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78节
【网友C】:陆训在机场那一段回应太离谱了,‘我不是被吓大的’笑死我了,好像还想挤两滴泪,演技咋不去电影里用?
与此同时,博客圈的知名影评人也纷纷发声。
影评人“影痴老K”在博客中写道:
“吴宸的发言无疑是一记重拳,让这场风波彻底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抄袭与否,或许要等法院判决,但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来看,《可可西里》里被质疑的段落,确实存在着过于巧合的相似性。
这一次,陆训恐怕要面对的不只是媒体的追问,还有行业内外的审视。”
另一位资深影评人“黑白光影”则在自己的专栏中说道:
“吴宸的态度很强硬,但他的发言并非没有道理。
原创精神是电影行业的基石,如果一部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已有的影像素材,甚至连分镜、构图、场景都极度相似,那么观众有权质疑。”
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讨论,陆训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第二天上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站在记者们面前的陆训,脸色阴沉。
“我要郑重声明,《可可西里》并没有抄袭。这部电影是我们团队花费无数心血创作出来的,拍摄期间我们经历了极端严酷的环境,几乎拿命在拍。
如果刘宇军导演觉得我抄袭,那咱们法院见!”
话音刚落,记者们迅速记录,闪光灯不停闪烁。
一个记者站起来,嗓门洪亮:“那你对吴宸导演关于评论你抄袭一事有什么看法呢?”
陆训一听到吴宸的名字,整个人怒火蹭蹭往上窜。
就是这个混蛋,否则他用不着这么被动。
没有这混蛋搅和,这个热度不会爆的如此夸张。
只是愤怒的陆训还谨记陆天鸣的嘱咐,硬压下火,低声道:“吴宸不是法官,他更代表不了法院!”
说罢,陆训拂袖离去,留下一屋子记者面面相觑。
发布会后,娱乐媒体迅速做出报道:
【陆训回应抄袭质疑:“吴宸代表不了法院。”】
【陆训召开发布会,抄袭争议仍未平息!】
而在北电校园里,吴宸正悠闲的写着自己的新剧本。
朴松日几人拿着一张报纸进来,放到桌上:“宸哥,陆训怼你了,说你不是法官,更代表不了法院。”
吴宸瞥了一眼,淡淡笑了笑。
“他要是有理,干什么开发布会?”
三人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吴宸摊开手:“我说的是事实。”
他拿起报纸看了几眼,随意地放下,“我不是法院,但观众是。”
此时的电影圈,因为这场风波,已经彻底炸开了锅,但是陆训显然打算拖,反正上诉开庭没几个月大半年都搞不完,一审完后还能上诉,继续拖着。
圈内人都明白,陆训就是要玩这路子了。
而就在这时,一则消息拯救了还被记者追堵的陆训。
1月27日,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十面埋伏》入围最佳摄影,却无缘最佳外语片提名。
《十面埋伏》未入围奥斯卡,国内媒体迅速做了大篇幅的报道。
当“奥斯卡”和“张艺某”这两个重量级的单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引起媒体的重视并不奇怪。
不少人纷纷叹了一口气。
此时,反倒是章子仪的新闻不合时宜地跳出。
【章子怡接到奥斯卡邀请函,爽快表示肯定出席!】
《十面埋伏》没能够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名单,再加之张艺谋正忙于《千里走单骑》,他本人出席奥斯卡的几率几乎微乎其微。
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奥斯卡,章子仪将会是唯一国内明星,圈内演员顿时眼红得不行,羡慕嫉妒恨一股脑儿涌上来。
但是章子仪没想到,这一番操作却引得张艺某的十分不满。
丽江片场,张艺某神色不佳,指挥着剧组先休整片刻,内心却五味杂陈。
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冲奥,没料到这一次连门槛都没进。
张卫平凑过来,见张艺谋脸色跟锅底似的,骂骂咧咧:“妈的,这章子仪真不是东西,借机炒作,也不看看时候!”
张卫平瞅着张艺谋没吭声,连忙画个大饼:“老谋子,别灰心啊,咱哥俩这黄金搭档,只要一起干,奥斯卡早晚是你的。
这次是我不对,要是还找《英雄》的发行人米拉麦克斯公司运作,《十面埋伏》八成能入围。
我这不是想多卖点版权费嘛……”
张卫平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张艺谋眼皮都没抬,最后吐了口烟圈,声音低沉:
“准备开拍!”
剧组瞬间启动,忙得像上了发条。
宿舍里,吴宸听着朴松日几人议论奥斯卡失利,手指轻敲着《黑天鹅》剧本封面,电脑屏幕上是业内外对张艺某冲奥失败的热议。
“我觉得是中美文化差异!”
“不对,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咱们经济实力不够,文化产业落后!”
“网上说是《卧虎藏龙》拿过了,好莱坞对功夫片没兴趣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吴宸却盯着屏幕陷入沉思.
第87章 黑天鹅与黑牡丹,皮 骨 魂
宿舍的灯光幽幽亮着,电脑屏幕的微光映在吴宸的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
论坛上的讨论铺天盖地,有人遗憾,有人愤怒,也有人冷嘲热讽,说张艺某的电影已经江郎才尽。
而宿舍里,朴松日几人还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张艺谋冲奥失败的原因,话题围绕中美文化差异、电影工业发展水平、好莱坞对武侠片的态度来回打转。
吴宸静静地听着,目光却落在桌上的《黑天鹅》剧本,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封面,眉头微蹙,沉思良久。
“真的是文化差异的问题吗?亦或是文化壁垒?”他喃喃自语。
回忆起这几年华语电影在奥斯卡的征途——
《卧虎藏龙》的成功,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后续的《英雄》《十面埋伏》,无论制作多么精良,都没能再现当年的辉煌。
张艺谋的电影,在国内固然风光无限,可是在西方,它依然只是“异域的风景”,供人欣赏,却难以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在情感。
而李安的成功,远不止于武侠,而在于他懂得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桥梁,让一个异域故事变得熟悉、可感。
那么,问题来了。
华语电影的出路在哪?
吴宸垂下眼睑,手指摩挲着剧本封皮,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换个思路呢?
如果一部电影不仅仅是“异域风情”,不是单纯地呈现东方元素,而是能够真正让西方观众感同身受呢?
《黑天鹅》的剧本他已经写了七成,这是一个关于舞蹈、疯狂、人格分裂的故事,原剧本里以西方芭蕾为背景,展现了一名舞者如何在极端压力下走向癫狂。
如果,这个故事的背景不是芭蕾,而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呢?
京剧?太刚烈了。
豫剧?粤剧?太地方化了。
那么昆曲呢?
昆曲,最古老的戏曲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雅、最具诗意的艺术形式。
吴宸的思绪被点燃。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副导演时,偶然听过的昆曲《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那悠扬婉转的唱腔,如泣如诉,那柔美而哀婉的身姿,仿佛将人拖入一场旷世幽梦。
杜丽娘的爱与梦魇,似真似幻,似梦似醒——
而这,和《黑天鹅》的故事核心,何其相似!
吴宸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黑天鹅》的故事可以按原来的方式拍摄,但如果改编成中国风的版本,结合昆曲的审美,或许能诞生出一部真正具有东方韵味的电影。
昆曲讲求身段、眼神、手势,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情绪,它的舞台感和象征性远胜芭蕾,而昆曲本身的悲剧气质,也与《黑天鹅》的主题完美契合。
如果他把《黑天鹅》的心理惊悚、梦幻现实交错,与昆曲的意境美学融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芭蕾舞者的极限挑战,能否与昆曲演员的身心蜕变相互映衬?
中国传统戏曲讲究“一颦一笑皆有意境”,那么,如何用电影的方式,把这份美拍到极致?
上一篇:港片:开局润女特工,爆兵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