,又如何让杨家接受他。”
“但我知道,杨家也需要我来继承,杨家也需要我来扬名。”
“我从小就吃着杨家人的饭,喝着杨家人的水,那些叔叔伯伯姑姑们都很宠我,全村的杨家远亲,对我都很亲近。”
“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还记得同族叔伯们的笑脸,他们是真心为我开心。”
杨东说到这里,深呼口气,然后语气坚定的道:“肖家,不缺我一个肖姓子弟。”
“但是在杨家,在吉江省灵云市开阳县下水镇小杨村的杨家,他们缺我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后人,为他们争脸争光。”
“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负义。”
“爷爷当年隐姓埋名,又何尝没有受到杨家人的接济和帮助?”
“若我因为爷爷的身世,改了姓,我或许发展的更好。”
“但是杨家人,该有多伤心那?”
“大伯父,你我血脉相连,又何必拘泥于一个姓氏那?”
“大爷爷姓肖,我爷爷姓肖,您也姓肖,但是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有几千年的宗族情感,但遇到战乱或者朝堂变动的时候,又何尝不会异名改姓?”
“现在姓肖,三百年前,五百年前,甚至千年以前,确定姓肖吗?”
“若要真的追究到底,曾经决定改了姓的祖辈,又如何对始祖交代?”
杨东的这一番话,虽然是劝着肖建国,不要再拘泥于姓的问题。
但是他说的都在道理上面,而且也很实诚的话,很真诚的话,也是很扎心的话。
肖家现在姓肖,之前未必啊。
最起码天底下百家姓有多少算多少,哪个不是从上古八大姓分出来的?尤其是以姜姓和姬姓为最,这是最大的两个姓氏。
他们分出去的姓,何止一个?只怕是几十个,上百个。
改来改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肖建国目光动了动,望着杨东,心里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杨东会说出这样的一番道理来,虽然总觉得有些偷换概念的意味,但又不得不承认,这话很对。
而且杨东说对了,肖家以前也不姓肖,甚至改姓也就在一百年前。
以前肖家姓萧,只是老爷子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和习惯,写成了肖,省笔画,省墨水,那个时候都要省钱闹革命。
因此肖家从萧改成了肖。
就是一百年内的事情。
如果再往远说的话,一千年前为了躲避匈奴铁骑,他们祖宗把杨姓改成了萧姓。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肖家没有一个子弟是多余的,这话你说的不对。”
“而且你的确流淌着肖家的血,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你不改姓的话,那就还有一个办法,也许双方都能接受。”
肖建国缓缓开口,先是表了态,说肖家不会嫌弃子弟多,哪怕是分支,那也是肖家人。
这是纠正杨东刚才话语里面的错误,杨东说肖家不缺一个肖家子弟,这话是错的。
随后肖建国又提议,换一个办法,双方也许都能接受。
“什么办法?”
杨东也颇为好奇,肖建国这位大伯,能想出什么样的主意,让双方都可以接受。
“你爷爷,你父亲这代人,还有你这代人,都受了杨家的恩情,的确可以不必改姓,算是全了他们的恩情。”
“但是你的后人,可没有享受杨家的恩情。”
“因此,未来你的儿子或者女儿要姓肖!”
肖建国缓缓开口,这是他想出来的办法,也是目前为止肖家能够接受的底线了。
杨东可以不改姓,但是他的子女必须改姓,这一点没得商量。
终究是肖家人,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冠姓?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