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带着仓库到大明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852节

首先是跑圈,绕着操场跑。

金忠的眼皮子跳了一下,低声问道:“德华,那是瞻墉郡王?”

岳保国的手臂需要休养,今天没出操,朱瞻墉就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嗯,就是他。”

金忠啧啧称奇道:“居然没人愿意和他并肩,这得多招人厌啊!”

他看到的是朱瞻墉被孤立,而杨荣看到的却是……

“那些学生不想交好郡王吗?”

朱瞻墉虽然被冷落了,朱棣也下了决断:朱瞻墉此生止步于郡王!

可一个郡王也比这些平头百姓的孩子强一万倍啊!

怎么就没有人去亲近他呢?

方醒眯眼看着那些学生,淡淡的道:“在这里没有皇亲国戚,有的只是学生。书院不主张学生走捷径,至少在学习阶段不要走。”

当功利心蒙蔽了这些年轻人的心后,方醒宁可把书院一把火烧了!

“求学的态度有多种,可我更希望他们能知道,学习才是本分。”

杨荣尴尬的笑了笑:儒学的学生们大多都是奔着科举去的。

而科举就是赤果果的利益,能考中进士,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从此改变出身,变成了官宦。

可就算是考不中进士,举人和秀才也有许多特权啊!

免役是一层好处,而更重要的好处就是免粮。

这人一学习就奔着这些特权去,也难怪儒学最后变成了那个样子,其实真是自找的。

跑圈结束,就在外面的人以为完事的时候,那些学生都去取来了自己的木枪。

“杀!”

四十多名学生排成四排,跟随着辛老七的哨子开始练习刺杀。

呐喊声整齐,动作整齐,而且还瞪眼呼喝。

金忠看到朱瞻墉也一丝不苟的在跟着练习刺杀,不禁叹道:“若是大明的学生都能这般文武双修,老夫也可瞑目了。”

杨荣苦笑道:“开国时倒是有一阵,可后来文武殊途,认为这是武人操持的贱役,就荒废了。”

“这股风气是从前宋沿袭而来,以前的文人好歹还能一人,一剑走天下,可现在你们看看,去考试还得带着个书童,这哪是学生,这是老爷!官老爷!”

解缙来了,愤愤不平的开喷:“还没考出成绩来,走路,坐姿,站像,哪里都像官老爷,这等人就算是考上进士,那也是官油子!于国于民无半点益处!”

这话把当前的儒生都扫了进去,杨荣有些尴尬,可却不能翻脸。

眼前这位的资历之老,国朝目前真的没人能比。

朱元璋看好的天才,朱棣的首辅,这等人物,连金忠都差远了。

金忠干咳道:“罢了,风气已经败坏至此,除非是陛下下定决心,在考试中加入武事,否则大势难挡啊!”

方醒激将道:“陛下不提,你们也可以鼓动一番嘛!若是能一改目前文弱的学风,那真是善莫大焉。”

金忠冷笑道:“哪有那么好改的!每日的功课那么多,你读了书,走路得小心翼翼的,否则别人就会耻笑你与农户贱民一样,丢人!”

“老爷,有个叫做远山公的人求见。”

这时有人过来禀告,方醒一怔,乐道:“难道是来挑战的?那正好,当着大家的面,今儿咱们就给科学正名!”

“咳咳!”

杨荣干咳道:“兴和伯,这位远山公就是那位秀才,现在算是你科学一脉了。”

方醒遗憾的道:“让他进来。”

这位秀才公这几天的名气很大,当然,以前因为他总是对前人的思想提出质疑,名声也不小,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已。

第975章 蔑视权贵的远山公,来历不明的老妪

远山公看着也就是五十岁左右,干瘦,表情严肃,在看到杨荣和金忠后也只是作揖。

“二位大人好”

杨荣勉强点头示意,然后就说要回去处理政事。

“兴和伯这边可千万别再试了啊!”

方醒笑了笑:“仓库里本来有些学生们的游戏之作,不过杨大人这般说,方某就让它们在仓库中积尘吧!”

杨荣一怔,然后了然的拱拱手走了。

——你们若是消停,那大家好说。若是不肯,非得要闹闹,那大家就当面锣,对面鼓的来开怼吧!

金忠也走了,他主要是来帮衬的,现在事情消停了,兵部可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处理。

“老夫常复悠,见过兴和伯。”

面对方醒,常复悠的腰弯了弯,大抵这就是他的底线了。

“老夫并非考不上举人进士,只是不想去了朝中做磕头虫,宁愿在家中,以教授小辈学生为乐。”

这是个有趣的人!

方醒拱手道:“远山公此言正和方某之意,请。”

“伯爷!小的想进书院!恳请伯爷恩准!”

外面有人高喊道,声音恳切,可方醒没回头,带着常复悠去喝茶。

守门的袁达说道:“山长说了,每年的招生人数就在那了,多余的一个不要,回家自学吧!”

那人不服气的道:“可我刚才数了一下,有五十多人呢!不是才招收了五十人吗?那多出来的是谁?”

袁达一听就怒了,喝道:“那是我家老爷从金陵带回来的学生,怎地!还得经你同意才能入学不成?!”

……

到了方醒在书院的房间,常复悠看着简单的装饰微微点头,等方醒给他泡了一杯茶后,还欠身致谢。

方醒没有什么正襟危坐,而是用非常舒坦的姿势坐在椅子上。

“远山公此来可有教我?”

常复悠放下茶杯道:“老夫浸淫儒学多年,算是窥到了些门径,总而言之,就是一切法古,听从于千年前的夫子们的教导,好生做人。兴和伯以为如何?”

“有趣!”

方醒微微一笑,并未附和。

“老夫本不想考秀才,可终究为了些许的好处还是下场了,可笑的是,当时老夫写的文章里有一段是藏头,那考官却没看出来,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这是个鄙夷权威,蔑视权贵的老家伙!

“兴和伯以为儒学和科学如何?”

啧!

方醒有些头痛,这老汉的口吻怎么像是谋士在寻主公的意思啊!

“儒学吧方某没多少造诣,不过在可见的未来,儒学只是一门修身修心的学问。”

这里没有旁人,方醒无需谨慎。

“至于科学,这是一门实用之学,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这一点想必远山公不会反对吧?”

常复悠摇摇头,他觉得方醒还是高抬了儒学。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抱团,等科学子弟出仕之后,必然也会抱团,成为和儒家一样的利益团体。”

常复悠微微点头道:“兴和伯果然坦率!”

方醒笑道:“这不是说能避免就能避免的弊端,不过有一点,儒学子弟抱团能给大明留下些什么?科学呢?”

常复悠点头道:“兴和伯此言大善,儒学只能留下一个千年雷同的国家,而科学却可以通过各种知识来改造大明!”

这个老头的思想不落后,估计这也是他在文人圈子里成为异类的原因。

“兴和伯,老夫有几个学生,家中的子孙对科学也颇有兴趣,就是缺乏先生。不知书院可否派一位先生前去,老夫不要多,十天半月的去一次就行。”

方醒想了想:“远山公不怕被人敌视吗?”

常复悠摇头道:“老夫为了那点特权放弃了自矜,如今却不希望子孙皓首穷经,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做人道理,不怕喽!谁若是敢来,老夫家中颇有些利器,同归于尽罢了!”

“好!”

方醒敬佩这种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让步的人,他说道:“我的几个弟子均可去授课,这样把,以后每十日就去一个人,远山公可让人把问题集中,到时候一起解惑!”

“多谢兴和伯,老夫这就回去。”

……

物理书事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朝中多位臣子被牵连,朱棣的笔一勾,降职的降职,流放的流放。

而朱瞻基那天弄出来的小飞机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国之储君,沉迷于那些奇淫技巧,陛下难道都不管一管吗?”

首节 上一节 852/2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

下一篇:重生之大梦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