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第115节

第111章 入朝为官?

  “嗯?”李世民不解,“这是何意?”

  “大唐末年,世家门阀跟着大唐一起成为历史,后面也就没有这个势力集团了。”

  李世民顿时来兴趣了,“怎么被消灭的。”

  “大唐末年出现了一个狠人,对照着族谱挨个杀,满门屠杀,从肉体上被消灭了.”

  李世民听完,一时间不知道说点什么。

  没想到世家这个问题,是这样被覆灭的。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消灭世家的力量?”李世民继续问道。

  “并没有!”萧然摇摇头,“世家门阀在大唐自身统治期间无法被彻底消灭,这是由大唐的政治结构、经济基础和历史局限性共同决定的。”

  “在大唐建立之前,陛下所在的陇西李氏本身就是世家门阀的一份子。”

  “大唐的建立,也是有很多世家支持的。”

  “从一开始,大唐和世家门阀就是捆绑在一起,不可能踢出去的。”

  “后世有历史观认为,门阀政治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大唐作为地主阶级政权,无法突破时代局限主动消灭自身统治基础。”

  “其消亡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均田制瓦解、商品经济兴起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而非人力干预的结果。”

  李世民抬手打断萧然,“你等等!”

  李世民仔细回味萧然说的话。

  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想到过,但是没有具体说出来,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好,贤侄你继续。”

  “大唐缺乏消灭门阀的经济基础、政治手段和社会共识,其灭亡本身就是门阀体系崩溃的标志。”

  “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宋朝通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新型统治模式完成,但本质上仍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延续,而非阶级属性的根本变革。”

  “所以之后,代替世家的就是士大夫是吧!”李世民问道。

  “嗯,后面唐末战乱,世家被杀的很惨,宋之后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才让士大夫取代了世家的地位。”萧然继续说道:“陛下不用急,不可能完全消失,只能是其他的来取代。”

  李世民点点头,之前汉朝影响很大的就是外戚了,后面朝代提防外戚,但总有新的问题出现。

  “所以,科举制度是削弱世家影响力最好的办法是吧!”李世民也听出来了。

  “是这样的。”

  “世家之患,根源在于其垄断仕途、掌控地方,若要削弱其势,唯有打破其根基。”

  “广开科举,使寒门士子得入朝堂,科举若成定制,天下英才皆为陛下所用,世家子弟纵有家学渊源,亦难独占鳌头。”

  李世民点点头,“不错不错.”

  李世民也有其他考虑,科举制虽好,可寒门士子一旦成势,难保不会变成新的利益集团。

  李世民不知道大唐之后士大夫主导是什么样的,但是想来也不会好太多的。

  最理想的就是两派制衡。

  李世民开始构思,希望给世家找打擂台的对手,皇权负责裁判调停。

  想到这些,李世民的嘴角微微上扬。

  心里也有了大方向。

  “萧然,现在你们是什么王朝?”李世民突然好奇起来。

  “陛下,大清亡了,就没有王朝了,没有皇帝了,是另一个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有机会朕也去看看。”李世民想留萧然在身边,萧然这个不同时代的人,看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主要是萧然还是后世的人,知道很多事情。

  “可愿意在入朝为官!”

  “啊?”萧然没想到李世民如此问。

  “不了,我不是当官的料,自己什么人,自己很清楚,我也不想.”

  李世民对此并不意外,“官也分很多种,朕不是让你去某个职位,更多的是和你说说话,仅此而已。”

  萧然还是摇头,“陛下,不用了。”

  “朕给俸禄,又不是让你白干。”

  “这不是钱的事情,我要是入朝为官,以后就多了一层君臣关系,是君臣就得有君臣之礼,我不想这样。”

  李世民笑着说道:“看得出来,你不想给朕行礼,是不是不愿意跪朕。”

  萧然神色一怔,随即坦然道:“陛下,实不相瞒,后世有一股力量,让民众知晓尊严与平等的珍贵,挣脱了陈旧秩序的束缚,我深受影响,实在难以再行跪拜之礼。”

  大唐这个时代跪拜的时候不多,但是也有特殊场合需要跪拜。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萧然一点没有遮遮掩掩,很诚实。

  “好好好,朕也不强求你,你也不需要对朕行礼。”李世民不是迂腐的人,这些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比起萧然带来的好处,这些李世民可以忽略不计。

  李世民眼中闪过好奇,追问道:“你曾言朕是极为出色的帝王,那你心中尊崇之人,与之相比又如何?”

  萧然认真说道:“陛下,您处在封建帝王之列,自是佼佼者。但我所敬仰之人,超脱了这样的身份,难以相提并论。”

  李世民更感兴趣了,“说说看!”

  萧然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思绪,缓缓说道:“陛下,在一千多年后的华夏,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满清统治时期,闭关锁国,致使华夏落后其他国家足足200年。”

  “那时的华夏,备受列强欺辱,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山河破碎,百姓苦不堪言。”

  “五千年来,华夏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屈辱!”

  “从来没有签订如此多不平等条约!”

  李世民神色凝重,微微皱眉,追问道:“那后来如何?”

  “后来.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抵御外族侵略,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华夏。”

  “陛下,您登上帝位,接受万民朝拜,众人向您下跪臣服,这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传统。”

  “过往的帝王皆如此!”

  “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华夏依旧是最强的国家之一!”

  “几十年让这片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摆脱之前积贫积弱,让华夏大地焕发新生”

  “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要强,就综合国力这些来是,之前的没法比.”

  这一章被审核了,修改了两次,被平台删了好多,又补了一些,以后不会写这些内容了,抱歉!

第112章 文武双全!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看着萧然,这些是李世民这个封建帝王无法想象的。

  李世民自认做不到这些。

  这一点李世民承认。

  “这些朕确实做不到,自愧不如。”李世民也坦然承认。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陛下也不能这样做。”萧然也知道,这些如果在大唐搞,肯定要出事。

  不适合这个时代。

  “文采如何?”李世民不甘心,继续问。

  萧然微微沉吟,而后目光诚恳地看向李世民,说道:“他对诗词歌赋,可谓信手拈来。”

  “在华夏那无数文人之中,有他这般才气的,不是没有,可那些人,却没有他身上独有的帝王气魄和胸襟。”

  “而有帝王气魄之人,又往往缺乏他那样的才气。”

  “”他的诗词,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豪迈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既能展现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又能蕴含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每一首诗,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时代的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那种独特的魅力,绝无仅有。”

  李世民自认自己的文采也不错,也是饱读诗书的人。

  萧然这样说,给李世民搞不自信了。

  “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般帝王气象,又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般细腻情怀的。”

  “陛下当年在虎牢关之战,既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诗里,既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兵家决断,又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诗人柔情。”

  “他的诗词里没有陛下《帝京篇》中'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的帝王孤高,反而处处可见'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苍生情怀。”

  “这种将帝王气魄与百姓视角熔于一炉的笔法,或许正是千年后那个时代的印记吧。”

  李世民能感觉到萧然眼神中的崇拜和敬仰,但李世民还是不死心,“作为一个乱世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军事应该不能差了吧!”

首节 上一节 115/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职法师:我有999种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