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799节
王安见状,连忙招呼黄鹂道:
“你搁那瞅啥呢大侄女?抓紧上桌吃饭啊。”
黄鹂连忙摆手说道:
“你们吃你们吃,我一会儿在外屋吃就行。”
刘桂兰不满的说道:
“饭菜都搁桌上呢,上外屋吃啥去呀?”
转过头,刘桂兰就面带不悦的对王安说道:
“你看看,这孩子夜个哄上就这样事儿的,说啥都不上桌,非得搁外屋地吃,你快说说她。”
王安皱着眉头看向黄鹂道:
“来到这儿了,就都是自个儿家人,咱家没那么多规矩,快点麻溜儿上桌。”
只见黄鹂低着个头,声音一点儿也不大的说道:
“我听我奶说,她原来给地主家干活,就不能上桌,都是吃主人家剩下.”
没等黄鹂说完,王安就很不高兴的说道:
“听啥你奶说,还听你奶说,都啥年代了还听你奶说,我们家要是地主,早特么让人打死了,快点上桌吃饭,别墨迹了,以后咱们都一桌吃饭。”
木雪晴也补充道:
“哎呀,夜个我就说你,来到这儿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就行,搁家咋干活在这也一样,没人会说你啥,你倒好,还外道起来了。”
见王安撂脸了,刘桂兰和木雪晴也都不咋高兴,黄鹂这才挪动着脚步,在桌子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直到这时,王大柱这个名义上的一家之主才说道:
“一桌吃饭就对了嘛,这要是让人说成咱家是地主,那还了得。”
这时候虽然对地主和资本家这些事儿,已经都不咋重视了,准确的说已经基本没人管了。
但很多涉及到阶级敌人这方面的事情,也是不容小窥的,反正就是消停且低调点好。
顿了一下,王大柱又十分不满的说王安道:
“小安呐,以后这个辈分也得改一改,小黄她也没比你小两岁,你说你这还当上叔了,以后搁咱们家,她就管你叫哥,管雪晴叫嫂子,完了管我叫叔,管你娘叫婶儿,就这么论辈儿才合适。”
王大柱说完,刘桂兰也不满地说道:
“嗯呢呗,夜个小鹂张口就管我叫声奶奶,给我吓一跳,你以后搁外边再敢瞎论辈儿,你看我让你爹揍你不?”
说着话,刘桂兰还用眼皮狠狠的夹了王安一下。
说实话,王安也感觉之前的叫法很别扭,特别的别扭,还不如以兄妹相称得劲儿呢。
所以王安干笑了几声,便连忙答应了下来,转头就对黄鹂说道:
“小鹂,听见没有,你长辈分了,以后就叫我哥,管我爹叫叔。”
黄鹂自然连连点头。
王安拿起一个包子,张嘴就是狠狠的一大口。
该说不说,这包子蒸的那是正经不错,包子馅是油脂啦掺榛蘑的,包子皮是二和面的。
一口包子下肚,王安就忍不住夸赞道:
“这包子馅调的老带劲儿了,好吃,嘎嘎好吃。”
在当地,蘑菇的种类非常多,能吃的蘑菇也有很多种。
不过最常吃的,主要是口感最好且数量最为庞大的,就是榛蘑、红蘑、地抠(杨树蘑)、桦树蘑还有草蘑啥的。
像是松蘑,虽然也能吃,口感也还行,数量也非常庞大,但这玩意儿吃之前最好把皮剥掉,或者是炖的时候要多炖一会儿,不然整不好吃完就容易拉肚子。
所以松蘑的数量虽然最为庞大,但当地人却很少采摘,即使采摘,也只采摘那种小的嫩的。
没办法,主要是蘑菇资源太过丰富,自然是要挑好的吃。
王安夸赞完,王大柱等人也纷纷对包子表示赞赏。
就连两个小妹妹也跟着一起喊:“好吃,真好吃。”
王安一家人的集体夸赞,终于让黄鹂满脸通红的笑了起来。
边吃饭,一家人又对着黄鹂劝说了一番。
而劝说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后在家里自在点,不要那么拘谨,家里没那么多破规矩啥的。
特别是吃饭,想吃啥就伸筷子,能吃多少吃多少,吃饱为止,不用怕不够吃,也不用担心吃多了会被嫌弃和训斥啥的,这个家里不差那口吃的,也没那么多说道儿。
其实一个人的饭量,都是根据肚子里的油水决定的,只要肚子里有油水了,那这个人的饭量自然而然就会降下来了。
在一家人七嘴八舌的劝说之下,本就只有17岁的黄鹂,脸上终于有了她这个年龄该有的笑容,眼睛里也终于有了她这个年龄该有的光亮。
没错,那种感觉就是有光了。
就好像是一个人把繁重的心思放下了很多,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与恐惧,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一顿饭下来,王安这大体格子才吃了6个包子,而黄鹂却足足吃了8个,另外还喝了一大碗大碴粥。
当然,这是刘桂兰和木雪晴俩人,一直主动给黄鹂添加包子的结果。
因为不管是刘桂兰还是木雪晴,实在是太了解人在肚子里没油水的时候,一顿饭应该是吃多少东西了。
要知道王安刚重生回来去县城那次,不管是丈母娘柳茹心还是木雪晴,每人都吃了十来个肉包子才吃饱。
吃过饭,黄鹂又主动收拾起了碗筷,这一点倒是没人说啥,因为刘桂兰也在跟着一起忙活。
而王安看都不看这些事情一眼,就向那些电线啥的走了过去。
趁着今天不用进山护秋粮,王安要把家里的电线全部布置好,电灯啥的也都全部安装完。
这可是个正经不小的工程。
第1073章 电路工程竣工了
布线这玩意儿最费劲的地方,就是布主线,所谓主线,就是入户后的那一零一火两根线。
之所以说费劲,那是因为人要钻进顶棚里,在大架子之间来回穿梭。
并且在穿梭的过程中,还要将一个个瓷葫芦拧在大架子上,然后将电线绑在瓷葫芦上。
这年代的人对电不太了解,但王安对电这玩意儿可谓是相当明白。
那就是即使是完好的电线,也是不能跟木材等易燃物品接触的,万一漏电,那以电的威力,不管是多么粗的木头,都是能够轻易点燃的。
所以,王安才会买了一大堆瓷葫芦,争取做到只要是电线需要支撑的地方,那就全部用瓷葫芦去接触电线。
正当王安将准备好的瓷葫芦放进挎包里,背着两捆子电线打算踩着梯子进入顶棚里面的时候,王利过来了。
看见王利,王安问道:
“你这啥情况啊?来的这么慢?我还寻思你不来了呢。”
王利满脸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家那野猪把猪圈拱塌了,我跟我爹截猪来着。”
在这年代,虽然多数人家养猪,都是将猪像鸡鸭一样散撒着,但很多认识上去了的人,也会把猪放进猪圈里圈起来。
这里所说的认识上去了,指的是很多人发现,散撒着的猪,非常容易出现豆猪。
所谓豆猪,就是猪肉里有像是豆粒大小的囊虫或者囊虫卵的猪,也叫囊虫病猪。
这样的猪肉是不能吃的,因为人吃了这样的猪肉,非常容易被囊虫寄生,从而引发绦虫病或者囊虫病。
而豆猪的产生,多数都是因为猪喝了含有寄生虫的脏水,或者是吃了含有寄生虫的食物,比如某些动植物和人屎啥的。
所以为了不让猪成为豆猪,很多人就把猪给放在猪圈里圈养起来了。
这年代的猪圈,都是用土打的墙,或者是用石头和木头疙瘩啥的砌的墙,所以猪将猪圈拱塌,那就是常有的事儿了。
一听这话,王安忍不住笑道:
“你说你爹也不知道咋想的,那盖个猪圈才能用多少砖和水泥啊?非得舍不得,这回倒好,三天两头砌猪圈,你说你爹这图啥?”
该说不说,野猪的破坏能力,那绝对是相当强悍的,王利家用泥和石头砌的墙,总能被野猪拱倒,而王大梁两口子也是经常搁家砌猪圈。
王安说完,王利也不满的说道:
“嗯呢呗,看你家那猪圈多好,我脚着就那猪圈,多少年都不带坏的,唉,拉砖那前儿我就说多拉点砖,到时候猪圈仓房敞棚啥的也都搁砖砌,我爹非得不干,这回好,三天两头砌猪圈,他也不嫌烦的慌。”
王安想了想说道:
“你家不是有木头么,在墙里边再围上一圈不就能结实点么?”
王利有点无奈的说道:
“咋没围呢,围也白扯,这两天不是下点雨么,那野猪的鼻子可能是刺挠,天天拱,天天拱,到底又把墙给拱塌了,哎呀,反正我是不管了,我爹爱咋整咋整吧。”
说着说着,王利就十分烦躁的摆了摆手。
看得出来,王利已经被他家的猪圈烦透了。
王安哈哈一笑,也不继续问了,转开话题说道:
“那都来了,就干活吧,你把这两捆子电线扛到顶棚里边去,我去拿两个手电,顶棚上边黑咕隆咚的啥都看不见。”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