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5节
很快,战壕里又响起了铲子碰撞石头的声音。
要是挖起来速度也很快,一铲子下去,零零散散的石头掉下来,先扫一眼,遇到上眼的再用手扒拉出来,基本上不会遗漏什么。
“唉?”
旁边的二婶子停下来,从石头堆里捡到一个小石块,用围裙擦了擦。
只是没有苏阳那般幸运,她拿着手电筒照看了几秒。一块不值钱的窜青花,论斤称能换个路费,也算开张了。
苏阳又开始四处溜达,拿着铲子像巡逻队一样,时不时的用脚碾碾地面,跟平时在村里当街溜子似的。
大家伙也懒得管他,谁挖到东西都不奇怪,唯独苏阳挖到大家心里不平衡。
过了半个小时,苏阳脑海里又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根据声音的强弱,苏阳锁定了脚下的位置,随后用铲子在方圆三米画了一个圈。
搬来小马扎坐在中间,一铲铲的开始挖掘。
清理掉上面的鹅卵石,再去掉沙石杂土,很快就挖出一个深坑,随后向四周开始掏洞。
苏阳管这种方式叫做中间开花。
“金包玉,羊脂玉,都到铲里来!”
苏阳嘴里念念有词,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
又经过半小时的挖掘,系统的提示越来越强,似乎玉石就在眼前。
终于,在一堆沙石中找到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沾满了黄泥。
苏阳兴奋的从坑里出来,满脸污垢的笑着,这是一块低质黄玉。
黄玉主要的颜色是原生黄,少部分是嫩黄或者嫩绿,沁色好的油脂厚,摸起来跟女人的屁股蛋一样。
不过,这年头沁色均匀又型好的黄玉极少,价值堪比羊脂玉了。
尤其在清朝的时候,黄和“皇”同音,一度成为皇室御用手把件,价值一下子给拉升了不少,甚至超越了羊脂玉。
民国时,皇族不复存在,民间也流行“德先生”和“赛先生”,这封建御用的东西价值也跌到谷底,建国后,价格才缓慢提升了一些。
苏阳这个就没那么幸运,沁色不均匀,品相也一般,好在个头稍大,两指见长,撑死能卖一百多块。
系统也给出了石头的评估信息。
【种类:黄玉】
【特点:色泽黄,硬度高,韧性强】
【价值:100】
苏阳立刻掏出自己的网兜塞了进去,现在已经有两块石头了。要按照这个速度的话,这小网兜还不够用,下次再找陈大明买个大点的。
但实际上,这是陈大明用来捞金鱼的网兜,本身就是二手货,充当个人情送给了苏阳。
真正挖玉的人从不用什么小网兜,都是往兜里一揣,本身一天到晚也挖不到什么东西。谁没事闲的装个小网兜,怪麻烦的。
也就是苏阳因为有系统加持,一挖一个准,这才觉得网兜有用,甚至还想要两个。
就这么溜达了一上午,苏阳来回走了最少两万步,比前世自己一周走的都多。好在系统提示了三四次,草草挖出了一些东西,不过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石头,品相也差,卖不上什么价格,有的只能论斤称。
但是加起来也能卖个几百块钱。
对于这个收获,苏阳相当满意了。
到了午饭的时候,太阳高高挂起,强大的温差让他冒出了热汗。
大家伙开始放下铲子,聚集在河床一侧的大树下吃饭乘凉。
周围的和田本地人,开始铺上了地毯,大家席地而坐,取出背包里的大馕卷着大葱啃起了来,条件好的还烤起了羊肉串。
而乔木村的这些人,都是来自平原的的迁移户,打开背包都是馒头和咸菜,有的人还带了一把大蒜,喝着自家井里的凉白开,勉强凑活一顿。
他们出来干活不容易,还要付六子的车费,吃饭也是能省就省。
而苏阳则随意多了,从包里掏出一包方便面,两根火腿肠,三个五香蛋,四包辣条,一起放进盒子里,浇上一壶热水,香味四溢。
又从包里掏出一瓶二锅头,倒上一杯酒,一口辣条一口酒,简直不要太爽。
“成哥,过来喝一杯,我带了酒。”苏阳举着塑料杯对着刘小成招招手。
刘小成拿着自家做的煎饼,卷着几根葱叶子,蘸着大酱吃的津津有味。
两个人坐在树底下,喝着小酒吃着火腿肠,跟春游野餐似的。
旁边二婶子剥着鸡蛋皮,看着苏阳吃火腿肠,下意识咽了口口水。
“阳子,你是真会败家,你这一顿饭少说也的一二十,你这挖的都没你造的多!”
从二婶子话里听出几分酸意。
苏阳得意的拍了拍网兜。
“咱这不是挖到东西了吗?稳赚不亏,二婶子,要不你也来根肠,买的两一块一,算你八毛。”
二婶子摇摇头,两口并一口吃掉鸡蛋,又喝了满满一口水,“我可吃不起...”
六子闻到酒味也凑了过来,接着话茬问大家:“大家伙今天都挖到啥好东西了没,拿出来掌掌眼。”
二婶子也是多年的采玉工了,得意的从裤腰里掏出一块小石头:“也没采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一个奇石,长的跟你叔裤裆里的家伙什一样,多少值个路费。”
另外一个同村的刘楞子长的憨憨的,从兜里掏出一块两寸见方的磨砂石:“我这也采了个鸡骨白,品相太差了,最多能值八十。”
“尼玛,这个品相可以啊,有个半两!”
“刘愣子可以啊,傻人有傻福,回回都不空手归。”
而其他人则摇摇头,什么也没采到。
六子拿着鸡骨白左右摩擦:“对了,阳子不是也采了个鸡骨白吗,这俩哪个品相好点?”
苏阳愁了一眼,咧嘴吸溜了一口面。
“我那个不行,个头小,裂缝多,不如愣子这个,能卖个一百块我就知足了。”
刘小成拍了拍苏阳肩膀,安慰道:“没事,你第一次下坑就能采到东西,已经很不错了,我当年刨了一星期才刨出一块黄玉。”
旁边二婶子也见缝插针,酸歪歪的说道:“年轻人就是要稳重点,你能刨个鸡骨白就不错了,别不知足了。”
旁边的人吃着饭闲着没事,让苏阳拿出来看看,这也是他们平时消遣的方式。
把各自刨出来的石头放在一起比较,也算是长眼长见识。
苏阳把方便面放下,抹了一把嘴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网兜。
“诺,都在这了,你们看吧。”
大家伙看着那鼓囊囊的网兜,瞬间惊呆了。
“卧槽,阳子这都是你的?”
第6章 妥妥的暴发户
六子接过网兜掂了掂,这特么得有一斤多啊!
“阳子,你不会看走眼了吧,有的石头中看不中用啊!”
“是啊,不可能一个上午就刨这么多,老天爷来了也说不通啊!”
六子一脸惊疑的将网兜里的石头倒了出来,铺在地上。
“我的乖乖,足足六块!”
再看看那些石头的品相,都是能卖钱的,没有一块看走眼的。品相虽然不好,但是挡不住数量多啊。
二婶子瞪着眼珠子,捏起一块石头对着太阳瞄了几眼,这是正儿八经的青石玉啊,最少值一百。
自己嘴里的馒头瞬间不香了,大家都穷的好好的,你说你突然挖这么多,谁心里好受。
就连刘小成都震惊了,本来想拍拍肩膀安慰他的,让他再接再厉别气馁,可没想到居然挖出这么多,他划拉着几块石头说道:“卧槽了要,你怎么一上午就挖这么多,加在一起得值个一千块吧!”
就算是那些几十年的采玉人,也不可能半天功夫挖千把块啊!这跟捡钱有啥区别!
“不气不气,新人都有幸运期!”二婶子默默收回了自己的鸡骨白,开始安慰自己。
这运气的确太好了,得是什么样的狗屎才有这样的运气,别说踩了,就是喂一嘴都愿意。
没过多久,大家都吃完饭了,躺在树荫下小眯一会。男女老少都爱抽烟,年轻人抽雪莲,上了年纪的抽莫合烟,拿唾沫一卷,劲儿贼大,一下午都有力气。
大家伙休息了半小时,又带上帽子继续下坑了。他们谁也不敢闲着,说不定下一铲子就能碰到好东西,运气这玩意谁也说不准。
苏阳睡了一觉,不知不觉已经到下午两点了。
收拾收拾继续在河床上转悠。
远处的河流还在潸潸流水,有人穿着雨靴站在水里,用筛子不停的筛土,这是淘金人。
好的情况下,能撇出一些金粒子,一天也能赚几十块。
不过这是技术活,村里人也有干这个的,平均下来比采玉赚的多,但是累,在水里一泡就是一天。
苏阳沿着河床不停的走动,时刻注意系统的提示,有的时候系统响了并不是玉石,而是一些品相高的石英岩,值钱但不多,几块钱,算是白忙活。
“滴滴....”
苏阳又听到声音,立刻弯腰开始测量距离,画出了一个直径三米的圈,一如既往的从中间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