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第779节
“我们不能看着时间白白流逝,有些时候,就应该做的更加激进一些。”
“徐校,我想代表银河科技,和唐都交大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
“当然了,意思是这么一个意思,名义上可以换个更好听的。”
“不知道徐校是什么想法?”
徐松尧在王东来开口的时候,心里就有大概的准备了。
但是等到王东来说完,还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王东来的设想,实在是太大胆,太激进了。
赶超清北,这个想法徐松尧不是没有过。
在他二三十年前的时候有过,在夜深人静的梦里有过。
但在实际生活中,徐松尧却很现实,根本就不曾这么想过。
因为,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起码,在他的有生之年,这是不可能的。
他也是院士,也是高校的领导,所以就更加了解清北的底蕴。
不提那些从清北走出来的大人物,就光是清北和那些顶尖研究所的合作,以及进行的顶尖技术研发,就是国内其他高校根本无法比拟的。
国内每年拨下来的高校经费,清北都是断档的存在。
更不要说是国内外的富豪还会对清北进行捐款了。
人才、政策、资金、项目等,清北都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顶尖高校。
虽然有个所谓C9联盟,但如果将清北单独拿出来,置于C9其他高校联盟之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徐松尧有心想要劝说王东来放弃这个想法。
但是,话还在嘴里,就被徐松尧咽了下去。
很简单。
他不觉得王东来是口出狂言之辈。
从王东来的崛起过程中来看,他一直都在保持着一种快速进步的状态。
从发表核心期刊,到证明数学难题,再到陆续搞出国之重器。
这个时间,只是短短的两三年而已。
两三年时间,对于科研来说,绝对不能说是一个长时间。
有时候,一个项目可能会持续十几年,几十年。
就像是量子计算机,从诞生这个理念开始,再到初版原型机,经历的时间都已经这么漫长了。
要是没有王东来研发出来的白泽量子计算原型机出现,谁也无法保证,可以初步用于实际应用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而这个记录和猜疑,在白泽量子计算原型机横空出世,消失的无影无踪。
毫无疑问,王东来创造了一个奇迹。
不仅仅是一个奇迹!
脑海里飞快想过王东来创作出来的奇迹,徐松尧脸上浮现出温和笑意,出声说道:“王总,有什么想法只管说便是。”
“对于王总提出来的设想,从我个人情感角度来说,我是相当支持的。”
“但是,我觉得这种事情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毕竟这是大事,所以在无形间,王东来和徐松尧都改变了对彼此的称呼。
从东来变成了王总,从徐叔变成了徐校。
证明这是在商议公事,而非私事。
两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是明白这一点,也没有别的情绪。
王东来点了点头,认可着说道:“徐校,技术的发展,是可以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封建王朝时代,想要改变社会,只能通过权力去做到这一点。”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就多了一种选择。”
“那就是通过技术发展,来拖拽着社会进步。”
“假如,明天就有真正的,可以落地,大规模应用,而没有安全隐患的个人飞行器研发成功。”
“那么,原本还在地面上的四轮汽车,会不会成为一种过去式?”
“哪怕是飞行器的价格高昂,哪怕是在汽车的存在意义很重要。”
“只要这个技术被攻克,汽车的寿命就正式地进入了倒计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的想法就是如此,通过技术的大跨步发展,来让整个社会进行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就像是白泽量子计算原型机,它的出现,已经帮助国内超过124家研究所攻克了原本困扰他们的难题,所付出的代价,只是他们原本研发经费的百分之几。”
“这不可谓不是技术的突破,从而带动其他领域的共同发展。”
“我刚才说的赶超清北,并不是一个最终目的,只是一个阶段目标罢了。”
“我们完全可以在实现最终目的的时候,顺带着完成这个阶段目标,两者是完全重合的。”
“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半导体、航天火箭、生物基因、能源材料,当这些领域都被我们完成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遥遥领先之后。”
“我们就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科研圣地,学术王国核心。”
“对于这一点,我想徐校应该是不会怀疑的吧。”
“那么,现在就只有一个问题。”
“如何做到这一点,在这么多的领域,完成断层的技术突破。”
“而这,便就是我前来的目的了。”
“银河科技到底是一家企业,很多方面还是和高校不同,但是两者完全可以互补。”
“银河科技提供资金,提供项目,高校提供人才,这是绝佳的合作。”
说到这里,王东来特意地停了一下。
“徐校,我知道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出格。”
“徐校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我也没有逼迫,或者是急需马上达成合作的意思。”
“就以这次银河科技的调研问卷来作为一个开端。”
“银河科技攻克了近视难题,证明了自己的科研实力之后,再来彻底商谈此事,徐校觉得如何?”
“毕竟是合作,总是要拿出实力的。”
王东来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对着徐松尧说道。
徐松尧认真地看了看王东来,才点头说道:“好,那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我期待你的好消息!”
第578章 治疗近视的两种思路
银河科技的速度很快。
在定下了研究课题之后,就立即开始组建起了团队。
因为选择的是近视,所以参与这个团队的研究成员,主要都是一些眼科的专家。
银河科技大名在外,加上这一次科研项目的选择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众所周知。
所以,邀请起专家加入研发团队,并没有什么难度。
一个冷门的知识。
全球共有70位环球眼科科学院院士,而在国内有五位。
其中两位就在厦大附属的眼科中心,可以说是国内眼科的圣地。
环球眼科科学院院士限定名额70人,要求眼科医师从事本领域15年以上,发表各类文章或专著不少于100篇,才有资格被提名,只有出现空缺了,通过正式提名和选举才能当选。
在传出银河科技想要解决近视这一问题的时候,王东来还接到了一个电话。
打来电话的正是厦大眼科中心的李欣院士。
李欣院士发表论文315篇,其中SCI论文16篇,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和医治,获得多项国内外著名荣誉。
“王院士,我听说贵公司准备研究近视相关的课题?”
电话一接通,李欣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之后,就开门见山地问了起来。
“李院士,确实是这样!”
王东来也没有否认,承认了下来。
“王院士,我想我们在这个领域可能有些共同语言。”
“目前我们国内的近视率不断地飙升,青少年群体的近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种触目惊心的地步。”
“王院士愿意在这个领域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都是值得称赞的。”
“不过呢,作为一个老前辈,我觉得我有这个必要和你说一下。”
上一篇:直播科普许愿神龙,国家疯狂打榜
下一篇:全民数据化时代:开局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