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带着仓库到大明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1974节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才觉得刚过完年,可转眼连北平城中的墙角都多了绿色。

春天来了,这是最好的季节,踏春早了些,不过逛街正当其时。

方醒仿佛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陪着妻儿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直至中午,一家人在外面吃了饭,方醒叫人护送家人回去,他自己则是去了五军都督府。

“迟早要来一趟的,你们说吧。”

仿佛知道他会来一样,几位当初谋划水师的武勋都在,看模样分明是午饭都没吃。

方醒知道他们有怨气,就摆出一副等待批判的姿态,然后打了个饱嗝。

这个有些不大尊重人。

“兴和伯,水师变成陛下的,这事你什么时候想的?”

没人敢质疑方醒这份奏章,否则就是不够忠心。

方醒坦然道:“恕我直言,水师若是变成大家想的那样,由都督府管带,兵部调动,方某敢断言,水师保不住百年,必然会被毁掉。”

方醒看看这几人,看到了悻悻然和不满。

不管是谁,对武人又失去了一次机会都在不满着。

“兵部现在是张本,以后是谁?陛下现在能控制,以后的皇帝呢?”

方醒起身道:“言尽于此,诸位仔细思量。”

他走了,留下几个武勋面面相觑。

……

稍后皇帝就召集朝臣商议了此事。

“……水师耗费太大了,陛下,规模控制一些吧。”

在皇帝坚定的表达了自己支持出海的决心之后,没人说禁海毁船,不过压低规模却是普遍的呼声。

“户部。”

朱瞻基点了夏元吉的将,夏元吉出班道:“陛下,上次出海带回了不少金银,还有一些值钱的东西,户部都已经处置完毕,当有盈余,而且还不少。”

这是实锤,一家伙就把那些质疑打了下去。

谁敢不服气?

船队没亏本,还能赚钱!

方醒出班说道:“陛下,船队目前已经控制住了海峡,那一片大海已经成了大明的澡盆子,无数资源都可以任由大明去挖掘,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他环视群臣,说道:“金银矿都有不少,铜矿和其它矿都有,许多比大明境内还多,加上那些肥沃的土地,那片大海能放弃吗?”

无人回答,方醒却得理不饶人,继续说道:“控制住了海峡,大明的海疆才安全,以前要把沿海诸岛的百姓迁移进来,以躲避倭寇,那等日子大抵有些人是最喜欢的吧……”

他看着文官那边,锋芒毕露的道:“大明的国门已经打开了,开了就别想着关上它,谁若想,那不是蠢货就是别有用心的逆贼!”

他不想用逆贼这个词,可大海与大明的国运相关,所以他自然不惜扣帽子。

所以那些在暗中的酝酿都被方醒一下丢了出来,然后在阳光下晾晒,让人觉得恶心。

胆小如鼠!

郑和也在,今日他居然站在了武勋那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郑和出班道:“陛下,海外有大利益,亦有大危险。利益不去取,别人自然会取,然后强壮自身。危险不去降服,他们自然会打上门来。”

主动!

郑和强调的是水师必须要主动,主动出击,为大明寻找利益和危险,然后获取利益,镇压危险。

杨荣终于出班了,说道:“陛下,出海终究不可太频啊!”

他作为首辅自然是不能和朱瞻基唱反调,可姿态却是需要的。

这话说了当没说。

这便是首辅和稀泥的本事吗?

几位辅政学士都在想着这事,然后想看皇帝对此的应对。

“陛下,大明以后的敌人是陆地还是大海?”

胡濙在朝堂上的话不多,但一开口,就惊艳了方醒等人。

这话不但把气氛缓和了,而且还成功的提出了一个命题。

“毫无疑问,大明的敌人陆地和海洋都有,不过大明的未来必定是在海上。”

方醒的话得到了大明最资深的航海人郑和的认同,他说道:“陛下,臣在海外所见颇多,大明不该畏惧,而是该去探索,去控制。”

当听到郑和自称臣时,不少人的眼皮子都在跳。

这个太监是要搞事吗?

“可一次风浪就足以倾覆大明的船队,一无所有。”

有人提出了质疑,这是畏惧情绪的体现。

郑和皱眉道:“人在家中,祸从天降,何况是海上。至于风浪,那可以躲避,也可以硬扛,以后大明的船会越造越坚实,这不是问题。”

“可……”

几个文官想用人心散了来驳斥郑和,可看到方醒杵在那里,顿时就打消了念头。

这位当年驳斥的话可还记忆犹新啊!

——那是老鼠,整日只敢躲在家中称王称霸,一出门就成了老鼠。不,你们不敢出门,只愿意在城墙内说什么三代之治,然后就觉得自己的智慧闪耀古今,无人能及……

那个刻薄的人啊!

几双眼睛在方醒的身上闪过,随即陷入了沉寂。

第2176章 皇家水师(月初,求保底月票)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个实际上只是大人哄孩子的话。

而在朝堂上,道理更是一个含糊的、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

一件事在什么时候是道理,这个千古以来都说不清,也没人想去说清。

所以当看到方醒和郑和两人就压下了那些文官的反对时,朱瞻基深深的觉得朝堂之上就该有一个彪悍的臣子。

刘观……

刘观这几天有些灰头土脸,有人弹劾他的儿子不干净,刘观为此自辩,正在焦头烂额。

这人不值得信重!

朱瞻基看到群臣哑口无言,就知道经历了从文皇帝时期到现在的争执之后,大明走向大海的政策已经不可阻拦。

他一直觉得这很艰难,可在收获这一刻之际,心中却多了许多欢喜。

“海上有财富,有危险。”

朱瞻基重复了郑和的话,这是大明官方对海洋战略的定位。

他刻意的停顿了一下,等待有人出来反对。

没人反对!

于是他继续说道:“海峡之外无比宽阔,有无数好处,别人会去抢夺,大明……那些土人可怜……大明要确保水师强大,为那些人说话,看护好他们。”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说出了这番话,方醒心中极为快慰,而文官们看着就像是便秘了一般。

这种话不应该是我们来说的吗?怎么皇帝都亲自下场了。

“组建水师,除去民船和各等用船之外,全数划归水师。”

大水师要出现了,想想那规模就吓人啊!

谁来统领?

文官们在盯着武勋这边,心中推测着谁能成为水师第一任大都督。

方醒不可能,皇帝不可能会放他常年出海。

张辅不可能,那是军方的头号武勋。

其他人……

当目光扫过站的笔直的郑和时,杨荣的心中一震,终于猜到了些朱瞻基的打算。

“郑和。”

“臣在!”

作为太监能在皇帝的面前自称臣的,大明没几个,而郑和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出色的一个。

朱瞻基说道:“你功勋甚多,朕本想让你颐养天年,可既然要重组水师,能让朕放心的却不多……”

能让君王这般说,对于臣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荣誉。

郑和跪下,抬头,少了些皱纹的脸,却继续斑白的头发,让人心中怜悯。

首节 上一节 1974/2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

下一篇:重生之大梦七年

推荐阅读