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第216节

  萧然也知道宅子价值不菲,相当于21世纪紫禁城附近的四合院。

  但是萧然真的住不习惯,也不想住这里。

  如果可以,萧然甚至是想在大唐重新修建房子,而不是住这个。

  虽然这些宅子各方面都很讲究,但是萧然完全get不到。

  没有电,没有暖气,这些总觉得不方便。

  反正也不用待多久,很快就好.萧然默默安慰自己。

  看到来人,豫章公主带着几个妹妹回避一下。

  贞观年间皇室订婚严格遵循三书六礼制度,涉及宗正寺、鸿胪寺、太史局、司农寺、户民部、工部、礼部、中书省、门下省等九大机构,形成严密的政治协作网络。

  由宗正寺卿持玉牒至鸿胪寺,核验萧然家世背景。

  因萧然为穿越者,特由中书省草拟《荐举疏》,经门下省审核通过后,李世民御笔朱批“准奏”。

  随后鸿胪寺少卿率使团携青铜雁鼎(象征忠贞)至萧然府邸,宣读《纳采诏》

  宗正寺将萧然生辰八字与李丽质玉牒并呈太史局。

  太史令率五官灵台郎观测天象,于《占候录》记载:“岁星入南斗,主五谷丰登,宜婚媾。”

  此吉兆经门下省复核后,中书舍人草诏《问名敕》,加盖“皇帝行宝”。

  一大堆流程,走的萧然头皮发麻。

  豫章公主看得出来,萧然状态有点麻木。

  “哥,快了,快结束了。”

  萧然点点头,“嗯嗯,没事没事”

  其实萧然心里一直吐槽,流程繁琐,看着都累。

  很多流程还是被省略的。

  萧然在这里没有父母长辈这些,所以省了很多情节。

  算是‘精简’版本了。

  真的不敢想,完完整整走完得多费劲,没有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嘱咐,要是官员再为难一下,那更难受了。

  萧然现在更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娶公主。

  驸马的门槛其实很高,属于是穷人达不到要求,有钱有势的世家子弟,倒是达到要求了,但是人家不愿意娶。

  萧然准备的东西也送回立政殿了。

  李世民打开箱子,看了看里面的种子笑了笑。

  “阿难,准备一下,朕得去太极殿一趟。”李世民得让其他人知道这些种子。

  要让这件事传出去,公布李丽质的婚事,也是为萧然造势。

  “是陛下!”

  太极殿里面,很多人都在。

  李承乾在最前面,房玄龄李靖魏征等人跪坐在后面。

  看到李世民来,所有人连忙起身行礼。

  “参见陛下.”

  “无需多礼”李世民快步朝着龙椅走过去。

第211章 玉米震惊朝堂!

  李世民在龙椅上坐下,“现在有没有要急的事情?”

  李世民询问了李承乾和房玄龄等人。

  “回陛下,都不算急。”李承乾微微一礼。

  “既然不急,那朕先说点其他的。”李世民看了看张阿难,示意张阿难打开盒子。

  “来看看!”李世民起身指了指盒子里面的土豆红薯玉米这些。

  李承乾等人看完是一脸懵逼,不知道李世民这是想表达什么。

  “这是土豆。”李世民小心翼翼的拿起来,生怕弄坏了一样。

  “陛下,这有何用?”房玄龄忍不住询问。

  “这是一种粮食,这些算是种子吧!”李世民笑着说道:“今日丽质和萧然订婚,想必各位爱卿也有所耳闻。”

  “这些种子是萧然给的订婚聘礼。”

  李世民简单说了一下,这些东西的来历。

  “陛下,这些臣都没见过,是不是很特别?”马周没听说过和公主订婚送种子的。

  “这些东西大唐没有,自然是没见过的,至于说特点.那就是高产!”

  李世民抓起玉米,“这个叫玉米,大唐没有,萧然说这和甘蔗相似,诸位卿家应该能想像,玉米的杆可以做草料,玉米产量差不多在七八石左右。”

  众人猛然抬头,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陛下?臣斗胆,夺少?”李靖这个战场上厮杀的武将,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现在听到这个数字也没办法淡定。

  大唐现在的亩产多少,几人很清楚。

  一二石的样子,记得李世民说高层,最大就是三四石,五石这种产量,几人都不敢想。

  不仅仅是几人不敢想,之前的李世民也不敢想,大唐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敢想粮食的产量能到亩产十石。

  其他人眼中也满是震惊之色。

  “七八石,诸位卿家没有听错,朕也没有说错,这玉米的亩产就是如此。”李世民提高了声音,说的铿锵有力。

  一个官员反应过来,开口说道:“从古至今,华夏大地,历朝历代也不敢言粟麦亩产过三石!此等‘疯话’若传至民间,恐损陛下圣明!”

  其他人点点头,表示赞同。

  这个时代的情况就是一二石,认知就是如此。

  很难让人相信。

  李世民笑了笑,也不生气,“诸位爱卿不信也可以理解,朕刚开始听到也不信。”

  这才是正常的反应。

  要是都信了,那才不正常。

  不等其他人发问,李世民继续说道:“朕这样说,自然是真的,诸位卿家不用怀疑真实性。”

  “朕是天子,怎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是不是?”

  “如果玉米不是产量如此高,如此特殊,凭什么能成为聘礼呢?”

  房玄龄等人赞同的点点头。

  李世民不是瞎搞的皇帝,这一点太极殿的人都知道。

  “陛下,可否给臣看看?”房玄龄问道。

  “自然是没问题的,都看看吧!”

  其他人凑上前,伸手抓起玉米,仔细打量起来。

  一个个看玉米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亩产七八石啊!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却摆在眼前。

  “臣在漠北见过回纥人种‘鹰嘴豆’,亩产不过半石。若这‘玉米’真能收七八石半……”李靖的喉结滚动,“那我大唐的骑兵,便能深入漠北百里,不必再为粮草担忧。”

  其他人赞同的点点头。

  房玄龄曾在司农寺账簿上见过贞观以来最高亩产,陇右道的粟米,丰年二石七斗。

  此刻掌心的玉米穗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灼得他喉间发紧:“陛下此物真能亩产七八石啊?”

  房玄龄忍不住再次确认。

  李世民点点头,“自然是,萧然说,若照料得当,玉米可长至一人高,每株结穗两三个,颗粒饱满如金豆。”

  他望向房玄龄,“玄龄,你管民部多年,可知若关中道改种玉米,每年能多储多少粮?”

  房玄龄喉结滚动,声音发闷:“以每亩七石计,仅雍州一州,便可得粮百万石,这相当于……”

  他忽然顿住,不敢再算下去——那数字足以让整个长安的粮仓都堆到冒尖。

  “数十万大军口粮也有了.”作为武将,李靖想到的还是带兵打仗。

  “陛下,此物如此高产,是不是味道不佳,难以下咽?”魏征开口问道。

  总不能如此高产,还好吃吧!

  那不合理啊!

首节 上一节 216/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职法师:我有999种天赋!

下一篇:重生东北虎:妹妹竟是女帝重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