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第693节

  王东来看了一眼之前出声的院士,再看看邓涛,最后才看向胡首长。

  脸上的笑意半点不减,出声说道:“那我就简单说说,如果我说的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指教。”

  “六代机战斗机能否实现的核心在于武器和发动机,发动机这方面,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一直都是我国航空的短板,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是我们的基础学科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少等等,这些就不必再提。”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我涡扇-10发动机根本无法满足歼-20的超机动性和超声速巡航需求,这一点,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也能从各项数据上分析出。”

  “第四代的涡扇-15大推力发动机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航空发动机强国,但还算不上是最为先进的。”

  “这一点,作为独立研发出‘力士’号发动机的我,我觉得我是有这个资格和底气说这个话的,我想诸位也都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吧?”

  王东来说着,目光环视众人。

  众人没有出声反驳,纷纷默认下来。

  “六代机的发动机,确实是一个难题,但那是对于别人而言,对于我来说,并非如此。”

  “那么接下来就是武器了,战斗机携带的武器,在很多人印象里,只有那些的炮弹,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而我却有一个不同的意见,六代机是跨越一个时代的产品,是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一款产品。”

  “我认为在六代机上应该搭载激光武器,激光武器的杀伤原理就是烧蚀破坏飞机的结构和光电器件,飞机壳体一般都是熔点在1500℃的铝合金,破坏临界值为1~10千瓦/平方厘米,100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5千米内的单个脉冲功率密度在100千瓦~10兆瓦/平方厘米之间。”

  “假设机载激光器达到一立方米的体积和2吨重量输出功率,就能达到100千瓦,一秒内就可以破坏5~10千米范围内的飞机蒙皮。”

  “另外,激光武器光学镜头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激光束,无需机动飞行也可以将敌机纳入攻击范围,所以六代机不再需要近距离格斗,航炮和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可能会彻底消失!”

  “不,是一定会消失,因为它们在激光武器面前,毫无半点用处,只是累赘。”

  “我知道会有专家说激光武器的误差问题,因为投射光学部件、光学镀膜和抖动导致的精度差距,大概在200微弧度左右,五千米的话,误差为100毫米,光斑直径380-2760毫米,从10千米增加到20千米时光斑直径扩大又导致功率密度下降,距离增加到20千米时,照射时间大约在3~5秒左右,如果目标进行机动的话,照射可能达到10-20秒,而100千瓦激光武器照射4秒就需要60秒的冷却是按,这就要极大提高散热要求,云层、雾霾、沙尘暴会大幅度削减射程,所以机载激光武器的有效攻击距离只有10千米左右。”

  “六代机依然要在机内弹仓之中携带中远程的空空导弹,如果是在100-150千米的距离上发起攻击的话,4马赫速度的空空导弹只需要100-160秒就能击中目标,这种空空导弹,我相信咱们国家应该早就有了。”

  “可是六代机的空战探测距离会局限在5-20千米范围内,假设仅供战斗机以2马赫的飞行速度在20千米以3秒间隔发射4枚空空导弹,这需要9秒的时间。”

  “第一枚导弹需要12秒命中目标,第四枚导弹5秒可命中目标,在这个时间段理论,战斗机向前飞行6千米,双方距离达到10千米,受攻击的六代机用机载激光武器拦截空空导弹,如果击毁一枚导弹需要一秒的话,转移目标需要3秒,即需要4秒,就可以拦截9秒内发射的4枚空空导弹。”

  “进攻战斗机则需要6枚空空导弹才能突破防守战斗机的拦截,如果飞机和导弹保持同一航向,不需要转移目标,就需要17枚导弹才能突破拦截,如果进攻战斗机接近到机载激光武器的照射范围内,那么双方将比拼激光的杀伤能力和防护能力,抢先照射的一方有可能直接摧毁对方的光电跟踪激光跟瞄发射设备,但如果照射时机过早,功率密度不足以在激光器过热关机之前摧毁对方,那就有可能会被对方在激光器冷却时趁机照射而赢得胜利。”

  “总之,六代机要解决激光器功率和缩短冷却时间与重量和尺寸的矛盾。”

  “对于这一点,也有好几种解决办法,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我设想的六代机还会取消大型凸出式驾驶舱,取而代之的是有防激光涂层的半封闭或者是全封闭的驾驶舱,驾驶舱也放弃平面显示器,一切信息全靠AR头盔和联网的航电系统来提供,系统自动和其他战机互通互联,自动捕获和识别敌我,飞行员甚至只需要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控制飞机。”

  “当然了,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确实很大。”

  “可是,六代机是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战斗机,还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图纸上面。”

  “而眼下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发展有多快,诸位应该都能看得到,感受得到。”

  “六代机的设计理念,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它应该是引领其他技术的发展,而不是等其他技术得到突破之后,再搬到飞机上面。”

  “这么做的话,完全是本末倒置,六代机是国之重器,是守护国家安全的一锤定音的战略武器。”

  “对于具备如此地位的武器,我们再怎么去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我们越是早点开始研发,早点生产出来,所得到的利益才会最大。”

  “以上,便是我的设计理念和想法,请诸位斧正!”

  说完之后,王东来便自顾自地坐了下来。

  在王东来说完之后,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只是夸夸而谈的话,众人早就跳出来反驳了。

  但是王东来并不是这样,对于六代机具备一个完整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就超过了很多人。

  其次,便是王东来真的懂技术,既知道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信息,也知道一些技术的缺点,还能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让王东来的这份方案多了几分可行性。

  所以,才会让在场众人陷入到沉思之中。

  就连胡首长等领导,也陷入犹豫。

第524章 辩论,航天局长到来

  一般来说,官方组织的重大会议会持续开好几天。

  这一次航天部门和军方组织的会议,原本是为了更新歼20,提高这款战斗机的战斗性能。

  但是,会议刚开始,王东来就提出了六代机的设想。

  这一下子,就把这场会议的高度拔高了。

  等到王东来说完了之后,在场的几位领导也都陷入了沉默和犹豫之中。

  沉默是因为王东来提出来的方案,并不完全是胡思乱想,信口开河。

  而犹豫则是因为这份方案,太过惊世骇俗了,事关国家安全,根本不是在场的几位领导可以做出决定的。

  不过,众人也都没有犹豫太长时间。

  会议到这里,暂时也停了下来。

  休息室里。

  杨安超的神情之中还带着一丝惊讶,上下地打量了一番王东来。

  “王院士,‘南天门计划’里面的玄女号战斗机是不是六代机?”

  好半天,杨安超才出声问道。

  王东来点头,承认下来,说道:“确实!”

  “我刚才提到的六代机设想,确实是认真考虑过的,就连‘南天门计划’也是具备一定可行度的,而不是完全是什么的妄想。”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话,有时候科学家需要大胆地想象,就像是古人都能想到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听到千里之外亲人的声音,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研发出了手机做到了这一点。”

  “有很多东西,在当时来看,可能是根本不可能的东西,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就不一定了。”

  “有时候,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可能就会让技术出现跨越式的突破。”

  “我认为这种事情,只能早,而不能迟!”

  杨安超听着王东来的这番话,陷入了沉思。

  很快,便出声问道:“那按照王院士的说法,之前大型对撞机的建设,为何会强烈反对?”

  “在高能物理领域,大型对撞机的作用,我想王院士应该也清楚。”

  “虽然确实会有一些损失,但是从长远的来看,我们从中得到的应该要比失去的更多。”

  王东来没有想到杨安超会提到大型对撞机这件事。

  他并没有因为杨安超将会成为自己公司的员工,而有什么威严被冒犯的想法。

  反而,听到杨安超询问起这一点,王东来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杨总工这个问题看来应该是藏了很久吧。”

  “确实,把资金投入到科研上面,从长远来看是收益比投入大的好事。”

  “但是,大型对撞机却和其他领域有所不同。”

  “在高能物理这个领域,想要取得进步的代价太大,而收获很少,这只是一部份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兴建大型对撞机,这个方式从根本上就走错了。”

  杨安超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趣,连忙出声问道:“王院士,你的意思是……”

  虽然杨安超不是研究高能物理的,但是他对于高能物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所以,听到王东来这番话之后,立即就敏锐地意识到王东来有其他的想法。

  王东来看了一眼杨安超,略微沉吟了一下,才出声说道:“物理世界的奥秘太多,高能物理又一门心思把注意力放到微观层次上,不能说错,但是兴建大型对撞机这样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其实不应该放到地面上,而是应该放到宇宙环境下。”

  王东来话还没有说完,杨安超就否定了起来。

  “这不可能!”

  “大型对撞机占地面积那么大,设备庞大无比,根本不可能送上太空!”

  王东来只是笑着,并没有刻意去争辩,而是将话题转到了航天上面,说道:“杨总工,这一点就不必去争论了,我们还是将注意力放到航天领域上吧!”

  杨安超这个时候,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反应有些大了,神情有些讪讪。

  ……

  就在王东来和杨安超闲聊的时候。

  另一边的胡首长和邓涛以及蜀都飞机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党栋正坐在一起。

  “先说说我的意见,从军事角度来说,王院士提出来的六代机设想,确实极为优秀,如果可以实现的话,完全能够对于包括白头鹰在内的所有现役战斗机进行碾压!”

  “我是军人,我只会站在军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王院士迫切研发六代机的理由,在我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帝国亡我之心不死,这么多年,虽然因为经济联系加强,双方都在飞速发展,但是,在根本上,白头鹰和我们就无法一直平和共存下去。”

  “要么打服他们,要么就是被他们打败,然后被分解,只有这两种选择。”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赞同王院士的提议。”

  “而现在,我需要询问邓局长和党总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技术层面来说,刚才王院士提到的那些设想,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储备,能做到哪些,还有哪些方面有所不足,有没有什么确切的备选技术和解决方式?”

首节 上一节 693/6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科普许愿神龙,国家疯狂打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