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导演1992 第20节
“《活埋》,海报上有,你没看到吗?”
卷发小胖回头瞥一眼,耸耸肩膀,似乎没有聊天的欲望。
“活埋?没听说过这部电影,你是特意来看活埋,还是遇到了随便看看?”
“当然是特意过来看,你是记者吗?”
“不是,我也想来看电影,只是不了解这部电影,不知道该不该看。”
“我也不了解,只是听朋友说这家影院里在上映一部很酷的电影,我今天正好有时间,特意过来看看,等等,伙计,为什么我看着你有些面熟,我好像从哪里见过你?”
卷发小胖挠挠额前的头发,眨眼打量着他。
“是吗,亚裔长得都差不多,你大概认错人了。”
“也许吧!”
卷发小胖没认出他就是海报上的家伙,排了几分钟队,走到售票台,拿出二十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一桶爆米花,一大杯冰可乐,走进9号放映厅。
等了三四分钟,150人的座位大概坐满一半,大银幕上开始放映电影。
小胖喝了一口可乐,把可乐放在置杯架上,抓了一把爆米花塞进嘴里,同时也抬起头看向大银幕。
“噗~咳咳,是他是他,这个人我见过,就在刚才!”
卷发小胖指着银幕上林克,激动地叫喊起来。
其他人奇怪地看着他,也有人竖着手指,要他不要吵闹。
卷发小胖收回手挠挠头,也不再叫嚷,抱着爆米花,看着银幕上的演员,想到刚才跟对方说过话,顿时感觉很奇妙。
——
“伙计,你是说先在报纸上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才过来看这部电影,是今天的报纸吗?”
“是的,好莱坞报道者电影版块。”
“好的,谢谢!”
电影院售票厅,林克冒充观众打听了一会儿,大概了解到观众突然增多的缘由。
一是人际传播,昨天看过《活埋》的观众在离开后,又向周围的人推荐了这部电影,
二是媒体传播,昨天一位影评人看过《活埋》后,写了一篇影评发表在《好莱坞报道者》报纸上,很多人看到报纸上的影评,特意过来看电影。
林克到楼下报刊亭买了一份今天的《好莱坞报道者》。
在电影版块有一篇大约五百字的影评,与其他几部电影的影评放在一块,显得不太起眼。
写影评的人叫威尔·罗杰。
影评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电影《活埋》。
威尔·罗杰在影评里说昨天受到邀请去联合剧院看了一部非常特殊的独立电影,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整部电影只有一个演员。
一个演员和几样道具,在一个无法移动的箱子里,撑起九十五分钟的电影。
只是听到介绍,一种孤独感扑面而来。
威尔罗杰继续讲述说下午来到电影院后,发现影院里一个观众也没有。
那场电影他一个人坐在两百多个座位的放映厅里观看。
威尔·罗杰声称在观影期间,也感受到了电影主角的那种孤独感。
因此称这部电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电影’,不只是演员和剧情透露出一种压抑的孤独感,还有观影体验也很孤独。
威尔罗杰在文章中最后说,原本听说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演员,在一个狭小的木箱里表演九十五分钟,这部电影一定会很无聊,粗制滥造。
然而在看完电影后,发现电影意外地不错,演员表演,剧情主脉络,以及镜头语言和氛围,在惊悚类电影里属于中上水平,是一部值得尝试的新题材电影。
这篇影评总体上比较客观,说出了电影的优缺点,同时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大概很多观众在看过影评后,出于新奇,过来试试。
林克看完报纸,不知道这篇影评能给电影带来多少观众,但慢慢发酵的口碑也很值得期待。
整个下午,林克哪也没去,一直坐在电影院的对面,计算着进电影院买票看电影的观众。
一开始几十个还能计算清楚,到六七点钟,来了上百人,林克忘了数到455开始迷糊,还是465开始犯错。
不过没关系,这是他第一次为数学不好而感到高兴。
滴滴滴!
七点多,兜里的传呼机滴滴作响,林克拿出来看了一眼,走到电话亭里打给杰罗姆·普雷斯顿。
“林克,威尔·罗杰先生怎么会帮你写影评,你花了多少钱?”
“我以为是你请来的。”
“哈哈,威尔·罗杰是著名影评人,我可请不动他,大概是老梅森干的,他在电影圈里有不少熟人。”
“是这样吗?梅森先生真是个好人,你也是好人。”
“别夸我,我只是按照合同办事,联合剧院上座率怎么样?”
“暂时还没有数据,不过我数了一会,截止到7点,大约有500人来看《活埋》,你那边怎么样?”
“还不错,截止到18点30分,两个影厅放映先后8场,共有646人买票看《活埋》,上座率31%,比昨天的数据好一点。”
“希望明天会更好。”
“哈哈,祝你好运。”
天快黑了,肚子咕咕乱叫,一不小心又忘了吃饭,林克回头看了一眼电影院,回到西好莱坞吃饭。
第20章 宣传和炒作
“嘿,林克,听说你的电影上映了,票房怎么样?”
西好莱坞,林克在餐厅吃宵夜时,遇到几个熟悉的男女,几人看到他立即围了上来。
“还不错。”
“别骗人了,我们昨天去格罗夫购物中心看电影,进了影厅之后,观众席上只有不到二十个人,有两个人看了一半中途离开,看电影的时候,像是在包场,VIP贵宾的待遇。”
“昨天没有宣传,人少,今天人比较多。”
“不可能,你这部电影里只有你一个演员,所有场景在一个狭小的木箱里,看起来容易打瞌睡,怎么可能会有人专门买票看这种电影。”
“好吧,你说得对!”
林克吃完烤肉,买单结账离开。
回到公寓休息,克里斯·鲍尔过来找他汇报格罗夫购物中心影院的上映情况,也比较一般,只比昨天好一点点。
克里斯鲍尔也开始劝他别再自费发行《活埋》,不划算,有那些钱不如拿来买辆车,有辆小汽车送外卖也很方便。
林克说钱交了,没办法再退。
克里斯鲍尔为他感到惋惜。
上午在汉堡王店兼职结束,林克来到格罗夫购物中心查看昨天的票房数据。
昨天《活埋》共卖出719张电影票,销售额达到4812美元,距离最低保障线只差一百多美元,显然比克里斯·鲍尔说的情况好很多。
不过杰罗姆·普雷斯顿也提醒他不要高兴得太早。
昨天票房成绩略微上涨,一方面有媒体宣传,另一方面是遇到周六,购物中心客流量大。
到周一工作日,所有电影票房下跌,《活埋》每日票房销售额很有可能跌到1000美元以下,杰罗姆要他提前做好亏本的准备。
“我明白,不过我敢自费上映这部电影,就不怕赔钱,钱没了后面还可以再赚。”
“你厉害,既然你决定了,我也不再啰嗦了,抵押金赔光了别怪我没劝你。”
杰罗姆·普雷斯顿指了指他,穷人他见过很多,却没见过林克这种又穷又倔强还特别不重视钱的人。
离开杰罗姆的办公室后,林克在街道上找到一处报刊亭看报纸。
报纸上有很多关于《卓别林》的影评,大都是好评,称赞小罗伯特·唐尼演技精湛,有望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从偶像咖变成演技咖。
林克在几份报纸里翻了半个小时,才从《好莱坞报道者》《电影综艺》《今日娱乐》等报纸里找到四条关于《活埋》的影评。
有两条好评,一条中评,一条差评。
好评的内容与威尔罗杰说的差不多,称赞电影质量高,惊悚感贯穿始终,属于惊悚类电影中比较惊艳的作品。
中评称《活埋》有创新,是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导演水平不错,镜头下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用有限的工具和场景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且立意深刻,属于值得一看的水平。
差评称这部电影制作粗糙,电影画面不够清晰,电影配乐很差,无法烘托出惊悚的气氛,比同期上映的《卓别林》差很多。
在《洛杉矶时报》上林克还看到一篇转自《纽约邮报》的新闻,说的是吹牛老爹的事,也与林克有一点关系。
新闻上说前几天格莱美音乐奖结束后,说唱歌手吹牛老爹一行人乘机返回纽约。
在飞行途中,吹牛老爹手下签约歌手B.I.G,与一位亚裔乘客发生肢体冲突,B.I.G用歧视性语言攻击该亚裔乘客。
亚裔乘客当场引用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来反击,要求B.I.G道歉。
遭到B.I.G的拒绝,后吹牛老爹代替B.I.G道歉。
新闻上还有一张配图,有黑人胖子华莱士,吹牛老爹,以及留着脏辫的说唱歌手Jay-Z,以及林克。
林克当时背对着摄影师一方,在照片上露出半张侧脸。
上一篇:盗墓:从瓶山开始的御兽师
下一篇:宝箱商人,从奖励万倍暴击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