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系文豪?不,是致郁啊! 第222节
每期杂志,杂志社都会从购买期刊的读者之中,挑选出几个幸运儿,送上它们精心准备的礼物。
而作为回报,也有相当一部分认可杂志期刊内容的读者,会给杂志社寄上一些自己精心挑选过的小物件,诸如类似于什么风铃,招财猫.
以此表达自己对于杂志期刊美好的祝愿。
“有读者寄礼物不是很正常?”面对助理的惊慌失措,莫主编也是感觉有些大惊小怪,“你在杂志社也干了也有两年了,至于这么失态吗”
“哎呀,我”像是有些解释不清一般,助理直接将手上的一个木质盒子放在了他桌上,“我说不清。”
“主编,你自己看!”
莫主编伸手,将摆放在面前的木盒子打开,映入眼帘的——
是一盒明晃晃的刀片.
看著眼前这一盒锋利至极的刀片,莫主编顿时就陷入了沉思:
“寄礼物常见,这寄刀片,倒还是头一次遇到.”
在这刀片之上,还摆放著一张纸条。
莫主编拿起纸条看了眼,上面只写了朴实无华的一句话:
【我这次寄的是刀片,你们要继续这样搞,下一次我指不定寄什么东西.】
甚至于都不等莫主编继续思考,大门‘砰’的一声再次被打开。
值班保安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
“莫主编,不好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保安如此这般慌张的模样,莫主编顿时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又怎么了?”
保安手里拿著警棍,上气不接下气的指向门口:
“我们杂志社门牌,好像,好像”
“好像被人泼了鸡血”
旁人的生死与我无关,作为一名合格的作者,江海主打的人生信条就只有一个——
读者的死活和我没有关系!
杂志社的死活也和我没有关系!
哪里管的上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青春前言》?
这几天,江海一边在忙著写书的同时,还要抽出空来,配合校团委和学校宣传部录制有关于【澄海戏剧学院】招生工作的宣传。
而录制视频的内容,也很简单。
大致就是江海站在镜头前举起【澄戏】的牌子,对这一届高考考生说一些鼓励的话,诸如类似于:
“高考努努力,澄戏做兄弟!”
“来澄戏,遇见最好的自己!”
“我是江海,我在澄海戏剧学院等你”
江海也不知道录这些视频有没有用,但答应别人的事情,总归是要做到。
人家方校长都已经这么信守诺言,大手一挥直接就让教务处给自己特批了二十多张假条,甚至于每科任课老师都已经打过招呼,让他们尽可能把自己的平时分都打高一些。
人家校长都已经这么给力,作为学生的江海,要是不在这种事情上多用点心,那可能多少就有点儿说不过去?
操场上。
猴子张文乐站在绿茵中央。
看著原本和自己同属于差生之流的江海,竟然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人人学习的对象,甚至于还能代表澄戏登上代表荣誉的LED显示大屏。
这一刻,他心如刀绞:
“那天你说想做偏微分,我以为你说的是发型。”
“那天你说一定会出人头地,我以为你在吹牛逼。”
“不是哥们,你他吗怎么还能真会的呢”
一想到自己本来就属于倒数第二的成绩,还将再往后退一步,变成人人唾弃的倒数第一。
张文乐眼神里闪烁过几丝绝望的泪光:
“我他妈是真的不想活了.”
江海为澄海戏剧学院拍摄的宣传视频,并没有在高三群体火,倒是先在澄戏校园里小范围的火了一把?
“这就是江海?看起来还蛮帅.”
“你还别说,看真人还真比看视频精神?”
“这就是江海大神吗?好年轻.”
对于同学们的讨论和热议,江海无暇顾及。
这段时间他全身心沉浸下来,坐在电脑前,安安静静地写著书。
正当他醉心于书中创作之时。
下一秒,就收到了来自于新海诚动画制作团队的来信:
“江海君,《三毛流浪记》初稿绘画完毕,请注意查收.”
第168章 童年终结者!被寓言故事支配的恐惧!致郁流大师上线!(4k)
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是江海刻意去写什么刀子,刻意去写什么致郁流的作品或者剧情。
只不过.
有些事情,他就得需要人去做。
所谓文学,就应该锋利如刀,锐利如剑,它不应该成为粉饰太平的一种工具。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文字都是在歌功颂德,那多没意思?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文学都是在盛赞太平,那岂不是很无趣?
不止于文学如此,在文娱产业,又或者说动画领域
它们同样也是应该如此!
江海仔细研究了现如今的动画市场,尤其是供6到12岁这部分儿童观看观影的动画或者动漫,发现市场这一批供儿童观影的动画动漫,都是一些比较低龄化的益智类动画,就诸如类似于什么:
《小猪佩奇》《小羊肖恩》《托马斯小火车》《爱探险的朵拉》《米奇妙妙屋》诸如此类.
并没有说这些动画有任何不好的意思。
只不过,在外国小孩十岁就开始进靶场打枪,十二岁就开始在马场练习马术之时。
我们这边的孩子上了小学六年级,还在看《天线宝宝》《小猪佩奇》《宝宝巴士》,这是不是多多少少就有点儿割裂?
江海浏览著网页上的相关信息,顿时就陷入了沉思:
“还记得我们那时候,小时候都可以看什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猪猪侠》《海尔兄弟》,这怎么一长大,这么多经典的国产动画瞬间消失,统治这一代孩子童年的动画王者,竟然是脸长得比马还要长的小猪佩奇?”
“这怎么还能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呢.”
你要说国产电影制片厂,有没有巅峰期?
这自然是有。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中国的动画产业就属于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甚至于以动画产业闻名的日本,素有【日本动漫之父】之美誉的漫画家“手塚治虫”,也就是《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的作者,那个时候的手塚治虫想要学习动画,都需要跑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进修。
那个时候,诞生了非常之多的经典动画,诸如类似于《神笔马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动画
就出自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手。
要论当时的动画,不论从画风上来赏析,又或者是整部电影的立意,那绝对都是属于同时代中的顶级水平。
可反观现在,原本充满想像力的《神笔马良》被替换成了《宝宝巴士》,原本统治一代人青春记忆的《黑猫警长》也悄然退出了荧幕,取而代之,是诸如类似于小猪佩奇和托马斯小火车这种低龄幼稚化的动画作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原因,自然也不必细讲。
在《喜洋洋与灰太狼》这种益智类动画,都能被家长举报血腥暴力的时代。
在《熊出没》这种情景喜剧动画,为了弘扬正能量,连砍树的光头强都不敢说脏话,甚至连骂熊大熊二一句:“臭狗熊!”都要被审核,只能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喊出一句:“小熊熊!你们太过分了.”
在这种形势之下,你让孩子去看《黑猫警长》的【螳螂吃丈夫】,又或是《葫芦兄弟》的【手撕蛇妖】。
这不是更血腥?
这不是更暴力?
这不纯纯属于逆版本行进吗?
“虽然,我有可能会被举报,但你就算举报我我也要写,主打就是一个头铁.”
江海坐在电脑荧幕前,不断和新海诚动画制作团队沟通著有关于《三毛流浪记》的具体细节:
“人物,要更加饱满一些,三毛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瘦骨嶙峋,他的头可以再大点,身子要更加单薄一点,只有对比才能形成反差。”
上一篇:悟性逆天,打造人工智能洗劫缅北
下一篇:直播:草原生活,半夜热芭走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