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269节
靳言此时非常认真地说道:“请陛下放心,请皇后娘娘放心,臣与公主情投意合,一定会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长孙皇后本来就对靳言比较满意,比自己亲儿子还要满意,听到这句话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只要你们好好的,我们就放心了。”
“陛下,娘娘,吉时已到,新人该上轿了!”
在司礼官的催促下,靳言深深的一礼,随即走出立政殿,翻身上马,向宫外行去。
在礼乐声中,长乐公主的彩车跟在苏程的身后缓缓向前,虽然靳言能够弄来一个豪华的车队,但是在大唐就按照这里的习俗,骑马坐彩车也是挺好的。
李承乾、李恪、李泰兄弟也翻身上马,来到了长乐公主的彩车旁边,李治没有骑马,跟那些年龄小的公主坐到了另外的马车上。
李世民对李丽质的宠爱确实是其他子女比不了的,直接罢朝三日,太子亲自送嫁,长乐公主的荣宠前无古人。
靳言和长乐公主的彩车出了玄武门,和外面等着的迎接大队汇合,开始返回城南皇庄,皇宫里面一早就准备好的送嫁妆的队伍,也开始按照排好的顺序动了起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登上了玄武门的城楼,目送着靳言和长乐公主的彩车逐渐远去。
长孙皇后的双眼有些发红,李世民握着她的手笑道:“观音婢莫哭了,你瞧瞧大街上的人,怕是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出来了,都在庆贺这场盛大的婚礼,朕今日也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万人空巷的意思。”
长孙皇后望着外面的热闹场景,悠悠地说道:“热热闹闹当然是好的,不过臣妾还是更希望他们两个孩子能够跟咱们一样和和美美的。”
李世民笑道:“他们一定会的,别忘了,慎行可是你亲自选的,而且你还说过,慎行和长乐那可是天赐良缘啊!
“慎行的品性你我也都了解,虽然有时候对跟个小孩子一样,但是对自己亲近人那是真的没的说,城阳、兕子和金山就像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样。
“丽质不仅继承了你的美貌,而且性情温婉,知书达理,慎行岂会不喜欢?所以你就放宽心吧,他们肯定会好好的!”
李世民安慰她的话,长孙皇后自然是明白的,听后也点了点头,说道:“臣妾当然是明白这个事了,只是女儿嫁人,当娘的心中实在是舍不的。”
“你啊你啊,丽质和慎行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虽然名义上是出宫居住了,但是他们来回往返后世,还不得继续在公主院居住啊。”李世民宽慰道。
这个事情长孙皇后也明白,禁不住白了一眼李世民,他这话说的很敞亮,终究无法理解当娘的心中那般滋味。
至于李丽质和豫章都可以继续住在公主院,靳言以后怎么住,他们都没有去想,也不可能让靳言住在公主院啊。
不过要是靳言真想住的话,还能让他们知道吗?就算是公主院的其他公主知道了,估计也会替他隐瞒的,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一眼望不到边,引得百姓们争相观看,热议不止。
望着那华丽精致的彩车,围观的人叹为观止,更让他们好奇的还是彩车里的长乐公主,连彩车都如此华丽美丽,那彩车里的长乐公主又该多么美丽?
他们都听说,长乐公主是大唐最美丽的公主,而且还多才多艺,不止精通琴棋书画,更难得的是身为宫里最尊贵的公主,最受皇帝和皇后的宠爱,一点也不恃宠而骄,反而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这样的新娘确实是天下难求。
长乐公主以前许配给长孙冲,大家对长孙冲还是比较了解的,只不过朝廷颁布了一项法令,就是表兄妹不能成亲,那长孙冲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但是这个武安郡公是何许人也,各坊里面都有各自的流言,说的他三头六臂无所不能,还有人说他是神仙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功臣之后,都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权威版本。
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武安郡公,但是靳言的一些传说,他们都乐意流传,像超市的那些东西,很多都是没有见过,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的。
很多人都买不起,不妨碍他们跟别人吹牛,就好像他们知道的比别人多多了。
就是没有见过靳言的人,今天也见到了,不过远处的只看到一个红衣人骑白马,根本就看不清相貌如何。
不过想到长乐公主下嫁的人肯定是英俊潇洒的后生,所有人禁不住感叹,他们还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当然这话要是让那些大家小姐听了,未免都会不服气,她们觉得自己也能配的上靳言,长乐公主也就是身份比她们高贵了些罢了。
靳言肯定也是碍于皇帝的旨意,才不得不迎娶长乐公主,那只是情迷靳言、或者跟靳言结合有好处的大家小姐才会这么想。
今天的主角是靳言和李丽质,连送嫁的李承乾、李恪和李泰这些太子亲王都成了陪衬,一向走到哪里都光彩夺目的他们,都成了新郎官靳言的陪衬了。
李承乾兄弟端坐在马上,他们的心里头也很震动,他们一个是太子,几个是亲王,亲自送嫁,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这是多么大的荣宠啊,怎么就没人议论他们呢,都在议论靳言和长乐。
在靳言和长乐公主的彩车过去之后,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长乐公主的嫁妆了,数呀数呀,数着数着就忘了多少了.
第511章 二十出头的大唐剩女
按照大唐的习俗,一般的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有三十六抬嫁妆,四十八抬嫁妆,六十四抬嫁妆等,若是能有一百零八抬的嫁妆,那就已经引起极大的轰动了。
现在长乐公主的嫁妆,让他们都数晕了,数都数不清了,前面的数已经忘了,后面还没有数完,不止没有数完,甚至还看不到送嫁队伍的尾巴。
虽然早就知道皇帝为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超乎寻常的多,甚至是太上皇出嫁公主的两三倍多,但是真的见到的时候,还是被震惊了.
如果长乐公主是嫁给长孙家,有这么多嫁妆,肯定会引起非议,说不定还会有言官弹劾长孙无忌谋朝篡位,权臣家里钱财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长乐公主嫁的是武安郡公靳言,别说靳言履立大功,只是寻到了优良的棉花种子,还有好几样能够解决百姓吃饱的粮种,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应该感激他。
更何况靳言还有几个日进斗金的生意,那来钱的速度,比大唐的民部收税都要厉害的多,根本就不差钱,这嫁妆谁知道有没有他送过去的聘礼呢?
古代的聘礼女方是要回过去的,另外还得搭上一份嫁妆,根本就不像后世那样,一个个以卖女儿为荣,还不想让自家女儿跟人好好过日子。
总想着把自家的女儿多卖几家,那样直接就进入中产阶级了,难怪人说,后世生的女儿越多越享福,都能进富豪榜了,能不享福吗?
因为超市的存在,大家也对这么多的嫁妆没有其他想法,就是想算算有多少,也好回去跟别人有个谈资。
其实关于嫁妆的事情,魏征已经进谏过了,只不过现在的李世民很有胆气的说,很多都是长乐公主自己攒的嫁妆,皇室还是按照公主的制式来做。
皇室只是指李世民自己,不能算人家亲娘长孙皇后,更别提还有好多给长乐公主添箱的人,像长孙无忌家里,就出了两份大礼。
这样也让那些言官无话可说,他们总不能去盘查长乐公主自己挣的钱吧,人家自己的钱,肯定是要带到夫家去的,这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老礼。
这些言官的脑袋再铁,也都是受儒家文化教育的,肯定得按照儒家的礼仪来办。
单是豫章、城阳、晋阳和金山几个公主的添箱,就已经让魏征暗自咂舌,都想着去盘查靳言的财产了,要是把靳言的财产都收到民部,那大唐都好过多了。
这也只是想想而已,他要是真敢这么干,脑袋估计早就搬家了,李世民可不是什么善茬,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皇帝,谁敢赌他不会杀人。
临街一处小阁楼的窗前,郑丽婉已经坐了下来,在长乐公主的彩车过去之后,她就变得愈发沉默了,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小姐,已经九百多抬了,还没看到尾巴呢!”她身边的丫鬟忍不住惊呼道。
郑丽婉听了,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平静地说道:“还早着呢,后面肯定还有马车,还有陪嫁的仆从,不得不说,皇帝这次倒是大方的很!”
她是郑家的嫡女,如果是她嫁给靳言的话,那嫁妆也不见得会比长乐公主的少,相比靳言所创造的价值,长乐公主的嫁妆简直不值一提!
“那是当然了,长乐公主要嫁的人可是武安郡公啊,听说原本皇帝定下了长乐公主的嫁妆礼单,朝中的魏征魏大人还有一众御史还颇有微词呢,不过后来也偃旗息鼓了。”丫鬟八卦道。
郑丽婉平静地说道:“靳慎行的本事你根本就不知道,就他立下的那些功劳,没有晋升国公,已经是皇帝在压着他了,当然要多给长乐公主陪嫁,这谁也没话说。
“皇帝这算盘可是打的梆梆响,只给靳慎行晋升郡公,先不给他晋升国公,好让靳慎行继续埋头立功,多给长乐公主陪嫁,既补偿了他,又能给长乐公主长脸,可谓是一举两得。”
丫鬟笑道:“可您不是也说了吗?武安郡公晋升国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郑丽婉就是郑家郑仁基的女儿,贞观二年,长孙皇后为了给李世民补充后宫人数,听说郑家郑丽婉不仅长得漂亮,还很有才华,就直接召进了宫里。
李世民乃聘为充华,诏书都已经写好了,还没有发出去,就被魏征给拦住了。魏征说郑丽婉已经许嫁给陆氏子,李世民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
一番话说的李世民大惊,直接让使者停止下发诏书,令郑丽婉仍然跟陆氏子完婚。
按说事情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只不过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都说,郑丽婉跟陆氏子并没有什么定亲之事,他们也没有成亲,李世民都已经拟好诏书了,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就不能中止。
陆家知道了这件事,也上表说,陆父活着的时候,与郑家往还,经常有金钱上的来往,兵没有定娃娃亲之类的事情,外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由,都是瞎说的。
李世民又问魏征,魏征直接说,一个平民百姓,怎么敢跟皇帝争抢女人,还拿李渊进长安,抢夺辛处俭的老婆,还把时为太子舍人的辛处俭贬到了万年县,辛处俭每天害怕自己的人头不保这件事为例,李世民直接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件事不影响李世民继续纳妃,也不影响陆氏子娶妻,唯独谁也不在乎的当事人郑丽婉,却没有人敢娶了,谁想娶也得考虑一下李世民的感受吧?
郑丽婉已经是二十出头的老姑娘了,望着窗外那热闹的迎亲场景,心里要是没有憧憬,说出去谁也不会相信的.
第512章 吐蕃禄东赞来了
长长的接亲队伍从城南一直排到了城北,即便如此,也没有将长乐公主的嫁妆摆开,整个长安城里的人,望着那不知尽头、数不过来的嫁妆,感到莫名的震撼。
当然很多人也不会在皇庄吃饭,只是把东西送到之后,就回皇宫了,这么多人,就是把酒楼的厨子都弄过来,也得忙活半天。
在大唐下人是没有人权的,李丽质此次嫁妆里面就有不少宫女,还有几个内侍,不过靳言是不会让内侍入住内宅的,说不定直接安排到各个店铺里面了。
这浩浩荡荡的一大队人马,别说普通人家了,就连长安的世家豪门都忍不住咋舌.
这还不算李世民为李丽质准备的别苑宅院,不算准备的良田,不算她那三千户的食邑。
长乐公主的陪嫁到底有多么丰厚,人们虽然都很震惊,却很难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
如果有人能在空中俯视长安城的话,就会发现当迎亲的队伍抵达皇庄门口的时候,陪嫁的最后一辆马车才刚刚出了玄武门。
与此同时,长安城外三十里处的驿站,有一个百人的队伍正风尘仆仆而来。
为首的正是吐蕃大相禄东赞,吐蕃的使臣出使大唐,还是他们的大相亲自带队,还真是少有的事情。
这一次出使,队伍里面还有几个特殊的人,相貌明显跟那些红脸的粗糙汉子不一样,除了有腮红,都是比较美丽的面孔,正是他们赞普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央金和随行的几个侍女。
萨玛一脸疑惑地问道:“大相,你不是说越靠近大唐的长安城就越繁华、越热闹吗?这里可是长安城近郊了,怎么会这么冷清,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禄东赞同样的一脸的疑惑,他也是从不少人嘴里听说,大唐的长安城是天下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的,就连经过驿站的时候,那里的人听说他们要去长安城,也是这么说的。
可是这里已经接近长安城了,怎么会这么冷清,难道大唐的长安城里出事了?
禄东赞心中突然有些激动、有些期待起来,他恨不得大唐越乱越好,那样对他们这个刚扩大领土面积的吐蕃是有好处的。
这时一个文官模样的人从驿站中走了出来,微微拱手问道:“贵客可是吐蕃的大相?本官鸿胪寺主薄裴禺在此恭候多时了!”
这是前来迎接他的大唐官员?禄东赞不由脸色微沉,他乃吐蕃大相,出使大唐代表的是赞普和整个吐蕃,大唐就派出了一个小小的鸿胪寺主薄来迎接他们?
这不止是对他禄东赞的羞辱,也是对他们赞普的羞辱,对他们吐蕃的羞辱!
可是那样又如何,吐蕃现在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虽然面积大了不少,暂时也无力再战。
萨玛好奇地问道:“大相,这就是大唐的大官吗?怎么看起来这么瘦弱啊?主薄是多大的官儿啊?”
萨玛觉得大唐的男儿比不上吐蕃的强壮,他们要是进攻大唐,一定能够占领这里。
听了自家公主的话,禄东赞心里更不爽了,大唐的主薄是多大的官儿?要是放在地方县城里,或许还算是个官,在长安城就是个芝麻大小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