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380节
鹿的再生能力,在陆地上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可能都是最强大的。
所以这种针扎的小伤口,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全长好了。
说实话,这只母鹿今天也着实够倒霉的,碰上了王安这么个猪一样的选手,无缘无故的白白挨扎了三针。
好在王安喂了它最爱吃的咸盐,也算是做了补偿。
当王安回屋的时候,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而两个小妹妹,早在王大柱和王安给鹿放血的时候就回屋了。
当然,王逸也放学回来了。
晚饭的时候,全家人又因为马的事儿,议论了一遍,木雪晴全程没发表看法,最后由刘桂兰一锤定音。
那就是听王大柱的,不卖!!
说实话,王安严重怀疑这老俩口已经提前商量好了。
当王安拿出之前跟王大柱说的理由时,刘桂兰的回答是:
“有人敢找麻烦,我就去找我大闺女小雅去,哼,我就不信那个事儿了。”
无奈的王安,开始给这两口子算经济账,但却再次被刘桂兰顶了回来。
刘桂兰的说法是:“一个马驹子长大卖的钱,买多少料都够了。”
当王安给两口子说,喂草的问题时。
刘桂兰白了王安一眼,理直气壮的说道:
“草花什么钱?漫山遍野都是,秋天多打点草,就够喂的了,再说还有秸秆呢。”
当王安说到,人会非常受累的问题时。
刘桂兰听完后那架势,差点就要起来揍王安一顿,虽然忍住了,但是却非常生气的说道:
“农民还怕受累?干点活这家伙把你吓的,不用你,我跟你爹就能伺候这些牲口,啥也不是。”
王安悲哀的发现,这老两口真是受累没够儿,一点儿也不会享受人生。
其实这也是农们的通病,在农民的认知里,只要是事关自己家的事儿时,那人工就是一文不值的,根本不会考虑“人工成本”这个问题。
所以,不甘心的王安语重心长的说道:
“娘,咱家差钱吗?你们那么拼命的干活有啥用呢?我整那老些钱是为了啥呀?不就是为了让你们少干点活吗?那咋还说啥都不行了呢?”
王安的话,都让王大柱和刘桂兰同时愣住了。
看得出来,这两口子因为这句话,那是正经是挺感动的。
第487章 良药苦口利于病
只见这老两口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后,刘桂兰转头降低语调说道:
“我跟你爹又没老,能干点就干点呗,等我们老了咋也能给你们减轻不少负担。”
王安一听这话,颇为无奈,因为凭自己的能力来讲,何谈“负担”一说?
思索片刻,王安劝说道:
“你们要是就这么干下去,那以后身体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只有你们健健康康没病没灾的,那才是给我减轻负担呢,知道不?”
王安的话,王大柱立马不愿意听了,直接反驳道:
“那咋的?就这点墨迹活儿,还能累坏人咋的?”
王安想了想,突然发现有点不知道说啥好了。
主要是王大柱两口子现在才40出头,即使在农村他也不能算是老年人啊!
再说现在也就是王安重生,关键是挣着钱了,不然的话,这个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还得是王大柱两口子。
因为王安前世的这个时候,对这个家的贡献不能说是啥也没有,却也的确就是可有可无的。
王安琢磨了一会儿,感觉还是不要过多干涉父母的想法为好,他们愿意干啥就干点啥,只有他们自己感觉得劲儿,那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里,王安一改之前的态度,笑呵呵的说道:
“没毛病,那就你们说了算,反正咱家又不缺那几匹马的钱。”
听到王安的话,王大柱和刘桂兰立马就笑了出来。
只听王大柱笑呵呵的说道:
“嗯呢呗,养啥不是养,年年卖二岁子马也不少卖。”
王大柱说完,刘桂兰就紧接着说道:
“再说咱屯子有不少没大牲口的人家,咱家这老些骡马闲着也是闲着,往后换个工啥的,不也能落下不少人情么。”
不得不说,这两口子说的都对。
如果不考虑人工成本的话,养马虽然收益不高,但的确是稳赚不赔的。
再说换工这個事情,也是这年代的农村,普遍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不管是人与人换工,还是人和大牲口换工,都是正常的。
人和人换工不谈,但人和大牲口换工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实在是太弱了。
但凡家里的老爷们病倒或出现什么意外,那整个家基本就算塌了。
比如之前的木雪晴家,比如沈薇家,都属于是这种情况。
一点不夸张的说,那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该做饭的时候米缸里没米这种事情,那都是正常情况。
而且在黑省,虽然土地肥沃且没有干旱的情况发生过,但洪涝却是经常发生,一场洪水过后,那真是尼玛鸡毛都剩不下。
奈何不管是哪种情况发生,都不是正常家庭能承受的。
当然,也有那种比较倒霉的,就是家里总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那种。
也就是不管全家人怎么努力干活,家里都一点钱存不下,年年都分儿逼没有。
而以上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穷人,自然也是买不起大牲口,同样也养不起大牲口的人家。
可是这年代的农村,不管是出远门还是种地,没有大牲口都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除了跟有大牲口的人家换工以外,那真的是一丁点的办法都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了,没有大牲口还得死是怎么的?
不得不说,死肯定不至于,但是在农村生活,没有大牲口你还真就没招!
远门可以不出,砍柴火可以砍完后,人从山里往回背,碾米碾面也可以人推碾子
可是种地怎么办?用人刨坑啊?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你——无知!
想到这里,王安笑呵呵的夸赞道:
“还得是伱们考虑的长远啊,比我强多了。”
王大柱听到这话,高兴的神色那是溢于言表,喝了一口酒后嘚瑟着说道:
“要不咋说我是你爹呢,要是你比我强,那就得你是我爹了。”
说实话,王安听到这话后,一开始还没当回事儿,因为老爹经常嘚瑟,全家人都习惯了。
但是稍微一琢磨后,却咋琢磨这话咋不对味儿。
关键谁是爹谁是儿子这个问题,他跟谁比谁强也没啥关系啊!
想到这里,王安下意识的抬头想要劝老爹几句。
只是当王安笑呵呵的抬起头刚要说话的时候,刘桂兰已经抬起手轻轻的向王大柱拍了过去。
刘桂兰边拍还边笑骂道:
“刚夸你两句你就找不着北了,满嘴胡屡屡,哪有跟自己儿子说这话的?”
旁边的木雪晴和王逸,再也忍不住的笑出声来,而王安听到老娘的话后再看到老爹的囧样,直接就笑出了猪叫声。
只有两个妹妹没咋听懂大人的话,只是跟着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晚饭过后,全家人一起听了会儿收音机,快到八点的时候,才准备睡觉休息。
而直到这时,王安才把方秀娥给配的药拿了出来,当然,鹿血也没落下。
木雪晴注意到王安的动作后,指着王安手里装药的罐头瓶子,下意识的说道:
“这就是方秀娥那娘们儿给你配的药呗?”
王安点点头随口答应一声,便继续费劲巴拉的吃药了。
之所以说是费劲巴拉,是因为方秀娥配的这个干药面子,那是正经挺难下咽的,可以说比汤药还难喝。
当然,这种难喝,说的不是味道,因为中药的味道都不咋地,不过也是正因如此,才有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个说法。
而这种难喝,说的是这玩意粘嗓子,不但粘嗓子,还粘牙粘上膛。
此时的王安,就感觉吃这个药比吃木匠用的树胶还难受,不管咋咬咋嚼亦或者用舌头顶,这个药在嘴里也不下去。
于是乎,王安就把手指头塞进嘴里捅了起来,各种捅.
木雪晴看到这一幕后,在旁边立马笑了起来,笑的还正经挺开心,“咯咯咯咯.”的就停不下来了。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