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带着仓库到大明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836节

那两人和侍卫说了几句,然后在一百步开外就下马步行过来。

“德华兄,左边那个山羊胡的就是左监正袁弥。”

陈潇在方醒的背后低声说道。

可左边那人的胡子也算不上是山羊胡吧!

而且袁弥看着一脸的正气,如果是在前宋,这就是大臣的长相。

“臣,袁弥参见陛下。”

袁弥的声音也很浑厚,举止沉稳。

尼玛!把哥都比下去了啊!

这位老帅哥起身就面露歉然之色解释道:“陛下,大明刚迁都,臣想着迁都是个喜事吧,就让那些庄户今年提早翻耕,就是想讨个好兆头。”

这话果然是大臣才说得出来的。

迁都是喜事,俺们部门都喜大普奔。

为了给陛下您的迁都增添几分光彩,俺亲自下乡查看慰问,和庄户们吃住在一起……

朱棣注意到了袁弥的鞋子,上面全是泥,而且都被雪水湿透了。

这种天气鞋子湿透的感觉可不大美妙,袁弥这会儿估摸着双脚已经被冻麻木了。

朱棣的面色一缓,声音也柔和了些:“迁都乃大事,可庄户们辛苦,土地还硬着就翻耕,无需这般。”

袁弥的形象工程失败,可他却激动的道:“陛下仁慈,那些庄户们必定会感激涕零,等开春之后,臣就督促他们开荒,绝不会耽误了宫中的饮食。”

朱棣点点头,然后走向了这片去年才烧荒的土地。

“见过兴和伯。”

袁弥冲着方醒拱拱手,然后亲切的道:“陈潇一看就是年轻有为,想必能在上林苑监做出一番功业来。”

这人真是……

方醒看着正气凛然的袁弥,笑道:“那就多谢袁大人了,上林苑监在袁大人的带领下,肯定能让陛下安心。”

在陈潇的愕然中,方醒和袁弥已经完成了一次利益交换。

“这块地方要好好的弄,土豆要种上。”

陈潇脸上的肥肉抖动几下,觉得自己绝壁要减肥成功。

朱棣站在一块空地上,回身看着方醒道:“你对大明的农事如何看?”

这个题目很大,也很小,袁弥没想到朱棣居然不问自己,反而去问方醒。

方醒看着白茫茫的田野,沉吟道:“陛下,大明的田地目前看来倒是够了,可有个问题,第一,仓库不够,若是某地出现旱涝,或是蝗灾,大明如何应对?”

大明的仓库不少,可方醒却觉得在管理上有问题,在应对灾荒时,灾民的生命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地官府的能力和清廉。

等到了中后期,灾荒频发的时候,储粮就是挽救无数生命的利器。

朱棣说道:“这些都会慢慢的增加,但土豆不易储存,做成粉丝倒也可以,就是占地方了些。”

“陛下,大明北方的粮食产量不稳定,若是有个天灾,整个北方都会陷入混乱之。所以臣建议,第一,就是全面新建清理沟渠灌溉设置,二是禁止随意砍伐,朝中要推动民间使用煤炭,还有就是用水泥造房。”

方醒诚恳的道:“陛下,以前李唐建都关中,就是不注重这些,最终关中从一片沃土,变成了今日到死不活的地方,有个天灾,马上就是遍地饿殍。陛下,这就是砍伐过度的恶果呀!”

关中的水土流失已经显露了恶果,前些时候方醒请求移民,朱棣答应了,可这还不够。

这个问题朱瞻基给朱棣作过汇报,其中还有一些数据支撑,显示现在的黄土高原生态的恶化,容纳人口的能力也在不断衰减。

朱棣沉吟道:“此事朕会仔细思量。上次迁移了些去了交趾,瀛洲那边也可以看看,还有就是奴儿干都司,大明的土地,不该让别人占据了!”

“陛下放心,以镇奴城为依托,只要给足土地,大明的百姓就能在奴儿干都司扎下根来!”

方醒对此深信不疑,华夏人总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并能很快的繁衍生息下去。

朱棣点点头,沉声道:“你的那本书差不多了。”

说完看到方醒有些发呆,朱棣转身向着马匹走去。

要出来了吗?

方醒深呼吸一下,然后露出了一个笑容。

来就来吧!

第957章 如临大敌的售卖

兄弟姐妹们,月票!求月票!菊花要被爆了!

……

虽然没有开学,可北平知行书院的师生们都来了,很整齐,没少一人。

解缙端坐在一边,手中拿着一本新书在慢慢翻看。

解祯亮第一次参加书院的活动,有些不大自在。

吕长波也拿着一本新书,面色潮红的对马苏说道:“此次物理书刊印,我知行书院又要震动天下了,好啊!”

马苏空手,他笑道:“震动是必然的,只是会不会震出一些幺蛾子来,谁也说不清啊!”

李二毛沉声道:“师兄,此书一出,天下文人将乱了,”

马苏点头道:“自然之道才是正道,此书一出,咱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都能找到出处,就会把儒学映衬的格外引人瞩目,陛下在,他们不敢去堵住那些书店的门,可以后的麻烦事不会少。”

“山长。”

这时坐在门边的岳保国起身,大家都跟着站起来。

方醒大步进来,面色红润。他摸摸岳保国的头顶,问道:“这边的天气可还能适应?”

岳保国点头,眼中全是依赖之色:“山长,这边的羊肉多,弟子喜欢吃。”

方醒笑道:“那就多吃点,以后长得高大魁梧,也不辜负岳保国这个名字。”

“都坐下吧。”

方醒觉得一屋子的人都站着迎接自己,感觉有些诡异。

要是再来一句:山长好。这感觉……

看到大家都显得有些紧张,方醒就对吕长波说道:“吕先生擅长吟诗作对,就来一首吧。”

吕长波瞥了一眼解缙,不安的道:“山长谬赞了,解先生父子在此,在下绝不敢说什么擅长。”

有老解在这里,谁敢说自己擅长吟诗作对?

解缙抬头道:“作你的诗,老夫也可品鉴一二。”

解缙愿意指点,这可是难得的机缘,吕长波马上就打起精神,搜肠刮肚的想着。

“作诗不用刻意,刻意就落了下乘,诗由心发,而不是堆砌词句。”

解缙一句话就让吕长波拱手致谢,他说道:“在下以前在科举一道上苦心孤诣,倒是忽略了天真,错了!”

方醒看着解缙在教导吕长波,目光转动,缓缓扫过这些学生。

这些人中最小的岳保国,最大的李二毛,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候,没有选择躲避,而是来到了书院,共同见证这一刻。

……

一辆辆的马车、牛车从宫中缓缓出来,边上有一队侍卫,警惕的看着四周。

出了皇城,车队马上分散,各奔东西。

“是书!”

有人看到车上的全是新书,就好奇的想靠近看看书名。

“退后!”

侍卫拍拍刀鞘,驱走了这人。

这些书在送到各家书店之前是不能曝光的,不然朱瞻基担心会被人堵住道路,然后群情激奋之下,一把火就烧光了。

车队缓缓向前,慢慢的,那些人都觉得不对味了,好奇心大起,都紧跟在后面。

能从皇城中拉出来的书,而且数量那么多,会是谁?

关键是侍卫们的如临大敌,让人觉得这些书的来头不小。

等车队各自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后,那些书店的老板的面色很古怪,有的发红,有的发白,反正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卸车!”

这条街有五家书店,一个老板伸手颤抖了半天,最后对着自己的伙计吆喝道。

“卸车……”

“卸车!”

“……”

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看着和死了老子娘一般的悲痛?!

那些伙计在搬运书本时也是一脸的肃然,其中一个被绊了一下,结果手中的一摞书都落在了地上。

首节 上一节 836/2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

下一篇:重生之大梦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