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娱乐:身家千亿,开局签下杨老板

娱乐:身家千亿,开局签下杨老板 第44节

至于接下来徐山争的电影,那自然是从刘一伟那里买来的《人在囧途》了。

如今眼看着已经到了九月中旬。

再有几个月就要元旦了,等徐山争拍完《爱情呼叫转移》把剧组攒出来,就得零九年。

正式开机起码也得年初的时候,拍摄、剪辑、宣传发行,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年中。

不过说实话、

秦寿并不打算给徐山争那么长的时间。

原因很简单。

因为秦寿觉得没必要等。

按部就班并不是他的风格,最大程度上压榨自己手下这些人的潜力,才是秦寿这个老板要做的。

这世界上的事情,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

就好像当初吴白鸽拍《英雄本色》一样。

这家伙从弯弯回来的时候,是拍腻了那边的爱情片,想要转型。

于是拉上日薄西山被邵氏扫地出门的狄隆大叔,加上一直想要从小荧幕电视剧明星变成大荧幕电影明星却拍一部扑街一部号称毒药发的靓仔发哥。

再加上步入转型期,希望从歌坛转战影坛的流量小声章国荣。

这四个人凑在一起,才造就了港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级爆款电影《英雄本色》!

不夸张的说。

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就,不是票房上的。

而是直接让毒药发变成了神仙发,让小马哥这个荧幕形象成了一代男神。

发哥穿着风衣叼着牙签的形象,要是放在后世,绝对能让京东、淘宝全都脱销。

至于狄隆大叔也直接焕发了事业第二春,成功在国内打开了市场。

就连章国荣也完美的从偶像派变身实力派,瞬间就让人意识到,原来这家伙不仅长的帅唱的好,演戏也很棒。

所以。

秦寿并不认为《人在囧途》这部戏就肯定会票房扑街。

前提是徐山争要找到合适的演员才行。

而且。

秦寿的想法也很简单,娱乐圈这个地方,从来都不是讲恩情的地方。

自己一个煤老板进入这个圈子,等于是从别人的碗里抢肉吃,哪个会轻易让出属于他们的利益?

新人要出头,老人想要更多的利益。

都是要用自己的手去争的!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娱乐圈这个地方,从来都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一样,这是秦寿从父亲那里学来的道理。

不管是煤炭行业,还是娱乐产业,又或者是房地产等等行业。

都是人构成的。

人是什么?

一横一竖,胜者站着通吃,摆着躺着死去,没有别的选择。

进了娱乐圈就是进了名利场,每天都得用尽心思去想着如何站稳脚跟,讲利益,不讲恩义,这就是娱乐圈的现实。

想到这里。

秦寿拨通了黄振奇的电话。

“秦总!”

电话接通,黄振奇说道:“有什么事么?”

“是这样的,徐山争准备签约咱们公司,并且我允许他开办个人工作室。”

秦寿淡淡地说道:“从今天开始,所有加盟我们公司的艺人和导演,如果达到一定的成绩,就允许他们开办个人工作室。”

“啊?”

黄振奇直接就愣住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

秦寿竟然真的直接把徐山争给签下来了。

虽然在电影方面,徐山争确实没什么名气,但他在电视剧方面,还是很有人气的。

“所有程序都正常走,该抽成抽成,他的新戏我们投资,他有资格拿票房分成。”

秦寿说道:“但必须要控制在一定数量,如果达不到一个亿的票房,他只能拿百分之一的票房分成,至于导演的酬劳就按照正常的新人导演价格给。”

“我明白了。”

黄振奇连忙点头。

光明娱乐又不是开善堂的。

你徐山争第一次做导演,给你一点票房分成已经很不错了。

换做是一般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另外,派邢副总过去做监制,严格控制电影成本,不允许超过一千万!”

秦寿最后说道。

钱要花在刀刃上面。

对徐山争这样的家伙,就得极度压榨他的潜力才行!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求月票,求各种支持!新人新书,今天如果达到五万鲜花,两千评价票,我就十更送上!另外,有五百书币打赏或者月票达到八十,也会十更的!书评如果达到一百,也会十更!.

第五十九章 徐山争的想法!(11,求鲜花评价票)

横店。

《爱情呼叫转移》片场。

公路上铺着滑轨,摄像机慢慢的迁移拍摄,有工作人员举着收音话筒。

导演张建雅和编剧刘一伟正在那里看着监视器。

“导演,你觉得怎么样?”

刘一伟搓着下巴,对张建雅问道。

“还不错,我觉得没问题。”

张建雅点点头道。

《爱情呼叫转移》的拍摄非常高效率,三四个小时,拍了十组镜头。

很多时候,细致的分镜头稿本根本没有,直接就是三四个编剧现场改词,写飞机纸给导演。刘一伟这个这个段子高手也在其中。

说实话。

这样的方式,拍摄还能这么高效率,足可见这帮人还是有些功夫的。

不仅仅是内地这样。

早在九十年代,港城的电影圈子,就用这样的方式拍电影。

早些年王京那家伙拍《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剧本就是他花了一晚上时间写出来的。

至于拍摄的时候,编剧在旁边等着,一边写一边拍。

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

王京那家伙上午拍《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下午就去帮着周星星拍电影版的《鹿鼎记》,然后也没有剧本。

晚上的时候去做另外一部戏的监制,同样没剧本。

很神奇不?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像《鹿鼎记》这种票房大热的电影,这边还没有下线,第二部已经开拍了。

不但如此,这些电影拍出来竟然票房很好,哪怕十几年之后再看,质量也不错。

九十年代的港城电影圈子是个神奇的时代,不少知名导演,既是导演,还得是编剧,剧本他们自己写,电影自己拍,至于什么专业编剧?

抱歉,不需要!

原因很简单,不少人都是社会底层出身,就算你把分镜头剧本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看不懂的。

港城九十年代的某些电影,基本上就是几个导演制片凑在一起想点子,拍脑袋决定拍什么题材,然后有人去找周星星,有人去找刘天王,有人去揾大水喉。

听起来很离谱。

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更离谱的事情在于,这样的方式竟然影响了十几年后的国内电影圈。

在一五年一六年开始,一直到二零年之前,秦寿见多了玩堆积木的电影。

首节 上一节 44/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截胡白娘子开始制霸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