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带着仓库到大明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518节

“怪不得……”

方醒想起了昨天下午的传话,那位‘贵人’应该是先一步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才来警告方醒。

“二姑爷,国公爷说了,您两次下扬州,对盐商了解不少,陛下应该会向您征询意见。”

薛华敏干笑道:“国公爷说,此事关切到不少人的财路,让您最好混过去。”

所谓的混过去,就是让方醒三缄其口,或是含煳立场,但是千万别反对。

“我知道了。”

方醒面无表情的让人送走了薛华敏,然后就接到了让他进宫的命令。

等方醒到了宫中时,发现今天的人数不多,可却很豪华。

朱棣爷三都在,还有几位辅政学士,以及六部尚书。

大明商量重要国事时,从来都不会扩大化,会先在这些重臣之间协调好后,才会公之于众。

方醒的身份有些尴尬,不文不武的。

蹇义好奇的看了方醒一眼,心中对朱棣特地召方醒来的用意有些不解。

朱棣淡淡的道:“户部用度紧缺,朕想放开盐引,你等试言之。”

吏部为六部之首,所以蹇义就先发表了意见。

“陛下,原先的盐引是以开中为凭,虽解了边塞运粮之难,可户部却也少了这一份税钱,臣以为,必须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否则不可轻易动摇。”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

朱棣微微颔首,金忠就说道:“陛下,北方耕种不易,除非是大量迁徙人口过去,否则难以确保将士们的口粮,只要能解决了运粮之事,臣无异议。”

作为兵部尚书,金忠只能从本职的角度来说话,多了就有跨界之嫌。

杨士奇道:“陛下,运河已通,此后南粮北运可减少许多损耗,盐引确实是可以变了。”

这话没错,而且有向夏元吉示好的意思。

夏元吉整日忙于调配资源,看着憔悴了不少,他犹豫道:“陛下,我大明开国至今,盐引一直是开中配发,若是能折色支付固然好,可南粮北运……罢了,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金幼孜对夏元吉这种立牌坊的话很不感冒,可他却不准备这趟浑水。

胡广最后发言,在刚才的时间里,他已经斟酌了一下,此时显得从容不迫。

“陛下,北方人口日渐繁衍,运河开通,户部钱钞短缺,林林总总,可见变更盐引一事已是刻不容缓,臣请行之。”

这就是终结性的发言,哪怕现在不存在什么首辅,可渐渐形成的氛围却让胡广已经有了首辅的自觉。

朱棣抚须看向方醒:“兴和伯几次下扬州,对盐商知之甚深,你看如何?”

朝代盐政都是头号大事。人不可一日无盐,无盐则无力。

国不可一日无盐,无盐则国穷。

盐税是数量最大,普及最高,最稳定的税种。

虽然以前是开中发盐引,可实际上已经相当于是间接交税了,而这个税就用在了各地粮草难以自持的驻军身上。

大家这才注意到方醒在边上发呆,金幼孜笑了笑:“兴和伯文武双全,想必能有一番让人振聋发聩的见解。”

振你妹!

方醒冷冷的瞟了金幼孜一眼,对这种奚落和激将表示了不屑,然后才正色道:“陛下,敢问是否准备以银钱售卖盐引?”

朱棣点点头,这是他考虑了许久的问题,若是继续以粮食换盐引,大明的税收还是太少了些。

大明目前的问题是粮食足够,可货币有缺口。

这个和汉人的习惯有关系:老百姓有了些钱都会收起来,有的甚至会几代人持续不断的把银钱藏在家中。

而那些商人同样如此,家财万贯也喜欢收起来。

这些习惯导致大明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少,每年都要增发大量的铜钱和宝钞。

“陛下,臣认为盐就是钱钞。”

方醒环视一周,没人有异议。

“那么盐商是干什么的?”

方醒的微笑让人心惊,“臣以为他们只是在为我大明运送钱钞,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报酬,富可敌国。”

胡广的眼皮子在跳动,夏元吉的手无意识的揉捏着衣角……

“他们只是运送和销售,而最根本的生产却没有涉足……”

方醒勐的挥舞着手臂问道:“凭什么要让他们富可敌国?!”

朱棣悚然而惊,他想起了方醒当时抄没扬州府盐商的收获,说是富可敌国有些夸张,可要是照此积累下去,盐商们的财力将可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

“他们做了什么?值得我大明给他们这般丰厚的回报!”

方醒站在中间,目光炯炯的道:“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用钱购买了盐引,然后加利销售出去,这是特权!!!”(未完待续。。)

第594章 方醒反对,祖制难违

殿内有些沉寂,大家都被方醒突然的反对和爆发镇住了。

朱瞻基放在身侧的拳头紧紧握住,他想起了方醒以前说过的豪商不法,豪商无国,心中杀机顿生。

朱高炽依然是弥勒佛般的坐在朱棣的下首,心中微微一动,就问道:“兴和伯此言可有依据吗?”

方醒说道:“有,臣在扬州府查抄盐商家时,财物之多,户部那里有记录。其次山/西本就产粮,而且解州产盐,也就是说,山西的盐商只需把官府收纳的粮食运到不远的大同镇就可获取盐引,然后回去就可轻松的把钱给挣到手了。”

“这不是盐商。”方醒讥笑道:“这是运输商人,而且是在投机。如果仅凭运送就能获取巨额财富,那臣为在边关用性命在保卫着大明的将士们感到不值!为在朝堂上兢兢业业操劳的官吏们感到不值。”

“而且那些盐商积累了大量的财物不知回报,整日骄奢淫逸,挥金如土,这样的商家,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对大明有何益处吗?”

金幼孜皱眉道:“兴和伯是否危言耸听了?”

大明的盐商从明初就开始了发财之旅,可至今还没看到有什么势力膨胀的趋势。

方醒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我大明国势如日中天,那些豪商蛰伏享受,可若是有机可乘,他们自然不介意寻求能给他们更大好处的主子!”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方醒的这个预测给弄晕了。

朱棣沉声道:“兴和伯可有实证。”

没有实证你敢放出这等话来,明天弹劾的奏章将会把朱棣淹没。

他有屁的实证!

包括夏元吉都是这般想的,觉得方醒有些过了。

“陛下。”

方醒不慌不忙的道:“臣在扬州府时,那几家盐商堪称是豪奢,抄家的结果也显示他们并不缺钱,可他们为何还要去弄私盐?”

大明对私盐贩子历来都是从重处置,可那些盐商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居然还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贩卖私盐。

这是为何?

“人心不足!”

方醒断然道:“有了一万两银子,那他们就会想着两万两,三万两,就算是家有百万,他们依然不会满足,这是人性。”

看到金幼孜一脸的不以为然,方醒就刺了一句:“有不想当尚书的官吏吗?”

唰!

此话一出,殿内的大佬们都有些不自然。

这个方醒,居然拿大臣来做例子,这不是当面羞辱人吗?

“当大明不能满足他们的私欲时,只要给个缝隙,他们就敢走私塞外。兵器、粮食……没有他们不敢走私的东西!”

这次连胡广都为之侧目了,他沉声道:“陛下,豪商,特别是靠近边关的豪商,他们走私军械粮草,这是有的,所以兴和伯之言,臣认为有其可取之处。”

这就是胡广,他会和方醒争夺道统,可在大是大非上却会摒弃这些争执。

金忠马上补充道:“陛下,从太祖高皇帝以来,商人走私塞外屡禁不绝,兴和伯所言甚是。”

朱棣微微点头,他何尝不知,可大明需要稳定的财源,如果不用盐商,那用什么?

金幼孜察言观色后,朗声道:“兴和伯,可大明之大,如若没有这些盐商,那靠什么把盐送到千家万户?”

这是一个问题,每一个百姓都需要盐,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把盐送到各地,那后果不堪设想。

朱高炽微微一笑,他知道此事难不倒馊主意层出不穷的方醒。

可方醒却只是给了朱瞻基一个眼神。

这时候你得亮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否则你永远都是一个在群臣眼中没有长大的皇储。

而朱棣显然也乐意在这种时候看到自己孙子的表现,所以他就对着朱瞻基鼓励道:“瞻基,你来说说。”

至于朱高炽,他的政治能力已经从靖难时就展露无遗,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显摆。

朱瞻基沉声道:“皇爷爷,孙儿觉得……为何不能官营呢?”

轰!

所有人都被朱瞻基扔出的这枚炸弹给炸的头晕目弦。

首节 上一节 518/2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

下一篇:重生之大梦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