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英伦1986

英伦1986 第180节

  “阁下您好,非常高兴见到您!”

  吕克·贝松挺著啤酒肚,脸上挂著自信,人虽胖,但行礼不卑不亢的,显得很从容,啤酒肚像个缓冲垫似的,微微一弯就弹起来了。

  “哈哈!辛苦了,不是说前两天就到了吗?路上遇上什么麻烦了?”

  艾伦有些好奇,法国离威尔斯又不远,隔著海就到了,这走了几天是什么情况?

  没等吕克·贝松解释,帕特里斯先开口道:“少爷.贝松去年拍了一部电影,就是让·雷诺主演的,下个月就要上映了,本来我们已经准备启程了,但制片方又遇上了一点点问题,只能又拐回去了。”

  “哦?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艾伦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不用阁下,都是小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

  艾伦笑著点点头,看著两人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不想多聊,让下人先带著吕克·贝松去休息,留下帕特里斯问话。

  “这个是什么情况?”艾伦指了指远去的吕克·贝松道。

  “他是自己拍电影,法国佬您还不知道吗?对于电影的要求多,他有些地方不得不按照资方的要求改来改去,受不了那个委屈。”

  艾伦眉头一皱,这听上去有些像刺头啊,这样的人,就算再有才华,那电影也由不得他啊。

  自己拍电影的时候,赔不赔钱的他无所谓,艾伦心里自有计较,但现在要是来一位想拿著他的钱随便折腾的大爷,那他可不太需要了。

  “少爷.他主要擅长小成本、快节奏的电影,但他的小成本还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小成本,而是有点大场面的小成本。”

  或许是看到了艾伦的疑惑,帕特里斯很贴心的解释了一句。

  “哦?”

  一说小成本,艾伦就明白了,如果一部本身投资就不大的电影,制片方再给导演增加一些,这样那样的特殊要求,那确实是玩不下去,要是有钱,加点要求也就加了,忍忍就过去了。

  那他妈小成本加那么多要求,还让人家导演怎么玩?

  本来就资金紧张,没有容错率啊。

  “那就留下来试试吧,正好跟著我这部电影当个副导演。”

  艾伦微微一笑,暗暗想到,老子现在左手詹姆斯·卡梅隆、右手吕克·贝松,背后还有自动提款机索尼。

  这还不是怎么拍怎么有?

第一期沙雕问答

  开书都两个多月了,字数也走到四十多万了。

  我平时还是很喜欢看评论的,基本上每条评论都要看看,看看读者老爷的反馈等等情况。

  本来还幻想著抄抄书评呢,但我也不知道为啥,我的书评论普遍不多,好像看扑街作者的书,读者老爷们都不爱评论?

  今天也是写著写著写烦躁了,整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沙雕问答,在这里统一回复(狡辩)一下。

  首先第一个。

  在前几章就有一些大聪明和美吹在那里评论。

  ①主角凭什么看不起美利坚啊,你一个带英贵族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美利坚人,你不知道人家美利坚以后有多强吗?

  答:看到这种评论,我实际上有点麻木,但凡了解点历史的,总该知道美利坚是怎么来的吧?

  他那点历史拢共二百多年,你猜猜他们当初没独立之前,是怎么回事?

  带英的传统贵族又怎么不能看不起他们?

  而且书里那个看不起富商之女的桥段,是有无数真事印证的真实事件呀,就算不懂,可以了解一下嘛。

  为什么非要给我东扯西扯的,有些人觉得美利坚强,那是因为宣传上,伱只知道他们,但不代表别人都要像这些人的认知那样,多么在乎他们。

  我看有些评论里,动不动给我来一句,人家欧美如何如何,你这不能如何如何。

  好家伙,一句欧美你把整个欧洲和北美当整体了?

  有些情况下,在大方向上,是能用这样的词,但只要一细分,欧是欧、美是美、人家那么多国家和地区,都被有些人当一样的了,这种东西我简直无法吐槽了。

  难道你看一个年代文,主角要是穿越回华夏了,那以前岛国还很强呢,主角是不是也要看得起岛国?

  这是立场问题啊,有什么可杠的?

  ②本书对话没有翻译腔,没有代入感,不真实。

  答:前一段时间有个人,跑来对我指指点点的,说这说那的,那书写出来是给自己人看的,为什么国外题材的书就非得用翻译腔写?

  难不难受啊?

  哦.上帝啊,我真想照著你的腚沟子上狠狠踹一脚。

  我至今都记得那位读者老爷,挂著个李佳欣的头像,一副大言不惭的样子,对我指指点点,还美其名曰两本书都支持我了,还帮我推书了,说我要听他的意见,不能玻璃心。

  我按照他的名字一查,好家伙,两本书都是2点粉丝值,总共两本书加起来4点粉丝值,您的支持真是让我感动。

  别的不说了,打赏个黄金、不白银盟主吧,我给我在法国的二舅姥爷拉过来,让他给你找个纯正的伦敦人,用伦敦腔亲自给你朗读英文的都行,这够不够有代入感?

  ③醉了,你这是1986年?你觉得那个时代没相机和摄像头?我们那边城市八九十年代结婚都有手持的摄影机,一抓一大把,什么香江更多,外国就不用说了。

  答:这个问题至今还挂在书评区,本来给他回复了,但好像发不出来。

  这给我气的呀

  说不好听的,简直无心码字。

  我郑重声明一下。

  如果有的专业问题,不懂。或者没看明白之前,先别急著喷,咱可以搜一下.

  但不懂,硬是偷换概念,还一副指点我的样子,就真的搞心态了。

  拍电影的那叫胶片摄影机,是用的胶片!胶片!胶片!

  这玩意和后来拍电影的数码摄影机不同的地方在于,后来的数码摄影机是可视的,剪辑也方便,导演坐在监控器前,就能看到几个镜头内拍摄的画面了。

  而书里最早的胶片摄影机,不是相机!

  相机虽然也用胶片,但那叫胶卷,是拍照片用的!

  而以前电视采访,和庆典录像用的,那叫仿真信号录像机。

  看清楚了,录像机!

  录像机是插录像带的!

  这玩意是便携,但它拍出来的东西像素差,只适合小屏幕,也就是电视上播放,这个有的时代比较早,八九十年代早就普及了,更早之前就有。

  但它和拍电影用的胶片摄影机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把录像机拍摄的东西发大到大荧幕上看,基本上全是颗粒感。

  像素像素懂吧?

  录像机拍出来的画面,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期,能有几十万像素就了不起了,后来的高清录像机出的更晚!

  这种录像机从最早的卡带、磁带、到后来的盘片、硬盘。

  录像机和摄影机这俩不是一回事!

  烧煤的火车和高铁,都是在铁路上跑,都能拉人拉货,你能说这俩是一种东西吗?

  那位叫@无限月票的读者,非常感谢你给我普及的知识,我谢谢您!

  本来准备和他对线的,发现评论老发不出来,特意开个单章解释一遍,憋的我实在不爽。

  好了吐槽完了,打扰各位读者老爷了,我继续去码字了。

第165章 人员齐备

  “你这几天去催催剧组的人,赶紧准备,咱们早点开拍,我本来还准备六一儿童节上映呢,这下都来不及了,弄不好还得拖到今年圣诞节。”

  挥手打发走帕特里斯,艾伦回到卧室,站在卧室那逼仄的小窗户旁,看著城堡楼下的草坪,再想到自己即将开拍的电影,艾伦不仅有些期待了。

  上次是借口送给美利坚人民的圣诞礼物,但他们里面居然有小黑子不领情,领会不了艾伦老爷的好心,居然说他没用黑人演员是歧视少数群体。

  本就有些气不过的艾伦,忍那群黑人很久了,好不容易等到风声过去了,就第一时间派人过去找那些挑事的黑人,让手下替他带去来自艾伦老爷的关爱。

  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现在什么结果了,这种信息,电话上说不了,邮寄信件吧,又不安全,艾伦只能等到那些人回来后,才能知道事情的结果。

  这些小黑子对艾伦来说,有点像后世的那些键盘侠,屁大点的事儿,就喜欢在网上瞎逼逼,还自以为隔著屏幕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有些人在生气的时候,随口说一句:“你去死吧!”

  这种话,大部分都是气话,带著点小小的祝福,不能当真。

  但到了艾伦这里,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有能力,顺著“网线”过去找大西洋对岸的这群键盘侠小黑子的。

  无非是花点钱,费点时间罢了。

  他现在有钱,有人手,更不怕花钱,所以.

  这些小黑子,只要是露头的,他都一一记得,并且还把他们的照片、名字、在报纸上发表了什么言论,统统都剪下来贴到本子上。

  一等到风声过去,就迫不及待的派人过去问候。

  这些小黑子以为隔著大西洋,艾伦拿他们没办法,但是巧了.

  艾伦也以为,隔著大西洋,就算有人知道这种事情和他有关,别人照样也拿他没办法,对面的人只会在报纸上叽叽歪歪,阴阳怪气几句,但艾伦就不会玩的这么轻了。

首节 上一节 180/6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支付九十九元:为你缔造神秘葬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