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第230节

  “.”

  倒是此时,中影这里,韩三评距离坐上董事长的位置只差些许时日了,不过现在还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内。

  “韩总,西安厂来电,希望能延后一下《图雅的婚事》上映日期,调到月底的22号.”

  高成升笑着说道。

  一部拿了柏林金熊奖的电影看这形式都要往后推延一下档期,“罪魁祸首”是谁,两人都知晓。

  韩三评闻言也是哭笑不得,趁机也把锅甩出去:“嗯,延后就延后吧,告诉他们这事也怪不得我,上面指定下来的要尽早上映.”

  虽然他一开始是定在了这一天,刚好帮吴宸避开了其他档期的电影。

  但是《逃出绝命镇》拿下最佳影片后,局里就已经亲自过问了,特别得知这电影不像去年《断背山》那般敏感后,更是火速批复。

  “好的,韩总。”

  高成升点了点头。

  《逃出绝命镇》因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风,海外票房节节升高,只是一周统计一次的海外票房,目前还没有汇总出来。

  反倒是北美这边,在拿完奥斯卡当天就开始狂飙了,这几天就已经额外拿下了两千多万美元。

  “如果照这个势头走下去,再拿五千万美元不在话下。”杰森·布朗姆在电话里笑着对吴宸说道,“这可真是值钱的玩意,我太喜欢它了!”

  环球影业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波机会。

  紧锣密鼓的后续宣传已经启动,NBC和福克斯的访谈节目轮番登门,《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华尔街日报》甚至连财经板块也加入了报道:

  “一部预算只有三百万美元电影,如何撬动两亿美元票房神话。”

  不过另一边,吴宸回来的这几天没有想象中轻松,因为邀约太多了。

  一方面是一些高校的邀约,希望吴宸能前往开讲座交流,一方面是媒体还有官媒的邀约做专访。

  就连北电这边张会军也希望他能在北电再开一次交流会,这次要举行的更盛大一些,要喊多一点人过来交流,好说歹说吴宸才婉拒成功。

  挂了电话,吴宸揉了揉眉心,走进星宸影业的办公区。

  《画皮》的剧本又完成了一版,吴宸正要看一下这一版本的剧本质量如何,能不能定稿之际,一通开头是+33的法国电话打了过来。

  吴宸眉头一皱,思考了片刻,还是接通了。

  “吴先生,这里是蒂埃里·福茂,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我们之前见过.”

  蒂埃里·福茂的法语发音的名字夹杂着标准法式英语,那种带着一点儿鼻音的柔软尾音,一听就是老法国人。

  吴宸顿时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我这次来电,是想正式就您目前在制作中的影片《黑牡丹》表达戛纳电影节的诚挚关注。

  我们相信,这将是中国电影在艺术表达与影像形式上的一次独特实验。

  若条件允许,我们希望它能来戛纳参赛.”

第234章 戛纳VS威尼斯

  电话那头还在传来蒂埃里·福茂那略带鼻音的法式英语。

  对方说得不急不缓。

  吴宸一边走回自己的办公室,目光沉定,思考片刻后轻声回应:

  “谢谢您的关注,我很感激。

  只是目前影片仍处于后期流程之中,调色、音画和混剪还未最终完成。”

  “我理解。”蒂埃里·福茂笑了笑,“但即使只有初剪版本,戛纳也愿意优先观摩。

  我们始终相信,影片的完成度,是艺术语境下的概念,而不是工业流水线的结论。”

  “我会认真考虑,如果赶得上,戛纳是我优先考虑的目标。”

  “期待你的好消息。”蒂埃里·福茂笑着挂了电话。

  他相信吴宸所说的认真考虑一事。

  一方面是今年是戛纳的六十周年,这个大年对于戛纳或是对于全球有野心的导演而言,都十分重要。

  其次便是在全球电影节体系中,戛纳一般极少主动“邀片”,而一旦主动,所代表的,便不仅仅是一场放映机会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认证”,对于导演地位的认证,也是一种象征着作者电影进入世界影史谱系的明文邀请。

  在正常流程中,大多数影片送往戛纳,通常需要通过销售公司、电影节经理人、或国际制片顾问等中介通道递交初剪,再由戛纳艺术委员会统一审看。

  导演本人是否参与其中,往往处在流程末端,当然除非这个导演本身具备很大的话语权,那这个流程会前置。

  要知道由他本人亲自来电表达“观摩意愿”的情形,历年来仅出现在极少数导演身上:让-吕克·戈达尔、迈克尔·哈内克、阿巴斯

  而如今,这一礼遇落到了吴宸头上。

  这是戛纳的认可,也是一场主动示好。

  在中国或者亚洲,能获得这一礼遇的人屈指可数,甚至超不过一掌之数。

  只是不仅优秀的作品需要戛纳这个平台作为展示,他们也需要优秀的作品为戛纳正名。

  当今三大电影节之争愈演愈烈,谁能抢下大师的优秀作品,谁就拥有重新定义电影年轮的机会。

  《黑牡丹》背后,不仅有《逃出绝命镇》的奥斯卡加持,更重要的是:它是惊悚类大师吴宸的作品,也是吴宸惊悚三部曲的最终章。

  如今吴宸已经表现出了对于惊悚类题材独特的见解和解构。

  对于戛纳而言,这样背景下的一部影片,如果入选了别的电影节,哪怕是威尼斯,都是一次极大的失分。

  所以他要亲自出马!

  他当然知道《黑牡丹》尚未完成,但他更知道,这时候打来电话,哪怕不能立刻签下,也要提前划清立场。

  不过不仅蒂埃里·福茂有这个想法,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也生出了同样的想法。

  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

  三月的罗马,依旧潮湿多雨,街道尽头的圣天使古堡在雾气中仿佛褪去了棱角。

  而此时,威尼斯电影节策展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气氛却比气候干脆得多。

  圆桌前,马可·穆勒手中正翻阅着一份厚厚的资料夹,落在了近期一些知名导演的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上,上面显然是吴宸的《黑牡丹》。

  他已经看过两遍关于该片的完整项目提案、以及吴宸过往所有影片的风格样本,甚至包括他在金球奖、奥斯卡的现场发言视频。

  马可·穆勒将夹子合上,语气平静,却一锤定音:

  “这部片子的项目文本极具风格,吴宸的惊悚类型也令人期待,值得我们亲自邀请他”

  身旁的策展人交换了下眼神:“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没渠道和吴宸直接沟通,他还没来过威尼斯”

  马可·穆勒沉吟了一下,忽然想起一人:

  “他和艺某张是师兄弟关系,我们发去的评审团主席邀请,张是不是还在犹豫?

  我们可以让张帮一个忙他不会拒绝的。”

  马可·穆勒十分笃定。

  虽然这一届只是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但恰好却是威尼斯75周年大庆。

  而张艺某正是在这75年历史中获得威尼斯最多殊荣的导演。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为张艺某赢得了两尊金狮大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擒获银狮,而《秋菊打官司》更是将巩利送上了影后宝座。

  因此能邀请到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获奖最多的张艺某出任评审团主席,这本身就极具含义。

  并且张艺某和威尼斯相互之间太熟悉了,这种小忙,对方拒绝的可能性太低了。

  京城,国家体育场“鸟巢”西侧奥组委临时工作楼内。

  三月的风还带着未退尽的寒意,“鸟巢”外部结构在阳光下泛出一层金属光。

  张艺某正匆匆结束一场开幕式视效团队的内部汇报,他脱下耳麦,随手擦了擦额角的汗,随行助理递上一瓶水,又低声提醒他:

  “张导,威尼斯那边的电话转接过来了。”

  张艺某微一点头,还以为又是评审团主席的事情,接过手中手机,在临时搭建的会议休息区内坐下。

  “马克?”他以一口不算流利但庄重的英语应答。

  电话另一端,是熟悉的声音:

  “艺某,我知道你正在筹备你们国家的奥运会很忙,但我们非常期待你担任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当然也有另一件事”

  马可·穆勒语气微顿,随即直接进入正题:

  “我们注意到吴宸的新片《黑牡丹》,你能帮我问问他有没有可能把这部电影带到威尼斯来?”

  张艺某沉吟了一下,眼神望向会议区外那片庞大的钢结构工地,一辆装满舞台灯架的工程车刚刚驶过。

  他知道马可·穆勒不是随便出手的人。

  因为威尼斯曾经也骄傲过。

  半世纪前,它无可争议地坐上了“世界电影之都”的王座。

  那时的它,曾经引领全球艺术电影风潮,成为无数大师的起点与归宿。

首节 上一节 230/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片:开局润女特工,爆兵就变强

下一篇:西装暴徒:我出演的反派必须优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