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682节

  李大山闻言,慌忙跟王安说道:

  “小安兄弟,我先进屋看看我娘去,完了咱们一会儿再唠啊。”

  不等王安回答,这哥仨就一起往屋里跑了进去。

  而听到喊声的王安和王利俩人,也跟着一起往屋里走了进去。

  主要是这种时候转身离开,着实是有点不太礼貌。

  再说即使王安能走,王利也不能走啊,自己的老丈母娘刚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王利这个马上要成为姑爷儿的人却跑了,那特么咋说也有点不像话啊!

  众人进屋后,只见李秀玉的母亲已经从炕上坐了起来,只是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虚弱。

  李秀玉的母亲姓韩,出嫁之前是没有名字的,主要是她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并且那个时候的女孩子也是不被重视的。

  所以她的家人就按排行叫她三丫,然后她的名字就叫做韩三丫了。

  韩三丫嫁给李秀玉她爹后,李秀玉他爹说三丫这个名字不好听,便给她改名叫做韩三凤了。

  还别说,韩三凤这个名字,的确要比韩三丫这个名字听起来要大气不少。

  当然,这些都是木雪离在跟王安他们闲唠嗑的时候说的,而木雪离也是听他们屯子里的老人说的。

  这些天李家接连出事儿,还都是非常艹蛋的大事儿,所以李秀玉的母亲,也就是韩三凤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就扛不住了,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的原因所在。

  因为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真正遇到大事儿的时候,绝大多数女性的抗压能力,都是不如男性的。

  李秀玉的母亲看着儿女们全部进屋了,这才有气无力且满脸悲戚的说道:

  “那帮子畜生,今天又来咱们家祸祸了吧?这日子,得啥时候是个头啊!哎.都怪你们那个死鬼爹,耍钱儿还借那驴打滚的饥荒,这可让咱们娘几个咋还呀,呜呜呜你个死老头子呀,你自己去省心了可把我们娘几个坑的好苦啊呜呜呜呜”

  说着话,李秀玉的母亲就非常悲伤的哭了起来,只是在这悲伤里,却也透露着她对李秀玉父亲的无尽思念。

  不管李秀玉的父亲生前有多么的混账,也不管李秀玉的父亲生前有多么的败家,但对于李秀玉的母亲来说,李秀玉的父亲就是她的天,还是那片唯一的天。

  现在的话,不但天塌了,并且在天塌下来的同时,还将地面给砸了一个大坑,而且这个大坑,还是李秀玉一家人合力都完全填不上的大坑。

  可见此时的韩三凤,是有多么的无助和绝望。

  听到母亲这么说,李大山连忙上前解释道:

  “娘,您别哭了,那帮子畜生现在都被妹夫找的井茶给抓起来了,咱家没事儿了,那些驴打滚的利息也不用还了。”

  正在哭泣的韩三凤揉了揉眼睛,明显是被她大儿子的话给整懵圈了。

  李大山说完,李大江就补充着说道:

  “是啊娘,那位井官还给咱家补了5台自行车呢,等把自行车卖了,不光咱家那些饥荒能还上一些,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了。”

  老三李大海也说道:

  “咱们家这俩月先紧巴点,等粮食下来,咱家就彻底缓过来了。”

  紧接着,这哥仨又轮番跟韩三凤讲述了一下以后的美好生活,终于让韩三凤的状态好了很多。

  还别说,人这玩意儿只要有了盼头,那精神状态就会立刻变得好起来,而人的精神状态要是好了的话,那身体状态也一定会跟着好起来。

  韩三凤之所以会卧炕不起,并不是因为她平时身体不好,而是因为这段日子的各种艹蛋事儿接连发生,导致她急火攻心,直接就将她打倒了。

  现在被三个儿子告知,最大的艹蛋事儿,也就是那帮放高利贷的人已经被解决掉了,全家人也都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了,韩三凤自然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而之所以她没有马上好起来,那是因为她老头刚死没两天,现在那尸体可能还没开始腐烂呢。

  过了好半天,韩三凤才想起来李大山他们所说的“妹夫”这个事情。

  于是乎,韩三凤便问李大山道:

  “大山呐,我这是昏死过去几天了?你这是啥前儿给小玉找的婆家啊?娘咋不知道呢?”

  听的出来,韩三凤对于李大山会私自做主给李秀玉找婆家这事儿,是没有意见的。

  毕竟他们这代人,才是真正将“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这句话贯彻到底的。

  并且在韩三凤看来,现在已经没有了父亲的李秀玉,就应该一切都听她大哥的才对。

  只是李大山对于妹妹啥时候找的对象也是不知道的啊,于是乎,就听李大山含糊其辞的说道:

  “这不是咱家这事儿整不了了嘛,完了秀玉就去找王利了,我跟你说啊娘,咱家这事儿要不是因为你姑爷儿,现在你都见不着我们哥仨了.”

第908章 丈母娘看姑爷儿

  紧接着,李大山就将王利给一顿神吹鬼吹,简直就是把王利给说成了天上少有,地下难寻的无敌好小伙儿。

  当然,在李大山神吹鬼吹的同时,李大江和李大河也偶尔会补充上两句。

  并且这哥仨还拿出了关键性的证据,也就是那三条双管猎枪,来证明王利这个姑爷儿的讲究和大气。

  虽然李家哥仨既不会用枪,也没学过开枪,但枪这玩意儿的价格,他们可是打听过也是有所了解的,要是按照供销社的卖价,三条旧的双管猎,可是足足1200块钱!

  这年代的1200块钱,那特么绝对是正儿八经的巨资了。

  就这样,经过这哥仨的一顿吹嘘和讲解,再加上注意到李秀玉那高兴的小眼神儿,韩三凤看向王利的眼神儿都变了。

  正是印证的那句老话,那就是“丈母娘看姑爷儿,越看越顺眼”。

  其实此时李秀玉之所以会高兴,并不是因为找了王利这么个对象的原因。

  而是因为现在李秀玉家的大麻烦不但解决了,最重要的是李秀玉的母亲韩三凤也从昏迷中清醒了过来,并且韩三凤的整体状态也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在韩三凤看来,这都是李秀玉对王利的一种满意表现。

  等这哥仨絮絮叨叨的说完,韩三凤却满脸为难的对王安说道:

  “小砸,你们家老五跟我们家秀玉搁一块堆儿,大娘这儿是同意的,就是你大爷这刚走没两天,秀玉得守孝三年,完了他们俩结婚这个事儿就得往后推上3年了。”

  正常来讲,这种事儿是双方父母坐在一块商量才对,只是此时王大梁两口子不在跟前儿,那韩三凤就只能跟王利的兄长,也就是王安说这个事情了。

  在当地,一直保留着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父或母去世的话,作为子女在三年内是不能结婚办喜事儿的。

  哪怕是订婚,也要过了百天忌日才可以。

  王安一听这话,马上十分认同的说道:

  “嗯呢大娘,这事儿必须得听您的,哪有守孝前儿办喜事儿的,再说他俩岁数也还小,结婚可忒赶趟了。”

  韩三凤说道:

  “那就等你大爷过了百天,我跟老五他爹娘找个好日子,把俩孩子的婚事给定下来,完了等三年过后就给他俩完婚。”

  王安连连点头道:

  “嗯呢大娘,就按您说的办就行啊。”

  这种事情,应该是王大梁两口子该操心的,所以王安根本就不咋理会,现在之所以会跟韩三凤唠这事儿,只不过是因为王安作为兄长的职责罢了。

  又说了几句话,时间便来到了中午,准确的说,是来到了饭点儿,可此时的李秀玉家,虽然园子里的各种蔬菜不老少,却还没米下锅呢。

  只见李秀玉的大嫂轻轻的拽了一下李大山的袖子,然后在李大山的耳边小声说道:

  “大山,要不你去老叔家看看,借上二升玉米面吧?妹夫和他哥在这儿,咋也得吃顿干的啊?”

  李秀玉的大嫂说话声音虽然很小,但大家都在一个屋里,王安和王利的耳朵又不聋,自然是将这番话全部听进了耳朵里。

  不得不说,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的确是把李秀玉家抢的够干净的,一点口粮都没给人家留下。

  李大山一听这话,只是点了点头,不过看起来却是有点为难,主要是客人还没走呢,他却要扔下客人去借粮食。

  姑爷儿在丈母娘家本就是贵客,现在又欠下了这么大的恩情,李大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要是不在跟前儿招待,着实是有点说不过去。

  好在王安是从来不在意这些的,想了想便对王利说道:

  “老五,你骑上挎斗子去你木哥家看看,他家现在不也没帮工的人吃饭了嘛,你先整50斤玉米面过来,完了玉米粒子要是多的话,也先整个一二百斤的。”

  木雪离和王利家盖房子虽然帮工的人数较少,但粮食也是正经没少买,当初还是王安帮他俩买的粮票,然后又在粮站买的粮食呢。

  李大山一听这话,连忙阻拦道:

  “不用,真不用大兄弟,我先借点粮食,完了掺和点野菜和园子里的这些菜啥的,就能将就到秋收了,等秋收粮食下来了,家里就不愁吃的了。”

  王安感觉,农民之所以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土里刨食吃,无非就是有秋收这么一个盼头。

  听到李大山的话,王安只是笑了下,便转头继续对王利说道:

  “回来前儿路过小卖店看看再买点东西,罐头红糖啥的都整点。”

  说着话,王安就将车钥匙递给了王利。

  不管咋说,王利这也算是第一次蹬老丈母娘家的大门,买点礼品啥的也是应当应份的事情。

  王利接过车钥匙,笑呵呵的答应道:

  “嗯呢,知道了四哥。”

  说着话,王利就要往屋外走去。

  正在这时,韩三凤突然招呼李秀玉道:

  “秀玉啊,你也跟着老五溜达一圈,帮着老五指指道啥的,咱们屯子这路七拐八拐的可不好找。”

  李秀玉刚想说话,不过注意到韩三凤的隐晦眼神儿后,便闭嘴跟了出去。

  不得不说,韩三凤这老太太还是挺有意思的,竟然想出“路不好找”这么个蹩脚的借口。

  主要是苏家屯虽然是个较大的屯子,足足有着200多户,1000多口人,但不管咋着也不会发生“找不到路”这种情况啊。

首节 上一节 682/8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