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1022节
“还有那?”
安化民听的有些入迷,见杨东不说了,忍不住追问。
“还有就是吉江省要走高铁,走轻轨,走大巴车研发和制造路线。”
“北车集团就在北春市,一定要让北车集团走高尖端技术发展领域,而且我们本来就有优势,一定要扩大优势,还是走外贸出口和内部需求相结合的路。”
“这也是另外的支柱产业。”
“再一个,能够发挥出来的一个支柱产业,我个人觉得要放在电影电视剧的文娱产业领域,因为北春市本来就是我国电影产业的摇篮和发起点,我们要巩固优势,并且做出新的突破,把新的文娱产业做成文娱城市,成为我们的一个名片。”
“第四个,我国网民突破速度很快,而且今年3G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已经很深了,可以说今年开始我国正式迈入3G时代。”
“3G是一个通信标准,也是一个生态保证,更是互联网生态的根源,我们要围绕3G时代发展做配套产业,比如移动电脑也就是笔记本电脑,移动手机就是智能手机,还有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说的简单一些就是造电脑,造手机,造软件,造芯片等等。”
“吉江省发展不需要太大,毕竟受限于内陆地区,中西部省份等政策限制,还有在东北地区之中我们始终处于老二或者老三的位置,我们就把我们应该自己需要的做好,最终把经济规模提升到2.5万亿至3万亿左右,以我们吉江省两千多万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发展的更均匀。”
“我个人觉得,按照我这样的想法和设想,十年之内,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
“但是也必须说一句,您毕竟做了四年多省长,您肯定吃不到这样的红利了,但您能成为吉江省新发展的制定者,规划者,设计师,您会成为先驱,后续不管谁做省长,只要不是不懂经济的,都会按照您的发展路线规划走下去。”
“有这样的政策延续性,我相信用不了几年,会成功的。”
新能源汽车领域,吉江省如果能够占据先机,至少会贡献数千亿元的GDP增长和至少数百亿,上千亿税收。
如果再把轨道交通发展好,又能至少贡献5000亿的GDP和至少千亿税收。
再加上文娱产业和互联网领域,又能增加万亿GDP规模和2000亿以上税收。
而且这只是支柱产业,再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产业,发展绝对会更好。
前提是,政治稳定,一定要遵循路线发展。
“小东,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安化民消化很久,然后开口出声问杨东。
“安伯伯,我是吉大中文系毕业。”杨东开口回答。
“985毕业的,不错,很不错。”
“吉江省政府去年成立一个机构,吉江省经济发展促进协会,是官方底子,正厅级机构。”
“你介不介意肩膀上多个重担?”
安化民笑着问杨东。
杨东有些懵,一旁的苏沐芸及时问:“安伯伯,您是想让杨东加入?”
“没错,他是副处级,又是名校毕业,符合基本条件,加入到吉江省经济发展促进协会,担任经济顾问成员,完全没问题。”
“而且这个经济顾问成员可以兼职,不影响你本职工作,你这个庆和县纪委书记,副县长,后面的称呼就可以加一个省经协顾问。”
“而且这个是有工资的,你每年还能多万八千工资。”
安化民很欣赏杨东对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思路,这样的人才既然是体制内,那就要充分利用。
省政府做一些决策,都会询问省政研室专家的意见,也会询问省经协专家的意见。
杨东加入其中,至少以后吉江省发展,他有建议的资格了。
对杨东以后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1075章 争取好处!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不会影响你本职工作的。”
安化民再次开口,怕杨东心里有什么负担,毕竟在职干部当这个省经协的专家成员,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但实际上,杨东是很有前瞻性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这方面,他也的确让安化民眼前一亮。
可以想象,安化民这样的省长,肯定见过不少的经济学家,人家也肯定知道很多经济发展战略。
如果你没有几把刷子的话,真的没办法折服一位省长。
从这一点上面来看,杨东担任这个省经协的专家成员,一点问题没有。
“承蒙您看得上我,那我就不推辞了,吉江省有什么需要,我责无旁贷,无论是作为一名省内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我都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杨东点了点头,在安化民连连劝自己之后,杨东也不再拒绝,省长给你机会,那是真的机会,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拒绝的话,多少有些给脸不要脸。
“好,过几天会有省经协的成员证件,发到你手上。”
安化民见杨东答应下来之后,也颇为开心,他是属于为吉江省政府挖掘人才,为省经协带来新的力量和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省经协的那些专家们啊,最年轻的都有四十多岁了,都是一群老家伙。
杨东加入这样的协会,肯定是鹤立鸡群的。
“趁热打铁,我也想在此机会和安伯伯说一件诉求,就是我们庆和县的诉求。”
杨东趁此机会继续开口,朝着安化民示意。
安化民心情不错,一扫中午开会的郁闷之气。
他点头笑道:“好,你说,不过分的话,可以探讨。”
既然是诉求的话,多数就脱离不开钱啊,或者政策之类的。
按理来说一个小小的副处级县干部,还没有资格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提这样的诉求。
但今天他安化民,愿意给杨东这样的一个机会,让他提出诉求,只要不过分,他会酌情考虑。
“安伯伯,您也知道我们庆和县的经济规划了,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离不开交流,而交流就是内对外的交流,交流也就是渠道,渠道分为舆论渠道,网络渠道,以及线下渠道。”
“线下渠道,主要是道路交通为主。”
“庆和县如果以后旅游业发展起来的话,最好不要让游客受到路程的限制,地域的限制。”
杨东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也是按照苏玉良所教导的角度来说问题。
安化民绝对聪明,他听到这里之后,基本上就明白杨东要说什么了。
线下渠道,旅游业,游客不要受到交通和路程的限制,地域的限制。
综合起来,杨东说的就是机场。
“你想要机场?”
安化民开口,沉声发问。
杨东点头:“是的,安伯伯,我们庆和县很希望拥有机场,可以方便交通,借此机会发展经济。”
安化民点了头,然后继续问:“你是想让庆和县拥有机场,还是希望庆和县能够借助机场的功能?”
前者意思就是庆和县自己拥有一个机场,后者是庆和县周围有机场,但不属于庆和县。
“说句心里话,我希望庆和县独自拥有,我自私也好,自利也罢,但最起码庆和县属于自己的机场,也能提升一个地方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但,的确不太现实。”
杨东自己也很清楚,一个县拥有自己的机场,的确是不太现实的。
庆和县虽然拥有多民族自治村,乡镇等,但这个只是内部因素,不是外部因素。
县里想要拥有自己的机场,必须衡量战略地位和地缘政治的问题,最好属于边境地区,然后才会修建机场,且成为军民两用。
单纯的民用机场,在边境地区都不太可能,更何况在庆和县这种绝对内陆的地区?
如果庆和县现在GDP突破一千亿了,成为全国赫赫威名的百强县的前列,省委省政府都不需要庆和县申请,也会主动为庆和县谋一个机场。
但庆和县是什么?是绝对贫困县。
绝对贫困县想要拥有机场,属于自己的机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连基本的维护费用都交不起,何谈机场的建造?
“给你们庆和县申请个民用机场?想都别想,不可能。”
安化民摇头,语气毫不迟疑的拒绝。
他是省长,掌握全盘的大局意识。
一个穷县都能有机场,其他县怎么说?难道都申请一个?明显不现实。
“所以请安伯伯费脑筋,想一个万全之策。”
“请您相信我,我有能力带领庆和县脱贫,然后走向富裕,但这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我们灵云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全力支持。”
杨东再次开口,朝着安化民示意,提及到了市委市政府。
安化民灵机一动,不知道是不是杨东‘给的’启发和启示,但他的确有一个灵光。
灵云市作为我省经济前三大城市,仅次于省会北春市和迎松市,按理来说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场了。
北春市和迎松市共用一个机场,彼此正在修建城际铁路,两地旅客只需要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赶往机场。
而灵云市却没办法被北春市机场辐射到,所以也的确需要一个自己的机场了。
但这话,安化民没有说出口,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因为这种事情,市委市政府自己不提出主张,他这个省长难道还要主动给灵云市申请吗?
程序上面就不对。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