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有一口两界钟

我有一口两界钟 第128节

  他本名孙志,字洪烈,如今已然改名为孙浩,洪烈这个表字,倒是没变,对外也说自己是宝明县人,自幼伺候李牧,乃是李家的一名家仆。

  现在主人李牧开恩,放了他奴籍,许他在外经营,另立门户,孙浩感恩,不忍离开旧主,因此依旧追随李牧。

  这个故事说出来后,无人不赞,一说李牧仁义,二说孙浩忠心,反倒成了一桩美谈。

  孙洪烈又是读书人,颇通经义,能书善画,在这清河小县,当真是了不得的读书人。

  就连举人张世宏等人,也最多会写一手大差不差的字体,琴棋书画,却几乎无人能会,孙洪烈能书善画,自然受到众人尊重。

  “是,老爷!”

  孙洪烈不敢怠慢,急忙走出宅院,去喊张世宏。

  时间不大,张世宏便策马前来,小跑着来到院内:“李兄,不知何以教我?”

  李牧笑道:“我这有一些上好粮食,准备赊给两县灾民做种子,只是数量不少,若全都赊出去,也太过引人注目,因此想让张兄与我一起做一次善人,救济一下身边百姓。”

  张世宏道:“李兄,你有如此善心,兄弟岂敢不从?这些粮食你不用出太多,兄弟家中也有不少余粮,也可以赊给灾民,以做良种。”

  他说到这里,好奇道:“李兄,你到底准备拿出多少来?也好让兄弟提前心里有个数。”

  李牧道:“那就先拿出十万斤吧,若是不够,到时再说。”

  “十……十万斤?!”

  张世宏失声道:“这么多?”

  在这大殷朝,田地产出极薄,亩产粮食一百来斤,便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若是能一亩地能超过一百五十斤,便足以算得上大丰年了,若是能亩产超过两百斤,那特么简直就是天降祥瑞,全体百姓都得烧香磕头,感谢老天爷才行。

  若是一个地主家里有一千亩土地,遇到丰收年,也不过才收入十万斤粮食,而这十万斤粮食,还要分佃户一半,另外还要交赋税,又得舍去三成,又要给家中奴仆族人分润一些,因此纵然有千亩良田,一年到头,地主家里能剩下两万斤粮食,便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好在田地作物一年两茬,夏季收麦,秋季收豆,只要不遇到极端天气,百姓地主倒也能勉强过活。

  张世宏家里就有一千多亩良田,除了自家留了十来亩外,全都租给佃户种植,一年到头,也不过两三万斤粮食的进项,不过他家在县城有商铺,有豆腐坊,有酿酒坊,有木工作坊,有酱油作坊,一切生活用度,都能自给自足,产出多的,还可以对外出售。

  还有猪马牛羊等牲畜,每年都繁殖不少,也能卖出不少钱财,还有造纸作坊,附近县城的纸张,几乎都是老张家来提供,这些买卖才是张世宏家中真正的财源。

  但即便如此,粮食依旧是老张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此乃重中之重,绝不敢稍有马虎,每年都要储存晾晒,仔细检查,有新粮入库,才能旧粮出仓。

  十万斤粮食,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算得上是大手笔了,张世宏原以为李牧能出几千斤良种,也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了。

  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李牧竟然有如此大的手笔,心中惊骇不已:“李兄,你何来这么多粮食?你自家不用了么?”

  李牧笑道:“自然要留出自家的口粮,十万斤若是不够,我可以再拿出十万斤来。”

  张世宏怔然道:“怪不得李兄要假借我的名姓,来做此事,若是你一人献出如此多的粮食来,确实有点骇人。”

  李牧道:“你是如今清河县令,我借良种,正好为你解决燃眉之急,张兄,此乃合则两利的事情,你说我做得还是做不得?”

  “当然做得!”

  张世宏笑道:“此时夏季已过,正好耕种,秋季还能收获一番,不至于让百姓饿死。来来来,咱们一起面见巡抚老大人,向他禀明此事,也好得个赏赐!”

第146章 变脸

  事关两县百姓生存,张世宏不敢马虎,当即与李牧一起来到县衙,去见巡抚周道全。

  县衙门子自然不敢阻拦张世宏这新晋的县太爷,急忙进去禀报,片刻后,对两人道:“大人请两位进去。”

  两人进入院内,便看到护卫沈冲站在大厅门前,背负长剑,仰望长空,犹如木雕泥塑,一动不动,对两人看也不看一眼。

  张世宏大为好奇,不知此人这般模样,是在作甚,但又不敢询问,低下头,向大厅走去。

  李牧却知道此人是在采集东来紫气,磨炼自身修为,天地间有肉眼难见的灵气不断的顺着他的鼻孔灌入体内,他体内似乎有一个无形的磨盘,将这些灵气磨碎了,打入奇经八脉,洗刷自身,躯体皮肤微微起伏,满头长发也在微微晃动。

  “此人功法倒也霸道!”

  李牧从未见过兵家高手的神通,此时见沈冲修炼,感应到此人体内气血犹如烘炉,头顶精气狼烟,冲天而起,顿时高看了沈冲一眼:“兵家果然不愧为九宗之一,这等功法,纵然不如我九转元功,但也非寻常功法可比。”

  他买过门槛,来到大厅内,便见周道全在大厅里负手而立,背对两人,似乎正在欣赏悬挂在正墙上的中堂条幅。

  上次李牧等人在大厅议事时,李牧见这大厅墙上不知何时被人悬挂了一张猛虎画像,感觉十分不妥,因此亲自作画,画了一张明镜高悬海水朝日图,替换了猛虎下山图。

  这张图画上正上方写了“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两侧配有一副楹联,道是:为官自当清如水,高悬明镜辨忠奸。

  这几个字用的乃是颜体,蚕头燕尾,笔画粗大,犹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透露出一股子刚直不阿的气息,令人一见肃然。

  此时周道全欣赏的便是这副图画和两侧的楹联。

  “为官自当清如水,高悬明镜辨忠奸!好!这幅画好,这幅字更好!这楹联更是好上加好!”

  周道全看着面前的字画,止不住的赞叹,转过身来,看向李牧:“牧之,听说这幅字画和楹联,都是你的手笔?”

  他大笑道:“若是朝廷官员,都像你说的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

  周道全伸手虚引:“来来来,都坐下!阿标,看茶,看茶!”

  旁边仆人急忙沏了茶水,端了过来。

  三人分宾主落座,周道全对这明镜高悬海水朝日图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幅图,当在天下衙门里悬挂,好令百官警醒,以正视听!”

  开玩笑,这明镜高悬海水朝日图,庄严肃穆,乃是历代王朝都以此为背景的官方图案,自然能引起周道全的精神共鸣。

  换成别的官员来,也会觉得这图案契合官府气韵,庄严肃穆,正该用在府衙之内。

  李牧笑道:“学生只是觉得如今弊政多发,庸碌之辈充斥朝野,为求警醒清河众人,才做出此画,还请老大人多多指教。”

  周道全捻须笑道:“指点我可当不起,这幅画足以刊印天下,成为每个衙门的中堂条幅。不过牧之你似乎笔力尚浅,这幅画意境不错,但却少了几分厚重凝实,想是功力不够所致。”

  李牧叹服道:“老大人法眼无差,学生确实初学绘画,想法是有的,笔力终究差了不少。”

  他在现代社会学过西方素描和油彩,又学过东方传统绘画,但都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研究,也就这段时间里,才重新开始学习,但与名家相比,无论是技法还是笔力,都差了许多。

  周道全能一眼看出其中问题,可见他对书画一道也有不俗鉴赏能力,或者水哦,本身便是其中大家。

  “伱这书法威严正直,内蕴精神,筋骨强健,实是非同小可,不知道你年纪轻轻,如何就写出这么一手书法?没有多年习练,整日揣摩,又非正直之辈,绝难写出这么一笔字来。”

  周道全看向李牧,一脸慈祥:“牧之,没想到你非但精通吏治,便是连书画之道,也有不俗造诣,若再有不凡身手,能文能武,这才是我辈风范!”

  李牧笑道:“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般学问都有涉猎,却无一样精通,哪里当得起老大人的赞誉。”

  他对周道全道:“学生今日拜见老大人,乃是想要为清河、宝明两县百姓出一把力。”

  周道全顿时感起了兴趣,直起身子,道:“哦?牧之,你且说说。”

  李牧道:“学生薄有资财,家中粮库中尚有便是不少良种,如今正当夏末秋初,正是耕种时节,学生愿出十万斤良种,借给两县百姓耕种,待到来年,再还我便是。”

  周道全大喜:“此言当真?”

  他哈哈大笑:“老夫正发愁如何拯救百姓,没想到你瞌睡送枕头来啦!”

  周道全亲自为李牧倒上一碗茶:“来来来,喝茶,喝茶!”

  他笑眯眯的看向李牧:“牧之,你有如此善念,我定当奏明朝廷,为你请赏,这举人的身份,自然是稳了,便是日后会试殿试,你便是考不上,也会赐你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就如同如夫人一般,不好说,更不好听,但好歹也是一个功名,若只是李牧借出这十万斤良种,远达不到赏赐同进士的资格,但如果加上李牧协助治理地方,又有安民之策,那就不同了。

  只知道捐钱捐物,了不起算一个地方上的大善人,土财主而已,但要是有功名在身,有治理地方之能,且表现良好,远超同侪,那就是朝廷需要的大才了。

  大殷朝虽然重视科举功名,但开国太祖还留有祖训,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朝廷当要破格选拔,择优录取。

  只是天下间没有功名之辈,想要被朝廷录取提拔,当真是难到极点,大殷朝开国到如今,将近六百年,也就寥寥几个大才,被朝廷提拔,一路高升,名垂青史。

  但更多的则是怀才不遇之人,空蹉跎一辈子,有志难伸。

  周道全竟然开口说要为李牧讨一个同进士的功名,可见他对李牧有多看好。

  有他这一句话,李牧日后纵然殿试结果不理想,也不至于一点功名都捞不到。

  旁边张世宏看的艳羡无比:“老大人对李兄,好的都有点过分!”

  三人喝了几杯茶后,周道全笑道:“我今天正要号召云州之地,所有富绅地主,为两县灾民捐借粮食和种子,可巧你们两个主动前来做善事,正好为他们做一个榜样!”

  他一大早便让衙役们去将清河县的富绅地主喊来,一同商议赈灾的事情,约莫到了下午,这些人便能抵达,当下对李牧道:“牧之,你且将粮种都运来,摆在县衙大院,也好让他们都看看!”

  李牧笑道:“学生这便让人运来。”

  张世宏急忙道:“学生也愿借出一万斤良种,给灾民耕种。”

  周道全勉励有加:“当此灾年,能拿出一万斤粮食来,足可见世宏一片爱民之心,此事我当一起上奏朝廷,为你们要个封讨。”

  张世宏喜道:“老大人如此恩情,学生铭感五内,永不敢忘!”

  李牧来县衙之前,便将十万斤小麦种子放在了后院的几个库房里,得了他的吩咐后,家人早就将这些麦种搬到院内,只待一声吩咐,便拉进县衙。

  十万斤小麦听着好像挺重,其实也没有太多,按照一麻袋小麦一百六十斤来推算,也就六百多麻袋而已,三间屋子完全装得下,且还有剩余空间。

  但若是用马车来拉,则一辆车子上,最多也就拉一千多斤,装多了,非但车子经受不住,便是拉扯的牲畜也不太好好干活。

  这十万斤小麦种子,想要运到县衙,起码得七八十车,才能运送完。

  于是今天清河县城大街上,出现了十分震撼的一幕,只见一辆辆装满了粮食的马车,络绎不绝的从李府走出,沿着大街,进入县城的粮仓大院内。

  “李官人家这是要作甚?”

  “我听衙门当差的侄子说啦,李官人发善心,要借给两县百姓十万斤麦种,好让他们尽快耕种,不至于来年饿杀。”

  “十万斤?好家伙,这是菩萨下凡呐!”

  “李官人家神秘的很,家中仆人也很少跟咱们打交道,一个个鼻孔朝天,傲气的很。没想到,人家不声不响的,竟然能借出这么多的粮食来!”

  “如此灾年,明面上说是借,实则与送无异。这些灾民,哪里可能将粮种还给他?能有一半还他,都算是咱们这一块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也就是如此,他才算得上是李大善人!”

首节 上一节 128/2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疯了吧!你管这叫1级文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