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84节

  当然,要是以购买力算的话,也是不太准确的,但要是以工资标准算的话,可能应该也就差不多少了。

  直到马车走到王安之前在河里打窝的地方,而王大柱却没叫马停下来,依然任由马自己往前走,王安终于忍不住提高声音喊道:

  “爹,爹,别走了,咱们到地儿了。”

  说实话,老爹此时是啥心里,王安是完全了解的,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花点小钱儿还行,但凡数目稍微大点,可能掏钱时,查钱的手都是哆嗦的,整个人都是颤抖的。

  而这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王大柱听到王安的喊声,顿时一激灵,但也终于缓过神儿来了,连忙对着拉车的青马们长喊了一声“吁”字。

  三匹马闻声停下后,王大柱并没有关心打鱼的问题,而是满脸担心且很是迟疑的对王安说道:

  “小安,你说那些地要是都包过来,不挣钱咋整?那咱们包地的钱,不都得打水漂啊?那可是30多万呐。”

  王安一听这话就笑了,老爹这個40多岁的大老爷们儿,此时这是患得患失了。

  王安用开玩笑的语气安慰着说道:

  “那有啥的,哪天我再去哪块儿找个地窖宝藏啥的,完了咱爷俩一块儿去挖,没准又整出来个几十万呢。”

  满脸紧张的王大柱一听这话,瞬间怔了一下,反应过来后才笑骂道:

  “你个小兔崽子,净拿你爹逗闷子。”

  王大柱说完,王安就大笑了起来。

  说实话,此时的王大柱,一点没有一个40多岁人该有的沉稳,反而就像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小孩子,急需找一个能帮忙拿主意的人稳定心神一样。

  王大柱看着王安笑,可能也意识到了什么,然后王大柱就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好在笑过之后,王大柱那紧张的情绪,明显的缓解了不少。

  再看着王安那一副非常淡定的样子,王大柱的脸上,突然变得满是欣慰。

  王大柱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大儿子,是真的长大了,能撑事儿了。

  爷俩儿笑过之后,王安笑着说道:

  “爹你可别老琢磨这事儿了,那地可是一包就是70年,咱们就是简简单单的种点苹果树啥的,种完了都甭管,你琢磨琢磨,光卖苹果一年得卖多少钱?”

  王大柱一听这话,眼前瞬间一亮。

  王安又趁热打铁的说道:

  “再说了,你刚才不是还说忙不过来就把地转包出去么,咋这一会儿工夫,又变卦了咋的?”

  王大柱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这不是担心那些地包到手了再包不出去,完了咱们自己还忙不过来,要是那样一整,咱家这老些钱不就白花了嘛?”

  王大柱的担心,其实也是不无道理的,毕竟这个年代不管干啥,都得纯靠人工,至于“机械化管理”这5个字,暂时还处在萌芽之中,短时间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要是靠人工改造一两千亩土地的话,那着实就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话说到这里,王安突然说道:

  “对了爹,我琢磨买个链轨车,再买个四轮子或者手扶拖拉机啥的,你说要是有了这些大家伙事儿,那不管多少地,是不是就都不叫个事儿了?”

  王大柱一听链轨车和手扶拖拉机,眼睛明显就更亮了,满是希冀的问王安道:

  “那玩意儿能买着了吗?我看县城里那农机站,就有点柴油抽水机和铡草机啥的,也没有四轮子,手扶拖拉机啥的呀。”

  这年代的四轮车或者手扶拖拉机,那完全就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没等生产出来,名额基本就被各单位或集体瓜分完了。

  所以个人想买的话,除了托关系找人,靠自己的话根本就买不到,再说能买得起拖拉机的人,也着实是相当少见的。

  不过这个问题,在王安这儿来说完全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王安看来,武冬和张舒雅等人,要是连买个四轮车或手扶拖拉机的渠道都没有的话,那他们这些二代的能力,可就十分值得质疑了。

  听到王大柱的问话,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不在县里的农机站买,让我张姐和武哥他们去冰城研究研究,他们一天天人五人六的,买个拖拉机咋也不叫个事儿。”

  王大柱沉吟了片刻,有点踌躇着说道:

  “要是行的话,让他们帮忙买两台吧,咱家到时候那老些地,我角着一台都不够。”

  王安看老爹此时的样子,多少有点想笑的感觉。

  主要是那些荒山和荒地,此时还八字没一撇呢,可王大柱说起那些地,就好像现在都已经是自己家的了一样。

  不得不说,从王大柱的表现就不难看出,华夏农民对土地的喜爱,究竟得有多深。

  王安笑呵呵的回答道:

  “嗯呢,行啊,咱们先撒网吧,一会儿鱼跑没了,窝子白打了”

第633章 一看就会 一学就废

  王安说完,便带头向岸边走去,而王大柱答应一声,也跟上了王安的脚步。

  看的出来,不管是包地也好,还是买四轮车等农机也罢,对王大柱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喜事儿。

  所以这爷俩说完这些事儿后,王大柱满脸都是笑吟吟的模样。

  来到岸边后,爷俩便发现,此时打了窝子的那处水面上方,已经完全开锅了。

  各种各样的鱼更是纷纷窜出水面后,再重重的砸进水里,让窝子周围的水花接二连三的飞溅出来。

  就这情况,明显是不少大鱼进窝了。

  王大柱看着窝子里的情况,整个人都惊呆了,下意识的说道:

  “小安,你说你败家是败家了点,但你这脑瓜子是真好使啊,这窝子里的鱼,正经老鼻子了。”

  正在摆弄渔网,准备马上撒上一网的王安笑呵呵的道:

  “那必须的,人家不讲话了么,想要鱼上岸,就拿粮食换,没粮食咋能有鱼呢。”

  王安本来就是随口一说,王大柱却愣了一下,然后皱着眉头沉吟着问道:

  “‘想要鱼上岸,就拿粮食换’.还拿粮食换鱼,那特么得多虎啊?还人家说的,我咋没听过呢?要我看这话就是你个败家子儿说的。”

  王大柱说完,王安也有点蒙圈了,琢磨了半天才想起来,这话是前世搁篱笆子里时,有个爱钓鱼的狱友说的。

  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也不是啥大问题,于是乎,王安顺势笑呵呵的说道:

  “败家子儿不败家子儿的先不说,我就是寻思问问你,我这顺口溜编的牛不牛逼吧?”

  王大柱看着王安摆弄渔网的姿势,不屑的说道:

  “顺口溜牛不牛逼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这撒网的手法,那是一点都不牛逼,我角着你这一网撒出去,你肯定也得被鱼网带进河里去。”

  这就特么尴尬了!

  主要是以前的时候,王安对鱼实在是没兴趣,既不愿意吃,更不愿意打,也从来都没学过撒网。

  只是在王大柱他们撒网捕鱼,而王安等小孩子们跟着捡鱼的时候,看过那么几次。

  所以在此之前,王安也认为自己是会撒网的!

  奈何,撒网这玩意儿看似简单,脑瓜子里也明明对别人撒网的动作和姿势,都是历历在目的。

  可此时轮到自己亲自上手了,王安就马上感觉到,这玩意不管啥姿势抛,都很不对劲儿。

  王安这才知道,自己还真就不会撒网。

  不得不说,很多东西都是这样,那就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

  听到老爹的话,又看到老爹就站在那看自己的乐子,王安下意识的就着急的说道:

  “你个当爹的,你儿子丢人你还挺高兴啊?别站那瞅着了,快过来给我打个样儿。”

  还别说,王安这话虽然听起来挺生硬,还有点训斥的口吻,但王大柱却正经挺愿意听,好像儿子能求到自己,让他很荣幸一样。

  王大柱边笑呵呵的接过渔网,边呲搭着王安道:

  “你不正经挺能耐么?还会编牛逼的顺口溜儿,那咋还不会撒网呢?”

  王安对于攻击自己的话,向来都是直接免疫的,所以王大柱的话说完,王安一点反应都没有,也不接话茬,反而催促着王大柱道:

  “爹你快撒网呀,一会儿大鱼都跑了。”

  王大柱边把渔网折起来,边笑呵呵的说道:

  “你个臭小子,打小就这德行,一说你你就装聋。”

  王安闻言哈哈一笑,却依旧不接话茬。

  王大柱看着自己儿子这油盐不进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后,便向水面看了过去。

  然后就只见王大柱目测了一下距离,后退了几步,又突然向前一个加速跑了四五步,突然就来了个急刹车。

  就在王大柱停住的一瞬间,手里的渔网就被他顺势扔了出去。

  而被扔出去的渔网,就在空中迅速的旋转了起来,与此同时,整个渔网的面积,也是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在距离水面大约三四十公分高的时候,整张渔网才完完全全的展开了。

  不得不说,这张渔网是真的很大,展开后的直径得有七八米。

  紧接着,完全散开的渔网,就以窝子为中心,将窝子附近的区域,也完全罩了进去。

  看着渔网渐渐下沉,王大柱和王安爷俩,开始了静静的等待,因为网不落到水底,是不能收网的。

  从王大柱将网接过去,王安就在仔细观察着王大柱撒网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首节 上一节 484/8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