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231节
“没事,你们都是我小姨养大的,又不是别人养大的,只要我小姨不说,别人的看法我不在意。”靳言笑着说道。
李丽质和豫章也不好说他,嘴上说着不在意,行动上却表明了很在意,要真是不在意,就不会留在后面,不跟着进去了。
“嗯?他们几个呢,怎么还能把人给走丢了?”李世民自己也很无聊,就想跟靳言聊聊天,结果一看,人没有跟进来。
长孙皇后一看,心里一突,刚才李渊说那句话时,她心里就觉得不好,只不过李渊是长辈,她也不好不给李渊面子。
现在靳言没有跟过来,那意思很清楚了,就是他很在意那句话,或者是他认为李渊是故意给他难堪的。
“靳公子可能是有话跟公主说,奴婢见他和两个殿下留在后面了。”采薇帮着靳言说道。
小公主没有注意到这个,还在那里叽叽喳喳跟李渊聊的正开心呢。
“二郎,你在这里陪着阿舅,妾身过去看看。”长孙皇后说道,她想去看看靳言,顺便跟他解释一下,可能李渊也是无心之失。
李世民本来是想自己出来的,毕竟他在里面也没有意思,李渊不好的话都在等着他呢。
结果长孙皇后抢先一步,他也知道,要是他去找靳言说,效果肯定没有长孙皇后来的要好。
“咦,锅锅呢,阿耶,锅锅去哪里了?”小公主回头没有发现靳言,不由地问李世民。
“啊,他们几个脚慢,就在后面呢,你阿娘去催促他们了。”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说,总不能说是李渊嘴上不严,说话得罪了人了吧。
“这个人是哪里过来的,你对他了解多少?”李渊没好气地瞪着李世民问道。
“其实他是……”李世民正想把靳言的身份说出来。
“阿翁,我几道,我几道……”小公主抢先说道,也把李世民的话给压下去了。
“好,兕子说,阿翁听兕子的。”李渊笑着说道。
结果小公主说了半天,连别墅的马桶里有什么,鱼缸里有几条鱼,都叫什么名字都说出来了,李渊就是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李世民心里暗自庆幸,幸好他是见过后世是什么样子的,要不从小公主嘴里,真是什么有用的消息也得不到.
第432章 谁还没点小脾气
长孙皇后找到靳言三人,见他们不是往里面走,反而是朝着外面去的,心里就知道,靳言对李渊的那句话有些不满了。
她就知道要坏事,自己这边是来劝李渊接受治疗的,要是这两人闹了嫌隙,这让她还怎么麻烦靳言,毕竟他们对后世都不熟悉。
别看李丽质和豫章经常去后世,真要是让她们自己处理一些事情,还是差得远。
长孙皇后笑着靠上前,就是装作不知道靳言的心思,开始旁敲侧击的跟三人说话了.
屋里面的小公主从吃的方面,玩的方面,还有稀奇的方面,把李渊的注意力都拉到了后世,让他也想跟着兕子一起去看看。
“阿翁,你想次棒棒糖吗?甜甜的,香香的,可好次了。”小公主单纯的看向李渊问道。
李渊笑呵呵的用手逗弄了一下小公主说道:“呵呵,好呀,兕子给的,阿翁当然想吃了,兕子什么时候带来给阿翁也尝尝?”
“嘻嘻……我要带阿翁去锅锅家里,锅锅家里有好多好次的,阿翁肯定会喜欢的。”小公主兴奋地说道,还想询问靳言的意见,结果回头一看,靳言根本就没有在这里。
“阿耶,你不系催锅锅了吗,怎么锅锅还没有来呀?”小公主着急地问道。
李渊眉梢一挑,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看不起他李渊是怎么的,来到他这里,连面都不见了?
“是不是觉得朕没有用了,还是感觉朕这里晦气啊?”
李世民一听,这两边要是都闹误会,那就不是误会了,有可能真成仇敌了。
“阿耶,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跟你解释。”李世民本来还想等着长孙皇后回来之后,让长孙皇后去跟李渊说,他们父子有时候经常因为一句话就吵起来了。
“解释?跟朕解释什么?”
李世民见李渊肯听自己说话了,微微松了一口气,朝周围挥了挥手道:“你们都出去吧!”
周围伺候的宫人立即鱼贯而出,呼啦啦的一下就跑了个精光。
等人都走了之后,这才和李渊说道:“此事说起来有些长,阿耶您先坐下,孩儿慢慢与您说清楚。”
等李渊抱着兕子落座,李世民这才开始讲述起靳言的事。从最开始兕子神秘消失,然后到可以自由穿梭后世一千余年。
听得李渊表情那叫一个精彩,要不是确定这个儿子的精神状态正常,还有小兕子在一旁作证,他都怀疑李世民是不是疯了,居然弄这么一个谎言来欺瞒他。
“事情就是这样,此次过来,儿子是想让阿耶您也去后世检查检一番身体,当然,若是您喜欢,也可以在那边长住。”
李世民这句话还没有跟靳言商量过,不过他觉得,靳言家里那么大,那屋子空着也是浪费,还不如让李渊住在那里呢。
其实要是靳言不说,或者是他不看历史,李渊就这么死了,死了也就死了,哪有不死的皇帝,秦始皇都没有成功的事情,后世的皇帝就更别说了。
长孙皇后带着靳言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李世民这段话,啥玩意?刚才这个老登可不是这么说的,靳言瞪大双眼看向李世民,只不过李世民不看他。
听完李世民的讲述,期间还有兕子不但嗯呐嗯呐,长孙皇后的补充,让李渊对于这个故事信了七八分。
“外边那个铁盒子,就是后世的玩意?”
“是的,此物名唤汽车,不需要用牛马,也能自己动起来,是作交通之用。”李世民解释。
李渊想了想,看向靳言问道:“朕还有多久的寿数?”
“阿翁,还有两年的时间。”李丽质见靳言不说话,就直接替他说了出来。
“什么?两年?”李渊有些失神了,任谁听到这个消息,也有点受不了。
李渊缓了好半天,也不去追究靳言因为什么生气,他指着李世民问道:“他这个皇帝,后世评价如何?”
“千古一帝,开创了贞观盛世,细数历朝历代的皇帝,可排进前三。”靳言随口说了一句,不过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道,“就是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有些欠缺。”
李世民的脸也黑了,这家伙还真是睚眦必报啊。
“哦?这话什么意思?”李渊听到千古一帝,贞观盛世还有天可汗,皇帝之中可排前三这话时,心中还是多少感到了一些骄傲。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也是他的儿子,哪怕上位的手段不那么光彩,但能做到这个成绩,已经是千难万难了。
紧接着又听靳言说教育下一代有问题,这就有点不爽了,什么叫大唐的后代教育有问题,他怎么就养出了那么好的儿子?
这个不能想,一想李渊的心里就难受,那么两大家子,就因为一个破椅子,再也回不来了。
靳言也没管老登要喷火的目光,自顾自的说道:“过于宠爱李泰,导致他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也导致了李承乾有了危机感。
“以至于后面太子造反,失败后被废了,李泰也因此被贬了几年,与皇位无缘。更是导致了大唐国祚中间出现断层,被一个女人窃了皇位,改号武周。”
“砰!!!!李渊人豁然而起,双目圆睁的看向靳言。
“别激动,别激动,后来又被你们李家子孙给抢了回来,大唐恢复了国号,中间也没多少年。”靳言赶紧补充说完。
他就不信,这样的消息还镇不住李渊这个开局就悲剧的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都看出来靳言就是故意的,不过已经谈好的结果,总不能再变卦吧?
李渊的样子,把几个小公主给吓坏了,她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行了,都已经发生过的事了,你们这边发火有什么用,还不如干点实事呢。”
李渊埋怨的看了他们一眼,快步上前将小兕子抱入怀里。
“小子,你说清楚,什么叫我大唐被一个女人给窃了皇位?”李渊双目微眯,眼中寒芒不断闪现.
第433章 调协父子关系的契机
靳言一直觉得李渊也就那样,要不是赶上一个好机会,还有一个好儿子、好女儿,按照他的德性,绝对不会起兵造反的。
连杨广都说他的婆婆面,一个长相不威武的男子,怎么可能会驾驭那些骄兵悍将呢?
不过这一刻,李渊身上还是展露了属于皇帝独有的霸气和杀气,就像是知道了要谋夺他家产的人,心里怎么可能平静的了。
“那个,阿耶,是这样的……”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示意下,主动接替了靳言,告诉李渊一些没有跟他说过的事情。
长孙皇后也看出来了,可能武则天这个事情,会成为他们父子关系好转的一个契机,虽然李世民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让李渊跟着操心,或许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就好像普通百姓家里一样,在没有外部矛盾的时候,发生矛盾的都是内部的事,要是有外部矛盾,那大家就要一致对外了。
武则天虽然已经没有了上位的可能,不过拿出来刺激刺激这两个人,让他们的矛头一致对外,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怎么说,这大唐的天下是他们老李家的,肉只能烂在锅里,不能被别人抢去。
“这个武家丫头是谁?武家?”李渊转头看向长孙皇后问道,他能想到姓武的,也就这么一家,“难道是武士彟?他们家有能力可以造反?夺了我李家的皇位?还是靠一个女人?”
长孙皇后微微叹息了一声,她心里知道靳言这么说的用意,也知道这个好处,就是担心李渊盛怒之下,再对武则天喊打喊杀的。
李渊杀起人来,比李世民要果断和狠辣,当年杀窦建德,李世民已经答应留窦建德一命了,结果到了李渊这里,根本就不在乎李世民的面子。
只是用出身说事,窦建德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就该死,王世充坏事做绝,却是出身士族,就被留了一命,只是贬为庶民。
窦建德死后,河北之地就没有平静过,哪怕明知道战争会带来生灵涂炭,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路。
此后河北之地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都跟大唐貌合神离,不在大唐的朝廷控制之下,这未尝不是李渊杀窦建德造成的祸端。
“正是武士彟他家,祸乱朝纲的是武士彟的次女,不过现在才八九岁。妾身只知道此女将来会入宫,成为二郎的才人,等到稚奴后来……又将其纳入了后宫,利用身份立她为后,然后又通过此女收拢权利,至于再之后……”
长孙皇后也羞恼的瞪了靳言一眼,这个让她怎么说,父子两个用一个女人,就算是这李家人不在意,她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你说!”李渊看向靳言,既然他也知道这件事,那就让他来说。
只不过谁让也没有想到,靳言根本就没有搭理他,而是转过头跟李丽质小声说着什么。
“阿耶,还是我说吧。”李世民也很无奈,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不给李渊面子的,关键是这个家伙对大唐很重要,又是他的女婿,只能自己出面给他擦屁股了。
其实这事也怨李渊,李渊就爱干这种事,李世民收的人心,都被他给败坏了不少。
“说起这个武二娘,身世也挺可怜的,再过几年,武士彟便死了,然后她的两个兄长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就把她们赶出了家门……”
李世民便从召入宫中,封五品才人开始,捡着对他有利的说,至于是不是对李治有利,他现在也不在乎这个了。
然后就是斗王皇后,斗萧淑妃,把长孙无忌等人弄下台,好不容易巩固了皇权,李治头疾发作,无法理政,只能拜托武媚帮忙处理,有一段时间两人一起上朝,被后人称为二圣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