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82节

  主要是王大柱这人干活比较细致,马车上围着的粪帘子,都是王大柱同志精心打制的,看上去相当规整。

  粪帘子,虽然叫“帘子”,但这玩意其实就像是四块门板围在了车厢上,也类似于货车车斗上面的四块围板。

  只不过这四块板子,是两长两短,正好卡在车厢上。

  总之安装这玩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马车上多装点东西,像是装土、装粪、装玉米棒子、装高粱头、还有装向日葵脑袋啥的,都得在马车车厢上围上这玩意儿。

  看到王安加入进来,刘桂兰下意识的说道:

  “小安你歇好了吗?这点活儿我跟你爹干就行了,你快上屋呆着去吧。”

  看的出来,刘桂兰是真心不想让王安帮忙,好像王安干装粪这种活,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

  王大柱停了一下,喘了一口粗气也说道:

  “嗯呢呗,这一天天的咱家顶你最忙,你快回屋去吧昂,不用你。”

  说完这句话,王大柱就再次将铁锨插进粪堆里,然后铲了一铁锨粪,扔进了粪帘子里。

  说实话,王安听到这话还是很感动的!

  因为王安知道,父母不想让自己干活,绝不是因为自己为家里创造了多少财富,他们只是单纯的不想让自己干活而已,没有任何原因。

  要知道王安前世时,可是整天在县城里瞎混的,家里的农活,那更是没干过多少的。

  但哪怕是王安回家了,王大柱两口子却也从来没支使过王安下地。

  不得不承认,王大柱两口子的这种变相“溺爱”,虽然不对,但作为子女的,却也是实打实的挑不出毛病。

  不过王安虽然感动,但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边往粪帘子里装粪边笑呵呵的说道:

  “那咋的?你们干活我瞅着,那让屯里人看着,还寻思你俩生了个逆子呢。”

  不得不说,王安这话说的虽然有道理,但却不是王安的心里话。

  因为在王安看来,别人的看法和说法,那特么都是屁,王安要怎么干,干什么,那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听到王安这话,王大柱两口子瞬间一愣,突然感觉,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大儿子了。

  王大柱和刘桂兰对视了一眼之后,王大柱突然笑呵呵的说道:

  “哎呀呀,我大儿子出息了,那行,一会儿你跟我下地散粪堆去,让你娘搁家揍饭。”

  王安闻言,毫不在意的说道:

  “那都小事儿,这点玩意儿一会儿就完事儿。”

  散粪堆,就是把粪拉到地里后,均匀的分散在地里,不过这玩意儿也不是随意散开就行的,而是有说道的。

  正常来讲,十根垄为一趟子,每隔10步到12步远就要有一个粪堆。

  也就是说种这十根垄地的时候,在10到12米远之内,是共用一个粪堆的。

  这里最重要的是,粪堆与粪堆之间的距离,一定得控制住,不然捋粪的人就难受了。

  太远的话,垄沟里的粪就接不上茬了,也就是有的种子就会得不到粪的滋养了,而太近了的话,粪簸箕里的粪又会剩下,导致下一截垄沟的粪没法捋。

  除此以外,每一小堆粪的多少,也要尽量控制住,基本上就是满满的15铁锨就够用。

  当然,要是家里粪多的话,就多放一铁锨也没事儿,不过绝对不能太多,因为用来捋粪的粪簸箕装不下。

  很快,在三张铁锨的不断铲挖下,一马车的粪就全部装完了,而且装的还是尖尖的,最后又用铁锨拍了拍。

  在临走的时候,王安看了看手表,感觉送完这一车粪,也就差不多黑天了,于是乎,王安灵光一闪,便跟刘桂兰说道:

  “娘,你帮我把那渔网找出来一个,一会儿回来前儿,我跟我爹去河里撒两网。”

  王大柱两口子闻言一愣,没寻思自己这大儿子,就送个粪的工夫,也得琢磨整点吃的。

  其实之所以王安想要捞鱼吃,那是因为今天中午这鱼吃的,感觉着实不咋地,主要是那鱼吃起来,明显有点臭的哄的味儿,也就是说,之前存的那些鱼,其实都变质了。

  王安说完,也没理会这两口子,便转身进屋了。

  要说王安进屋也没闲着,而是用白酒和半勺红糖,拌了半碗玉米面。

  有啥说啥的讲,就这玩意儿给鱼打窝,正经牛逼了。

第630章 消化不良了

  搅拌完玉米面,王安又将这些玉米面攥成一个面团子,然后便拿着这个面团子出门了。

  当王安走回马车旁边的时候,刘桂兰已经把装着渔网的麻袋找了出来,并且被王大柱绑在了车后大梁上。

  看到王安手里的大面团子,王大柱诧异的问道:

  “你整这玩意儿干啥呀?咋的?你饿了?”

  说实话,王大柱这话说的,着实有点气人,明知道王安要打鱼,还非得问上这么一嘴。

  再说王安哪怕是真饿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啃生面团子啊!

  奈何说这话的,是自己的亲爹,所以王安选择忍了,主要是不忍也没法,当爹的说儿子,说就说吧,又不能动手揍自己亲爹一顿。

  不过虽然不能将自己老爹咋地,但话还是要说的,所以王安边随手将面团子放在粪上,边笑呵呵的顺着王大柱的话说道:

  “嗯呢,我寻思一会儿咱爷俩饿了干不动了,就把这面团子烤了吃。”

  王安话音刚落,只见刘桂兰也忍不住笑骂着插嘴道:

  “你这犊子玩意儿,好好跟你爹说话,那吃的玩意儿还能放到粪上?”

  看的出来,这两口子就是故意的。

  王安挨说了,王大柱倒是正经挺高兴,然后笑着说道:

  “那小河沟里的鱼多得是,你整这玩意儿根本没必要,都白瞎那玉米面了。”

  不得不说,王大柱说的还真就没错,毕竟在当地要是想吃鱼了,并且对鱼的种类也没有什么要求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随便找个小河沟子,然后直接用抄网捞就可以了,打鱼的话也是直接撒网就行,老特么简单了。

  毕竟这年代的黑省,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而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中的前一句和后一句,虽然有点夸张了,但“瓢舀鱼”这句话,却是一点儿都不夸张的,因为这是事实。

  所以像王安这样,撒网之前还想着要打个窝儿的,确实没啥太大的必要。

  其实除了这些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粮食比鱼金贵的多,用粮食换鱼,开什么玩笑?

  不过王安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王安想在大河里撒网打大鱼,像是小河沟子里的那些小鲫鱼、小鲤鱼或草鱼苗子、白条、还有窜钉子等等杂鱼啥的,王安才不吃呢。

  关键是打鱼的时间很短,只能撒个三两网就得回家了,所以打个窝聚聚鱼,就十分有必要了。

  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我才不去小河沟子打鱼呢,我要去大河打大鱼,我跟你们说,打个窝子聚聚鱼再撒网,嘎嘎快,不然得顺着河边扔上好几网,那多费劲。”

  王大柱闻言笑了一下,这才“赞许”的跟刘桂兰说道:

  “你别说啊,还是小安这法子好,我们原来都是把糠炒熟了给鱼打窝,这用玉米面打窝,我们还真没干过。”

  王大柱这话,着实有深度,听起来像是夸赞,但实则就是在说王安浪费粮食,只是说的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好在王安对这种话从来都是免疫的,反正你是爹你有理,你爱说啥说啥呗,我就该干啥干啥就行了。

  刘桂兰对于怎么打鱼是没有兴趣的,只是嘱咐了一句道:

  “那你俩小心点,那河水现在老深了。”

  王大柱俩人答应一声,便前车耳朵一个赶车的,后车耳朵一个坐车的,往田地里走去。

  路过大河的时候,王安把面团子一分为二,找了两处方便站在岸边撒网的缓流区,便把两块面团子扔了进去。

  而之所以现在就扔面团子打窝,而不是撒网前再打窝,那是因为发窝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说面团子扔进河里,鱼就会马上过来。

  正常来讲,最快的发窝时间,也得半个小时以上。

  毕竟鱼是靠嗅觉找食物吃的,所以只有玉米面的味道在水里完全散发开了,鱼才会循着味道聚集过来。

  而众所周知的是,小鱼是大鱼的食物,所以只有大量的小鱼聚集过来了,才会引来大鱼,而大鱼过来了,才正式到了撒网的时候。

  想要判断大鱼是否聚集了,也是个十分简单的事儿,只需要观察水面即可。

  当水面上的水泡泡很小,但很密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撒网,因为这只是小鱼进窝了。

  而水面上就像水烧开了那种感觉,水泡很大又非常密集的时候,才是大鱼进窝了,只有这个时候撒网,那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一网打尽”!

  扔完面团子,王大柱才问王安道:

  “我看你这面团子好像不简单啊,咋还有股子酒味儿呢?”

  王安毫不在意的说道:

  “那肯定有酒啊,还有半勺红糖呢,我跟你说爹,就用酒加红糖拌玉米面,那鱼嘎嘎愿”

  还没等王安说完,只见王大柱就转过头气急败坏的说道:

  “你个败家玩意儿,你搁玉米面霍食我就够心疼的了,你还把酒和红糖也掺进去了,那特么得多少鱼?能换来那些酒和红糖啊?你是不是虎?”

  说着话,王大柱还想抡赶车的大鞭子打王安,只是突然又停下了,可能是感觉王安这老大了,再搁鞭子抽不好。

  不过看的出来,王大柱是真的很心疼那些拌鱼食的酒和红糖。

  因为不管是酒还是红糖,在这年代来说,可都是非常金贵的东西。

  很多人家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那么半斤八两的红糖,平时的话,可能连影子都看不到。

  这,是事实。

首节 上一节 482/8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