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导演1992 第35节
这份数据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海外发行部门提供,如果是虚报一个较高的票房数据,意味着福克斯影业在票房分成上要多给林克。
这种没有好处的事,二十世纪福克斯不会蠢到去做。
“首周1800万美元票房,海外总票房预计在4000万美元以上,全球总票房6000万美元以上。该死,我当初怎么没有注意到《活埋》,真是太可惜了。”
米拉麦克斯影业总裁哈维·温斯坦看着报纸上那行滚烫刺目的数据,一股强烈的懊恼席卷心间,下坠的眼袋和嘴角肥肉在微微颤抖。
在圣丹斯电影节期间,他亲自带队去帕克城寻找有潜力的新电影,看过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之后,惊喜不已,以为捡到了宝贝,对其他的电影不太关注。
在此期间也曾被林克偶遇,林克主动做自我介绍,期望他去《活埋》放映厅观看。
哈维·温斯坦只瞥了他一眼,看到他那张年轻的亚裔面孔,也不认为他能拍出什么好电影,遂没有搭理林克。
后来米拉麦克斯影业也收到林克投递来的《活埋》录影带,他听到传闻说《活埋》被所有同行拒绝,也没兴趣去看一部‘烂片’。
结果谁也没想到《活埋》上映后,票房成绩会那么夸张,而且越来越夸张。
2万美元的投入,换来几千倍的票房收益。
如果当初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耐心一点,没有因为林克太年轻还是亚裔而轻视他,这部电影就该属于米拉麦克斯影业,凭这部电影最少赚到两千万美金。
20000000美金啊!
哈维·温斯坦用拳头捶了捶胸口。
——
在《活埋》海外地区首周票房出炉后,捶胸顿足的人不止哈维一个,很多电影公司的老板在看到报纸上的数据后,懊恼不已,悔不当初。
作为林克最先找上门的新线影业。
据说一向温和儒雅理智的罗伯特·谢伊总裁,看到《活埋》海外票房成绩后,在办公室里砸碎了他最心爱的玻璃雕塑。
也有传闻说是失手打碎的,不是因为错过了《活埋》。
“这种烂电影也能卖出几千万美元票房?那些观众眼睛都瞎了吗?有《卓别林》那样的好电影不看,为什么要去看那部烂片?为什么?!”
比弗利山庄大别墅里,小罗伯特·唐尼在暴怒之下,将半瓶限量款皇家威士忌砸到墙上,砰~玻璃瓶爆裂,金黄色酒液和碎片向四周飞溅。
经纪人麦吉米·瑞奇摇摇头,叹息一声。
不怪小罗伯特·唐尼生气,他也很不爽。
《活埋》这种低成本小众电影,即使水平不错,内涵深刻,但依然是一部比较粗糙的B级片,更别说主演还是个华人。
这种电影上映后却能在全球卖出三千多万美元票房,预计总票房在6000万美元以上。
而制作精良,艺术水平极高的《卓别林》上映后北美票房仅813万美元,在海外连续上映三周,票房仅322万美金,全方位被《活埋》碾压。
如果《活埋》是一部商业电影,或者艺术水平超高的艺术电影,《卓别林》输给这样一部电影,心服口服,但输给一部制作成本仅2万美元的B级片。
这谁能服气?
更可气的是,《卓别林》与《活埋》同期上映。
在上映之初,《卓别林》对比《活埋》,小罗伯特唐尼对比林克,像是白马王子对比乞丐、流浪汉。
谁好看一目了然。
可谁也没想到,两部电影的命运开始改变。
《活埋》在扩大上映规模之后,票房数据一路逆袭,从周票房倒数第一,冲到第八,接着脚踩《卓别林》登上第五、第四,最高冲到第二。
如果不是在这个淡季遇到经典色情电影《本能》,周票房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也可一坐。
《活埋》的逆袭之路完全是踩着《卓别林》实现的。
媒体在报道时,也总会把两部同期上映的电影放在一起做比较。
《卓别林》制片成本1500万美元,宣传资金高达200多万。
导演是奥斯卡级别大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主演是好莱坞当红影星小罗伯特·唐尼。
配角阵容更是豪华,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一线女星黛安·莲恩,演技派女演员莫伊拉·凯利,好莱坞花瓶女演员米拉·乔沃维奇。
在上映时,数十明星推荐,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而《活埋》呢?
2万美金制片成本,宣传资金据说是林克卖剧本凑来的5万美元。
导演是籍籍无名的小导演林克。
主演是群演出身的林克。
配角:无。
上映时铺不起红毯,像是乞丐一样蹭《卓别林》的红毯。
可这样一部电影在上映后总票房竟然比《卓别林》高出五六倍。
这样对比话题性太高了。
那些无良媒体趁机大肆调侃小罗伯特唐尼,调侃《卓别林》。
《活埋》越成功,《卓别林》显得越失败。
《活埋》票房收益比载入史册,《卓别林》也会被当成垫脚石载入史册。
小罗伯特·唐尼这个本该随着《卓别林》青云直上,甚至有机会触摸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好莱坞优等生,不料却被林克这个从贫民窟走出的新人,一个华裔,狠狠踩在脚下。
当白马王子被乞丐踩在脚下,这是一个比《哈姆雷特》更可悲的悲剧。
遇到这种超级操蛋的事,小罗伯特只是砸个酒瓶,脾气已经很好很克制了。
“罗伯特,你不用生气,好莱坞一百多年,涌现过大量号称‘天才’的导演,一出道就登上职业巅峰,名利双收,非常耀眼。
可这类人在好莱坞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他们出道的时候,从那以后,他们会慢慢走下坡路,不到两三年,变得与普通人差不多,林克就是这类人。
而你不同,你演艺世家出身,从5岁开始拍戏,过去二十多年,拍过二十多部戏,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走得都很稳很扎实。
你不属于那种天生的天才,而是通过后天努力一点点变成天才。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会越来越强,天才的光环越来越亮,而林克不可能复制《活埋》的成功,他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平凡,从比弗利重新滚回平民窟。
对于林克这种人,你完全没有必要生气,气坏身体不划算。”
经纪人吉米·瑞奇说道。
小罗伯特·唐尼坐在沙发上,闭着双眼数秒,缓缓睁开,“吉米,你说的对,林克走狗屎运,只能成功一次,而我是成长型天才,可以成功无数次,这种人不配让我生气。”
“哈哈,罗伯特,你能这样想太好了,你的心态比任何人都好,也比任何人坚强,所以你也会比那些人走的更远。”
吉米·瑞奇拍了拍手掌,像是哄小孩一样。
第36章 林克的魅力
在《活埋》海外地区周票房数据出炉后,美国许多媒体热情地报道了这个新闻。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活埋》的含金量在持续增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媒体上出现许多不利于《活埋》的新闻。
包括林克蹭红毯,林克没文化,《活埋》靠炒作大卖,票房可能存在造假等负面报道。
在影评界,针对‘活埋是好电影还是烂电影’,也出现一些争论。
有的评论是好电影,因为题材新颖大胆,立意深刻等。
更多的影评人认为《活埋》是烂电影,粗制滥造,剧情设计存在缺陷,剧情单一,林克的表演比较勉强等。
《活埋》上映规模越大,票房成绩越高,负面评论在相关评论里渐渐占据优势地位。
可随着《活埋》海外票房成绩出炉,媒体上关于《活埋》的许多负面评论不攻自破。
譬如说《活埋》是烂片,如果是烂片,在海外为什么会大卖?海外观众也与北美观众一样没水平?
如果一部烂片被全世界影迷接受,它还是烂片吗?
这点值得商榷。
譬如有新闻说《活埋》靠炒作大卖。
在《活埋》上映期间,众多媒体不断用人气很高的《卓别林》对比《活埋》,给《活埋》带来大量关注度。
《活埋》低成本高票房,超高收益比,也是媒体经常拿来炒作的话题。
《活埋》在上映期间确实有炒作的嫌疑。
但一部电影靠炒作就能大卖吗?
答案是否定的。
《活埋》在海外上映时,发行方只是正常宣传,没有炒作什么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活埋》依然能大卖,这足以说明《活埋》这部电影确实不错,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而认为这部电影不好看的影评人,或许是不能欣赏这种很新潮的电影,他们对《活埋》提出的批评可以保留。’
以上是《洛杉矶时报》的评论。
除了《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大型媒体都对《活埋》的上映情况以及票房数据进行报道,也从各自角度对《活埋》以及导演兼主演作出评价。
尽管有媒体仍然认为《活埋》存在某种缺陷,但看在数千万美元票房上,也不得不承认《活埋》得到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是一部值得观看的新式电影。
上一篇:盗墓:从瓶山开始的御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