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第371节
首映结束,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位置比较偏后的观众,更是口哨声、欢呼声不断。
陈麟风领着众主创,上台来致谢。
张宇坐在原位不动,想着这次的影评该怎么写。
这个叫王谦源的演员,演技太好。
包括王保墙,他竟然也能演反派,而且丝毫不比王谦源逊色,简直是见了鬼。
这两个演员完全凭一己之力,把剧情冲突张力给立起来了,当然,这里面肯定也少不了导演的调教。
还有,江武的表现也很惊人,很难想象,他以前是剧情类演员出身,以前甚至靠演傻子,赢得大家对他演技的认可。
张宇想了想,感觉有了灵感。
另外的电影院中,随着电影结束,放映厅里没人离座,一直等到bgm结束,观众们才陆续离开。
“这电影太好看了,果然小陈搞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差的。”
“一直以为网上那些人是在胡乱吹捧,没想到是真的,我有点草率了。”
一对年轻人从过道走过,激动的交换着观后感。
陈凯鸽静静地坐着,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心里十分的凉、爽。
感觉有些走远了呢。
他对于电影的看法,和张宇不同,更多的是从导演的角度来评析。
虽然他自己比较偏向于文艺片风格,但是平时拉片,看的好莱坞电影可不少。
在他看来,小陈这个电影,完全就是好莱坞式的打法。
节奏突出一个快,镜头、剪辑都没有特别高深的技法,但故事的冲突性很明显。
起承转合,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整的是明明白白。
不用多想,就知道观众肯定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片子。
陈凯鸽很是嫌弃这种套路,感觉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纯粹就是在公式化做题。
小陈啊,你怎么就堕落了呢。
只是,他心里知道,这种玩法,最得观众的喜欢。
在陈凯歌看来,他不是做不到这样,只是不屑于这样做而已。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四周的观众听完片尾曲,逐渐散去。
陈凯鸽缓缓的站起身,觉得自己有种孤独中的坚强。
终究是错付了啊。
首映场这边,到了观众提问环节。
一名观众站起来问道,“请问王谦源是怎么演的这么凶恶的,你现实中是什么性格的人啊?”
看来是对这个反派记忆深刻。
稍后,又有人问江武,“江武老师,你现实中会拳击吗?我感觉你在电影里边,打的很专业的样子。”
还有人问王保墙,“你之前一直演老实憨厚的角色,怎么这次整了个360大转弯?”
陈麟风深感欣慰,之前宣传过程中,一直以他为主,几个演员的存在感不高。
然而,从现在来看,大家明显对几个演员产生了兴趣。
这是好事,说明电影中的角色,真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麟风的感觉是对的。
第二天的报道和影评,对于几个主角的表现大加赞扬。
丝毫没有电影上映前,那副小透明的样子。
书报亭堆着的报纸中,南周早报娱乐版的头条标题很是显眼:
《一部拍出了好莱坞范儿的电影》
这篇影评报道,占据了大半个版面,全面介绍了《警察事件》这部电影。
“小陈出品的剧本,一如既往的精彩扎实,继威尼斯电影节表现艺术功力之后,这次他投向了商业片领域。
看起来,他在这个领域,更加的得心应手。
镜头运用和上一部电影,截然不同,剪辑也变得迅捷明快,小陈在自己的领域内,从不让人失望。
上映前,导演说自己拍的是不同于以往的动作片,很明显,他做到了。
充满真实感的动作戏份,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这种看起来没那么多招数的打戏,有着别样的魅力。
而这部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导演,演员更是出彩的一环。
王谦源和王保墙两人的反派表演,可以称得上今年最好的突破性演技。
一个不甚出名,一个是过往以憨厚形象示人的‘傻根’‘许三多’,但演起反派来,甚至比过去那些经典反派,更给人一种惊悚感。”
随后,报道中对片中几个演员的表现,展开了一连串赞扬。
甚至还专门夸了一下,刘茜茜在片中客串的女警察,称其给这一部男人戏增添了一丝亮色。
看来,影评人是真的对电影中,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满意。
最后,报道中给出了对于电影的整体评价:
“一部绝对值得观看的电影,有着不同于过往港片和内地警匪片的气质,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相关类型片的完美范例。
最关键的是,看这部电影,你绝对会觉得爽。
暴力与暴力的对抗,干脆利落的解决对手,看完之后,一切阴郁的情绪,都随之消解。
这是一部可以让人看完之后,多吃两碗饭的电影。”
张宇对电影极尽夸奖,他是真的很喜欢《警察事件》。
而有捧的就有踩的。
燕京新报的影评中,有一篇长评,对电影中过度的暴力,和导演的拍摄手法进行贬低。
“一部可笑的电影,是导演艺术堕落的代表,小陈打出新式动作片的名头,但全片我只看到主角一巴掌解决战斗,哪里有动作啦?”
但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迷们,明显是站在肯定的立场上。
某瓣的评分,在点映期开分,当时给到了接近9分的评分,这很明显是粉丝的过高评价。
随后正式上映后,评分缓慢下降,到了8.3分后,逐渐变为上下起伏。
毕竟是一部动作片,不以剧情取胜,这个分数可以说比同类型电影高多了。
多亏了这几年国产电影的衬托。
12月6日下午,麒麟工作室收到了首映第一日的票房数据。
连带4号这一天的零点场,一共收入1300万票房。
周六日上座率更是飙升,票房也随之上涨,首周末票房来到了6500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梅兰芳》的首周末4600万票房。
两者并没有直接竞争,甚至因为绑定宣传的原因,某种程度上做大了市场,比前世还多了一些。
但《警察事件》这样的票房数据,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陈麟风。
他一开始的目标,可是破亿就行的啊。
然而连续不断地宣传片拉高期待,不停地热点事件,等于是在观众耳边,持续回放《警察事件》要上映的消息。
加上大规模点映,这个以前大家不甚重视的手段,电影的口碑被大大拉高了。
陈麟风本身又有太多的粉丝群体,自带票房号召力。
哪怕这部电影他没有出镜。
当然,过去几年,国内导演们犯的罪,也在帮忙拉高电影的评价。
这多重因素加起来,每一个都如同一个大力丸,给票房的涨势来一波推力。
也就陈麟风这次的作品,体量不算大,演员也不是特别出名,没有形成大片效应。
此外,点映毕竟更容易造成盗版的提早出现,虽然如今观众的正版观念,已经稍微好了不少。
毕竟80后已经陆续步入社会。
也就因为有不利因素拖累,所以票房成绩,只是有了过往大导的大片水平罢了。
否则说不好就要破个记录。
当然,这在他看来,不是坏事,口碑攒着,下次是会释放出来的。
况且,这回的票房,真的已经出乎预料了。
影视媒体们,对于这个首周末票房数字更为敏感。
《赤壁上》的首周末票房,虽然比《警察事件》高一些,但后续趋势就不如了。
上一篇:让你当律师,你把法官送进去了?
下一篇:一元当一万用,给女神花钱就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