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第850节
利用利益,来团结大多数的人,然后推动自己的计划。
这是王东来一直以来的想法。
要是没有银河科技作为支撑,王东来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科研经费是有数的,要从上面要到科研经费也是一门学问。
哪有用自己的钱搞研发来的痛快。
王东来一口气可以建设多个研发中心,进行半导体、能源电池、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
这是他的自由,任谁都无法指责。
这要是换成了上面的经费,王东来就绝对不能这么做了。
割让眼前的小利,换取技术的跃进。
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对王东来最有利的选择。
光刻工厂带来的对半导体行业的巨大影响,和产业的颠覆,王东来并不打算独吞。
而是准备分割出去,带着国内的诸多厂商,一同把这个行业做大。
当然了,王东来也不是傻子。
不会白白送钱出去。
想要加入以银河科技为核心的国内半导体产业联盟体系里面来,就必须要上交投名状。
并不是要他们的钱。
而是要他们的股份,以及对他们的审计权。
王东来要的是带着员工共同致富的新时代企业,而不是那些剥削员工的无良工厂。
如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王东来根本不会与之合作。
这是前提。
而具体的要求,包括不限于员工的最低薪资,福利保障以及明确的员工管理条例。
公司的股份以及分红权,每年投入在研发上面的经费占多少比例,这些也都是有要求的。
之前。
银河科技和BYD和CATL等公司合作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些要求。
BYD和CATL本就是工厂。
大量的员工,做的都是一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枯燥工作。
若是以市面待遇来说,这些员工的工资水平很低,只能依靠着加班费来提高工资水平,最后到手五六千左右。
这还是建立在每月全勤,只休四天的前提下,获得合格评价才有的。
不过,和银河科技合作之后,王东来就强制要求他们进行了更改。
提高最低薪资,增加福利保障,加班工时也进行了限制。
这部分的额外支出,银河科技承担了大半。
与之对应的,便是银河科技的高标准质量要求。
总得来说,银河科技并没有亏,用一点小钱获得了高质量的产品。
而BYD和CATL也没有亏,虽然给员工让利了,但是银河科技提高了利润率,总之到手的还是有的赚。
至于员工,就更没有亏了。
工资高了,休息时间多了,福利保障也更好了,唯一不爽的就是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需要他们更加认真地去工作。
这一系列的事情,看似很简单。
实际上,真的做成却无比困难。
因为,太多求上来合作的企业和单位,既不理解银河科技为什么这么做,也不愿意做出这样的改变。
他们的产业众多,要是提高了这部分的员工的待遇,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更有这样的做法和他们长久以来的观念相冲突的原因存在。
然而,在这方面,王东来却是无比的坚定。
没有半点可商议的空间。
眼看到王东来如此坚定,众人为了合作,也只能选择了接受。
如此,就已经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
这一个月里。
和国内各大厂商进行合作磋商。
和各地官方见面,商议合作事宜。
以及各地国资委和国家基金投资入股的事情。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银河科技已经不可能再这么游离在控制之外了。
国资入股,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没有寻求什么管理权,也没有争取最大股份,只是要了董事位而已,这个条件已经相当丰厚了。
而带来的好处,则是无比巨大。
天价资金,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像是一座占地面积数万平方米的辐射光源光刻工厂,它的耗电量堪比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1%。
可想而知,辐射光源光刻工厂对电力的要求有多大。
如果没有上级单位的强力支持,电力供应就是一个巨大难题。
另外,那便是辐射光源光刻工厂的修建地址,要求更是极高。
因为是巨大的光刻工厂,对于地址要求极高,不能建在地震带上,不能有地质灾害等因素。
所以,适合修建的光刻工厂地址放眼全国也不是很多。
这一点,也需要上面的大力支持。
半导体市场到底是一个成熟的,多大上万亿的市场。
银河科技自然不可能全部控制在手。
能够在这个领域的一些关键核心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就已经可以了。
剩下的就需要由其他公司进行填补。
同步辐射光源光刻工厂的设备和器材,也与极紫外光源光刻机不同。
所以,在这方面,也需要和阿斯麦为首的西方光刻技术路线进行争锋,输出自己的技术标准,重塑全球半导体权利结构。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千头万绪,又都复杂无比。
根本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玩的转的。
能够把这些做好的,也只有国家了。
最后,那便是,光刻工厂技术路线,对于全球其他半导体巨头公司的冲击和威胁。
这些巨头,针对一个人,针对一家公司,和针对一个国家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
王东来就算是【政治】科目的等级没有这么高,也清楚这些。
他也不是恋权,恋钱之人。
从获得系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只剩下人类未来,宇宙星空。
而不是困于星球之上,无尽重复历史。
打破人类社会宿命,进入无垠星空,迎接无穷未来。
这才是,他重生一次的真正使命!
恍恍惚惚,一个月时间过去。
王东来将这些事情忙完了之后,就连忙来到了航天航空研发中心。
他可没有忘记自己在2018年定下的目标。
发射火箭,建立太空站。
‘力士’号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到现在,依然是国内最为优秀的。
而为了完成王东来定下的目标。
经过杨安超等技术团队的计算,所需要的工程量太大。
以‘力士’号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想要将这些资源送到太空去,往返的次数要达到128次之多。
这还只是大概的估算,并且每次发射都会成功。
王东来之所以匆匆赶来这里,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
先是听完杨安超对研发工作的回报,王东来才开口说道:“杨工,你说的这个情况,很简单解决。”
上一篇:直播科普许愿神龙,国家疯狂打榜
下一篇:全民数据化时代:开局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