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184节

  小公主一听不乐意了,非要跟着靳言,谁说也不听,就是长孙皇后都没有劝好。

  李世民无奈,只得让靳言开着他的车去,有汽车在,小公主就是出现了,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另外也能在里面睡觉。

  说个丧气的话,就是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汽车也比骑马要安全多了。

  靳言笑着说,他不用李世民的座驾,他可以开自己的坦克,那车的越野性比较好,大唐外面的道路适合越野车,不适合其他车型。

  靳言这个没有出息的,没有败在几个公主的含情脉脉之下,反倒是败在了丈母娘兼小姨的柔情下,真是岛国的电影看多了。

  也就是身边有了这几个丫鬟,他那上提的岛国电影才没有接二连三的浏览,要是以前,每天晚上不用用五姑娘,不浪费一些纸巾,都睡不着觉。

  就是外出寻欢,也是偶尔的情况,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那个只适合做梦,不可能想古人一样,住在青楼不走了。

  “末将苏烈见过侯爷!”

  “末将程名振见过侯爷,这是小儿程务挺,末将想带着他去见见世面。”

  靳言还没有去大营,只是在公主府安置粮食,等着民部安排人来过数拉走。

  李承乾就带着两员大将来了,这两个人还真让他给找到了,不过靳言想着,要是让李世民发现了他们的才能,以后是谁的人就不好说了。

  好在这爷俩都知道了他们之后的历史,根本不可能把皇后传给李泰和李治的,那么长孙皇后又没有其他儿子了,也只能是李承乾。

  再加上李世民知道自己给后代开了一个坏头,单单就李治的那些儿子、孙子,就没少那他的玄武门之事作筏子。

  这也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就是把皇位传给嫡长子,给后世开个好头。

  “两位将军少礼,既然高明带你们过来,那我也就不客气了,苏烈和程务挺留在我身边,程将军有爵位在身,想来李药师会另有安排的。”

  程名振是郡公,跟在他什么就有点可惜了,还不如给了李靖,说不定还有单独执掌一军的可能性。

  苏烈因为历史原因,不太可能被这些人给晋升,程务挺就是的小儿辈,肯定不会让他上战场,那老将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放在他身边,也不算是浪费,另一个就是他的身份,也能对这两个起到保护作用,有了功劳,他可以单独跟李世民说,监军是有这个权力的。

  两天的时间,满长安的人都知道了大军粮草充足,高昌国明明有取暖的神种,宁可当野草丢弃荒野,也不给大唐,这岂能容忍。

  舆论已经站在大唐这一边了,皇帝和大臣都是为了大唐百姓的过冬考虑,身为附属国的高昌,不仅不给大唐进贡,还跟西突厥勾搭,毁坏大唐和西域之间的道路,必须给他一点教训看看。

  大唐的人从来不惧怕战争,相反,他们还很期待战争,那样就有了夺取功名,杀敌封侯的机会了。

  李世民也在满城的舆论兴起后,在早朝发表了一篇征讨高昌的檄文,然后如前两日安排的那般,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

  现在的大唐需要尽快的出兵高昌,若是等到鞠文泰接收了消息时,怕是要真的投靠西突厥,会有更多的变化了。

  随着檄文跟圣旨颁布下来,整个长安十六卫更加忙碌了起来,要出征的那些将士早在两天前就收到了出征的命令,已经在准备兵甲粮草等物了。

  但是由于舆论还没起来,所以长安周边的府兵们只是收到命令在兵府那边默默的集合,现在檄文下来了,长安周边大批的府兵们立马就从各个兵府往大营这边集合了,顿时让几个大营人满为患,人声鼎沸起来了.

第339章 逼出诗歌惊四座

  长安城北面的大营,是大唐将士誓师出征的日子,李世民穿着自己的工装,站在点将台上完成了属于他的祭天工作,然后就是由大儒孔颖达宣读的一篇中规中矩的征讨檄文,这并不出彩的文章,让老孔读的那是慷慨激昂.

  等到檄文一念完,下方的大军立马开始呐喊:“大唐万胜!万胜!万胜!”

  李世民很满意的看着校场上精气神都十分饱满的将士,他相信这些将士肯定能携大胜归来。

  靳言此时也在高台上,这次出征他就是这支大军的监军。

  监军制度,就是传达君令,辅助将领,防止兵变,规范军纪的制度。

  本来是没有他的事,他也不是十分想上战场的,但是因为大唐君臣要把高昌国的财宝当粮款,他要是不跟着过去,回来能剩下什么,那只有鬼知道了。

  之所以答应李世民做这个监军,也是想在军队中,跟李靖有一个平等,或者说隐隐高于李靖的一个地位。

  李靖要是想回来被李世民诛满门,他就可以在战场把靳言给杀了,杀监军也是再杀皇帝的威望,监军是皇帝派来的,代表的就是皇帝。

  大唐初期都是用御史当监军,沿袭的是隋朝的旧制,只不过李世民带兵一般都是没有监军的,只不过这次李靖主动申请,就正好落在靳言的头上了。

  前时监军也是能带兵打仗的,像中郎将皇甫嵩就是监军,也是消灭黄巾起义的汉军主力之一。

  只不过后来,皇帝害怕将军权和监军权合二为一,才任用了一些耍嘴皮子的来监军。到了武则天时期,就把监军制度给废除了,唐玄宗上位后,应该说是安史之乱后,就有了宦官监军的开端,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灭亡。

  现在靳言这个监军可比御史监军要厉害多了,因为他是侯爵,还是以后的驸马都尉,大唐的驸马也是历史上驸马最高光的时刻。

  除了靳言和他身后的苏烈、程务挺之外,下面还有一些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里面就有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他们也是被家里安排,跟随大军去战场长见识的,就连李世民也把自己的老三连李恪给塞进来了。

  只不过李恪知道靳言跟长孙皇后和李承乾的关系,并没有主动过来,也没有想要依靠靳言的意思,就目前来说,他们两个还不认识呢,最起码靳言是不认识李恪的。

  李世民坚定的认为,一个没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只会纸上谈兵,就像历史书上记载的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主角。

  至于历史是不是冤枉了赵括,现在谁也不好说,有些人已经开始为赵括犯案了,觉得赵括跟马谡是一类人,应该是有才能的,只不过历史只允许胜利者,不允许失败者。

  要是当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了,现在还有没有杀神的称号?估计也会沦落成一个笑话吧?

  靳言看着台上的李靖,这家伙年轻时也是了不得的认识,他舅舅是隋朝大将韩擒虎,也是戏剧南阳关里的那个韩元帅,还跟杨素见过面,杨素说他早晚能坐到他的位置。

  要是李靖在隋朝,说不定比在大唐过得舒服一些,因为他在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站在了对立面,这可能也是李家人的一个心病吧。

  李世民等下面的呼喊声停止后,又上前鼓励了几句,突然看到站在角落的靳言,心思一动,有了别的主意,于是结束了自己想说的话。

  “既然是大军出征,当有诗歌激昂士气,你们的监军蓝田侯,对于诗歌那是一绝,不如便由蓝田侯来作诗作歌为尔等壮行,可否?”

  “可!可!可!”三军欢呼。

  靳言听李世民说蓝田侯,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觉得这个称呼很熟悉,就是对不上号。

  苏烈见靳言没有动静,就在后面小声提醒他。

  靳言猛地回过神来,李世民这个老登,在这里又摆了他一道,原来他说的这个蓝田侯是自己啊?靳言这个名字听熟悉了,哥哥这个称呼听习惯了,蓝田侯还真没反应过来。

  什么一绝,就算是想给他提高知名度,也没有这么说话的吧,他要是把唐诗三百首都写下来了,后面的诗人就得挠头了,他要是把全唐诗都给出版了,那些诗人都该哭晕到茅厕了。

  靳言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到,他可一点准备也没有啊,这个老登也不提前告诉他,让他准备一下,现场就是想,也不好想一个应景的诗来。

  靳言尴尬得挠了挠头,不过既然此刻李世民在校场上点到了他,无论如何此刻的他都必须站出来了,还得赋诗一首。

  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靳言一边往前走,脑子一边在想适合的诗,这些诗都太短了,总感觉表达不尽他想说的话,可是那些长诗,他又背不下来,总不能半路差手机吧?

  “既然陛下要我说两句,我作为此次的监军,就强调一句,大军团作战,军纪要严,你们都是老兵,不要在军纪上栽了跟头!

  “本将不才,现做一首诗歌,为将士们壮行!本将于诸君共勉!”

  靳言鼓捣了两句废话,这刻已经想起了用那首了,大唐的诗歌都不用,就用明将戚继光的诗歌,特别适合此次出征: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

  “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校场上的三军在靳言最后一句落下之后,立即沸腾起来,这首诗做在了他们心上,他们征战沙场,不就是想搏一个封侯的机会吗?

  李世民和群臣也震惊了,没想到靳言还真做出了这么应景的诗歌,只是李世民心里有点疑惑,不知道这首诗是靳言自己做的,还是在书上看的.

第340章 奔袭千里困王城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靳言做出来了,还特别的鼓舞士气!

  李世民也被靳言的诗歌给将了一军,他刚才鼓舞士气做动员的时候,只是说回来重重有赏,怎么赏,赏什么,却没有明说.

  不过靳言这首诗最后说了,杀尽胡虏,觅个封侯!

  当兵打仗为了什么,为了大唐江山社稷,那就是扯淡,只有李世民和李承乾是这么想的,其他人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就这么现实!

  其他说的冠冕堂皇的,都是别有用心的人,那种人才是最危险的。

  侯君集直接在高昌睡王妃,贪财宝,这种人李世民用起来很放心,因为他当不了皇帝,要不是跟着李承乾造反,李世民都不舍得杀他。

  就是明知道侯君集造反了,李世民在朝会上还流着泪帮他说情,可惜侯君集得罪的人太多了,群臣可不敢开这个头。

  反倒李靖什么也不要,还一个劲儿表示自己的节操,这怎么能让皇帝放心呢,要是李世民真放心,就不会让他过来了。

  好像侯君集带兵征讨高昌时,都没有过监军,这事不能明说,一说这大唐君臣,其实也就那样,只不过李世民在对待功臣上比其他皇帝要好点,涉及大唐的本质是一样的。

  “蓝田侯这首诗好!说到了你们心上,也提醒了朕,朕在这许诺,此次出征,首功封侯!”李世民对着下方的校场喊道。

  不许诺还好,这一许诺,下方又是一翻高潮迭起,下面出征的上到各个勋贵二代,下到普通府兵,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就到边境大杀特杀,来个马上封侯!

  李靖看着下方激情澎湃的士卒,点了点头,有此士气跟战意,与高昌一战,已经无虑了。

  李世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示意李靖可以出发了,李靖看到后,上前几步,抽出自己的佩剑,剑指西方:“全军出征!”

  随着李靖的命令,杀生祭旗、战鼓擂动,整个校场上的大军开始转身,排着队伍分三路大军朝着既定的方向出发。

  李靖和靳言等主将,向李世民和朝中大臣行礼后,纷纷上了自己的马匹,靳言转身朝着跟李世民座驾放在一起的坦克走去。

  李世民又交代了靳言几句,便看着他开车,跟着粮草队伍前行,此次押运粮草的就是苏烈,程务挺跟在他身边。

  李世民本来是想把李恪也安排到粮草大军里的,只不过李恪自己有主意,执意要跟着李靖,似乎想要跟李靖学兵法。

  就在三路大军出发没几天的时间,灵州便迎来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而这只队伍的领头者赫然是苏烈苏定方!

  高昌国王麹文泰已经接到大唐前来攻打他们的消息了,不过并不知道是因为棉花,而是借口他们跟西突厥关系亲近,截杀前来大唐朝贡的西域使者。

  这个也不是冤枉高昌,他们确实干过这事,还不是一次两次了,已经尝到甜头的他们,自然是不希望大唐前来的。

  因为大唐出兵,肯定不是来找他喝茶聊天的,就是来找他算账的。

  不过鞠文泰自以为看清了大唐的虚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他,对于前来征讨他们的大唐军队,根本就不害怕。

  鞠文泰甚至还洋洋得意地向手下卖弄:“你们别被大唐气势汹汹的讨伐样子给吓倒了,他们根本就来不了,即使勉强到了咱们城下,他们也赢不了。

  “我几次往返于长安、高昌,沿途情况最熟悉不过了。大唐距离咱们足足有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现在虽是初春时节,但沿途没有水草,他们的人马吃什么?喝什么?更别说穿越沙漠,他们的军队怎么过来?

  “大唐在秦陇一带,城邑萧条,人烟稀少,沿途根本就无法提供充足的粮草。这么远的距离,出兵多则粮草供应不上,饿着肚子还打什么仗?如果出兵三万以内,咱们也不在乎。

首节 上一节 184/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华娱:最强练习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