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第120节
就算不能说是乞丐装,但也肯定也不是什么正经衣服。
再加上他这披头散发的造型,看起来就真有种,江湖中的混子一样。
黄小明发现对面的眼神不对,看了看自己的装扮,问道,“我这身有什么问题吗?”
陈麟风也不藏着掖着。说了一下自己的感受。
黄小明像是一下子找到了战友,大倒苦水。
他也觉得这身有问题,但是没办法。
张大胡子对这身打扮情有独钟,说江湖人本来就不能太精致,就连脸上的化妆都是往糙汉子的方向去画的。
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脸。
确实,看得出来,是特意调过色的,显的有些暗黄。
话说到一半,大胡子应付完记者,走了过来。
张继忠很喜欢附庸风雅那一套,同时他现在是靠拍金庸剧混饭吃,所以很重视维护作家之间的关系。
眼看金庸剧没几部可拍了,他也得早早为接下来做准备。
金庸之后的畅销书作家,非眼前这位莫属。
陈麟风看出对方放下身段的用意所在,也不在意。
真正对于原作者来说,张继忠这样的制片人还算是比较好的。
因为这个人相对来说,更忠实原著一些,很少大范围的魔改。
所以陈麟风也乐得和其交流,说不定以后真有合作机会呢。
在剧组待了小半天,临近晚上,张继忠一定要拉着他吃饭,余敏导演,加上几个主要的演员也盛情挽留。
陈麟风推却不过,也就应下。
在附近找了一处不错的山东菜馆,众人点菜上桌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聊着聊着,还是聊到了现在正在拍的这部剧。
余敏让陈麟风评价一下,对这部剧和剧组的感官怎么样。
本来花花轿子众人抬,这就是个吹捧的场合,陈麟风也不是不懂这个,
只是他确实对新版的神雕侠侣有些想法,于是把酒杯放下。
众人一看这架势,有些惊。
第126章 一见杨过误终身
陈麟风先叠一层甲,“张老师,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您别怪罪。”
张大胡子自然只能开口表示没事,“你说吧,就当是听取一下年轻人的意见。”
“您的上部天龙八部,我看了,感觉很不错.
可能现在网上有一些评论,还是比较偏向港版的天龙,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觉得您做那那版天龙更好一些。”
他一点一点细数,“作为一个群像剧,各位演员水平都很高,尤其是众多女角色的颜值,您的这个选角真是一绝。
再说选景、动作打戏,无一不是业内顶尖。”
陈麟风竖起大拇指。
说好话得看人,这样的夸赞从小陈作家嘴里说出来,听着就那么熨贴。
余敏作为当时天龙的导演,听的直接乐开了花。
张大胡子微微颔首,心里也乐,不过面上并不太在意,因为知道后边的话才是重点。
陈麟风继续道,“作为金庸剧另一部重头戏的神雕侠侣,大家对剧的评价,小龙女的选角占很大一部分,
这一点,就不得不再夸一下张老师的选角。”
他指了指刘茜茜。
“茜茜打戏动作很漂亮,在年龄上也符合小龙女的设定,正是18岁青春无敌的时候,李若彤少女时最多也就这样了,
演技咱就算差不多,颜值打戏压制,四舍五入,也就是说,咱们有一个加强版的小龙女。”
陈麟风丝毫不替刘茜茜脸红,只管吹捧。
倒是刘茜茜在一旁听着有些害羞,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当做不是在夸她。
“这就给了一个新剧一个超越的基础,茜茜之外的各位老师,演技肯定是没问题的。
张老师挑选的演员,选择范围总比港岛那个小地方大,必然更能选出贴合原著的角色,这些都是加分项。”
余敏听到这里,在一旁附和,“确实,咱这剧挑的演员是真没得说。”
“演员没问题,咱们这部剧又是实景拍摄,对港版那是花式吊打,幕后又是您的制作班底,是大陆的顶级制作团队。
如果在其他的环节上,都能够像实现超越,或者至少不输给95版,那么大概率就能成为大陆版本的经典。”
话说到这,就有点意思了,至少这饼画的很是真切。
张继忠觉得这话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上次拍的天龙,明明感觉不错,却被媒体各种批评。
他当然觉得不爽,这回拍摄神雕,卯足了劲儿,就是想扳回一城。
不过这小子铺垫来铺垫去,就是不说正题,惹得人心烦。
大胡子有些不耐烦的说道,“铺垫这么久了,也该说说不好的地方了,你觉得有什么问题,直说就是。”
“那行,我就直说了,”
陈麟风指着黄小明道,“小明哥的颜值同样不差,跟古天乐不相伯仲,但就是这个妆造,个人觉得过于古朴。”
张继忠作势要反驳,又按下性子。
这个事儿不是一个人跟他提起,只是他一直觉得,尊重原著,才能更赢得观众的青睐。
然而,这样一个写小说功成名就的人,也这样觉得,他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了。
于是就继续静静地听下去。
“我知道您可能是考虑到,江湖侠客出行,必然是不会太光鲜亮丽。
但是一者来说,观众的普遍感官,是更倾向于,能凸显主角颜值的装扮。
以我这些年写书的经验来说,读者们对于很多事物都是有自己的心理预期在的,像是角色职业这一类,观众是有一个大概的既定印象的。
略微超出这个范畴,描写的又不错,读者可能会觉得更好。
但是完全背离这个印象,读者就会发自内心的觉得厌烦。
我以为,咱们不能跟观众对着干,毕竟评价一部剧是不是优秀,能不能成经典,还是得观众说了算。”
众人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刘茜茜心想,“开始了开始了,小风特有的劝人环节,说话真是一套一套的。”
“此外,按照小说的逻辑来说,杨过只有在到达襄阳之前,和16年后,是符合混江湖的路子。
而杨过到襄阳城参加武林大会之后,郭靖作为杨过的叔父,必然不会看着自己的侄子穿的一身破破烂烂,而无动于衷,郭家这时也不缺钱不是。
有更好的衣服穿,我想杨过不会不乐意,您觉得呢?”
酒桌上已经静了下来,张大胡子手托着下巴,静静的思考。
其实单单只是后面的逻辑问题,他是不会在意的。
你说郭靖会给他一身好衣服穿,那我还说杨过他爹杨康,就是因为贪图荣华富贵造的孽。
郭靖矫枉过正,不愿意给侄子华美衣物,不也说得过去。
这东西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然而对方讲的观众的看法,让他有点犹豫。
不止一个人给他建议过,杨过的打扮,最好英俊帅气一点,毕竟一见杨过误终身。
当时他都没在意,此时回想过来,说不定真应了这小子的话。
其实这场面,让外行人看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不过就是一件衣服和装扮罢了,改一下不就是了。
关键在影视剧中,衣服打扮是体现人物性格和人设的。
如果是衣冠齐整的华服美少年打扮,那行为举止就不能吊儿郎当的,这就是行为和装束的统一性。
陈麟风挑这个作为切入点,就是为了委婉一点,不引起太大的反弹。
所以,张继忠一开始就没有太反感,此时听了,则犹豫要不要听这小子的意见。
不对,不能说我听这小子的。
而是建议的人多了,到这小子这回,我又多考虑了一下。
张继忠在心里先给自己定了个性,他这个大制作人的威严不能丢了。
上一篇:让你当律师,你把法官送进去了?
下一篇:一元当一万用,给女神花钱就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