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60节
“以在下看来,陛下是个好皇帝,却不是个好父亲,虽然跟昏君靠不上边,却是在做着昏君做的事。”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愣住了,他们以为靳言会说李世民的好话,结果这句话听着可不像好话,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是昏君了。
“怎么会……”长孙皇后还想说什么,李世民制止了她。
“慎行,你实话实说,不用有什么顾虑,朕还是能够听的进去不同意见的,就算是不好听的话,朕知道了,也是可以改的。”李世民真诚地说道。
“陛下这么一说,在下倒是不好说的太难听了,其实陛下已经做的很好了,后世史书对陛下的评价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序列的。”
“什么?千古一帝?”
李世民还没有激动,长孙皇后倒是激动的站起来了,直直的看着靳言。
“千古一帝也不是陛下一个,陛下只能排第三吧。”靳言示意长孙皇后不要激动,第三没有什么可激动的。
“那第一和第二是?”李世民自己的小心脏也是不争气的怦怦直跳,第三也是千古一帝啊,历史上皇帝多了去了,能排进第三,他已经很骄傲了。
“我也是看到有个不怎么权威的排行榜,千古一帝序列就三个,秦始皇、汉武帝和陛下……”
这下李世民也不淡定了,排在他前面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这特么的有什么丢人的,他自诩也超不过人家,一直向汉文帝看齐来着。
“怎么不权威,我看很权威嘛。”长孙皇后笑着说道,也为李世民感到高兴。
“对了,慎行还有些对朕不满意,不妨说说。”李世民有些骚包的故示大方,一副朕要淡定的样子,嘴角都裂到耳根那边了。
“陛下觉得秦始皇和汉武帝功过如何?”靳言直接问道,那意思就是说,不是我要说你坏话,是历史上你就有错误,人家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有功有过,你李世民还能没有过错?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心里一紧,这个过错肯定是涉及玄武门之变的,这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就是他打破史家传统,亲自修改起居注也不管用。
“慎行直说吧,朕能听得进去。”李世民知道了好的结局,又有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做参照,心里已经有了预想。
“我个人看来,陛下的第一件错事,就是不善于总结学习。”
嗯?总结学习?什么意思,他李世民不学习吗?不可能,他每天都在学习,批阅奏章也是一种学习,怎么能不学习呢?
“慎行,陛下其实很善于学习的,有时候看书都看到半夜,要不是催促他,都忘记睡觉了。”长孙皇后替李世民说道。
“殿下,我说的学习不是这个,而是为君的学习,太上皇都已经教给陛下了,可陛下偏偏就是没有看见……”
“等等,你说太上皇教给朕为君之道?”李世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李渊了,平时都是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去的。
“太上皇是个好父亲,却不是个好皇帝,陛下是个好皇帝,却不是个好父亲,陛下有从太上皇身上学到什么,总结出什么经验吗?”
靳言感觉到自己说的有点多,都口渴了,抓起几案上的茶碗,看了一下,发现上面还飘着葱姜蒜,只是吃饭之前先上汤吗?
看着就没有食欲,这味道闻起来很特别,靳言害怕拉肚子,又放回去了。
“可是茶凉了,阿难,让红袖上热茶。”李世民在愣神,长孙皇后却一直留意靳言,见他想要喝茶,又放下了,肯定是水凉了。
“殿下,不用,还是让红袖找长乐要水吧,长乐知道。”靳言赶紧拦住了,要是再上来一碗这玩意,他是喝还是不喝呢。
这就是大唐的茶汤啊,果然名不虚传,放个鸡蛋,就是蛋花汤了。
“朕惭愧,一时没有想起来,还是慎行告诉朕吧。”李世民回过神来说道。
“陛下,让慎行喘口气,喝点水再说。”长孙皇后刚说完,红袖拿着三瓶茉莉茶进来了。
“这是茶?”李世民喝了一口,惊讶地问道。
“不算是,一会儿让陛下见识一下后世的茶。”靳言直接干完了一瓶。
“陛下有没有想过,太上皇明知道陛下对大唐的功劳最大,为什么还要把太子之位给建成公子?”
李世民直直的看着靳言,不是因为他说的建成公子,靳言这么称呼李建成,他心里反而是高兴的。
而是这个问题,他早就跟手下的人分析过了,现在也想听听他有什么新的见解。
“陛下觉得立太子应该立嫡立长,还是要立贤?”靳言又提出了一个老套的问题.
第107章 玩的有点嗨了
“陛下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一点新意都没有?问题不在意有没有新意,而在于定位准不准确。
“都知道太子关乎国本,立太子也就这两条路径,我问陛下一个问题,太上皇是不是支持立嫡立长?”
“是!”李世民坚定地回道。
“陛下是不是也坚持立嫡立长?”靳言继续问道。
“是!”李世民依然很坚定。
“那就按大唐支持立嫡立长,历史上还有跟大唐一样坚持这种制度的,曹魏;蜀汉这个不好提,不过人家也是;两晋;大唐;还有就是洪武大帝的大明。
“支持立贤的也有,秦朝和隋朝就不算了,年代太短,还都是搞政变上去的,没什么说服力。
“剩下的就是汉朝、宋朝、元朝和清朝,元清都是异族,陛下也知道异族的德性,跟咱们中原人本来就不一样,其实他们这个立贤也相当混乱,自己打自己那是常事。
“剩下这个汉朝,陛下比我更清楚,两汉前期的皇帝跟中后期的皇帝,陛下不妨做个年龄上的对比,中后期那是皇帝吗?那就是充门面的.
“这个宋朝,本来是准备立嫡立长的,可惜开国太祖被他亲弟弟给害了,那家伙修改历史,还弄成了历史谜案。那家伙倒是选择了立贤,经济实力,武器装备都是当世最好的,可疆域是越打越小,最后老少两个皇帝被异族连窝端了,可以这么说,这些贤明的皇帝基本上都镇不住场子。”
“反观立嫡立长这一边,做的最好的就是大明了,我们那个世界是这样说洪武大帝的,要是他的太子想谋朝篡位,洪武大帝能把自己绑了,高兴的支持太子。
“大明基本上都是太子继位,就算是下面有藩王想谋逆,也很快就被消灭了,小孩子玩过家家都没有他们那么快。”靳言笑着说道。
“那我大唐呢?”李世民对这个洪武大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也对比自己,要是李承乾造反了,自己能不能做到像洪武大帝那样?
事实是他做不到,就算是他乐意看到李承乾有这个魄力,估计他也没有那个胆量,可是历史上偏偏又……
“这么跟陛下说吧,大唐带着那个武则天,一共是二十四帝,嫡长子继位只有一个,还不到一年。这二十四帝里面,嫡子算上陛下和太上皇,也才八个。”
“什么?”李世民真的惊了。
别看他是搞政变上来的,但是他对嫡庶很是看重,这也是李渊建国之后,一直不能立后的原因,他们哥仨加上平阳昭公主都不同意。
李渊要是立了新皇后,那新皇后的儿子也是嫡子,他们哥仨已经够乱的了,再加上小兄弟,那岂不是更乱?
李渊重视嫡庶,李世民重视嫡庶,偏偏到了后代,嫡子上位就这么难。
“慎行,承乾是真谋反了?”长孙皇后最操心自己的大儿子,她知道这个继位的嫡长子肯定不是承乾。
“这个怎么说呢,其实他跟陛下是一样的,刚才我就说,太上皇教给陛下的,陛下都没有总结学习。
“李建成是嫡长子,又是太子,还是兄长,他为什么要害陛下呢?”
“因为陛下军功太盛,已经封无可封,他害怕陛下抢了他的位置。”长孙皇后说道。
“陛下当时有这个想法吗?”
“没有!”李世民坚定地说道。
这个靳言是相信的,李世民在开启玄武门之前,还占卜问天,结果被张公瑾一把夺过给扔了,还训斥了他一番,这才打起精神发动玄武门之变。
其实就是迫在眉睫了,李世民心里还没有底,也是顾虑重重,一方面要保命,另一方面却有点不知道如何面对。
“李建成信吗?”靳言的话,让李世民无言以答。
李建成肯定是不信的,要是他相信,就不会受李元吉的挑拨了,连魏征都主张杀了李世民。
“陛下有立李泰为太子的打算吗?”靳言继续问道。
“没有。”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说道。
“历史记载,陛下对李泰的赏赐,相当无度,李泰的花销超过了太子李承乾。还在李泰的魏王府里设置了一个文学馆,让他招揽学士,陛下是忘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了?
“李承乾作为嫡长子,从小聪慧,深受陛下喜爱,他多次监国,获得一致好评,可以说,他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从陛下宠爱李泰无度之后,再加上瘸了腿,从此改变了他的心态。
“用李承乾的话说:我已经是太子了,安安心心等着继位就可以,为什么还要造反呢?还不是因为李泰咄咄逼人,让我担心保不住自己的地位。陛下若是立了李泰为太子,不就是告诉后人,可以用李泰的方式夺嫡吗?
“《旧唐书》记载: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陛下,你说没有,李承乾信吗?”
“陛下,让青雀之官吧。”长孙皇后哭着哀求道。
“慎行,可以办法让青雀……”
“刚才的话算我放屁了,这是陛下的家事,陛下自己处理就行。”
靳言直接制止了李世民,管他恼怒不恼怒的,张阿难厉害,还能厉害过手雷?
大不了这唐朝自己以后不来了,到时候把三个公主弄走,他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陛下,非得要让青雀当太子吗?”长孙皇后的声音都变了。
“嘿嘿,李泰继位,大唐就不是三世而断了,而是三世而灭,你那胖儿子,小聪明倒是有,大智慧一点都没有,手下一帮五姓七家的,关陇这帮人能同意?勋贵那帮人能同意?”
“观音婢,慎行,你们误会朕了,朕不是这个意思,朕就是想让青雀留在长安城,也不想让他再有这个非分之想了。”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说道。
“是臣妾误会陛下了,慎行,可有办法?”长孙皇后也问道。
你们可真是亲两口子,欺负他一个孤家寡人有意思吗?怎么丽质、豫章和小兕子还不来啊,有一个在身边,这两口子都不敢这么欺负他.
第108章 唐高宗是谁
“你都说了,不让他靠近权力就行,李泰不是好文学吗?那就让他组织一帮不当官的士子去编书吧,编个贞观大典。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按照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唐之前的知识财富。
“他虽然当不上太子,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一点都不比太子弱,要是弄好了,说不定陛下都没有他名气大呢。”
“好,这个好,世民谢过先生。”李世民郑重地向靳言行了一礼,长孙皇后也跟着行礼。
这下把靳言给整不会了,自己是该躲避到一边呢,还是向他们还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